有多少糊涂父母,正在“误杀”自己孩子

(前方有剧透,高度预警)


文:剑圣喵大师
01
最近不停被各路朋友安利这部刚刚上映的悬疑犯罪影片《误杀》,从开头直到结尾全程被主演们炸裂的演技和紧凑的剧情惊艳。

一改喜剧形象的肖央,这次在剧中扮演一位平平无奇的父亲,带着一家四口(两个女儿)在泰国艰苦谋生。

抛弃掉喜剧演员的技巧,没有人料到肖央的演技竟如此精湛。

从没有当过父亲的肖央,在片尾和大女儿的一段离别戏,竟是深深戳我的心啊。

同样片中的警局局长拉韫的扮演者陈冲和另一位母亲的扮演者谭卓也一改从前的形象,细微的表情在剧中牵动着观众的心。

《误杀》讲了一个生活在泰国的中国家庭原本就艰难度日,一次,大女儿平平在夏令营中被市长的富二代儿子素察迷奸并拍下了视频。

在素察有一次拿着视频来平平家威胁平平时,不慎被平平和其母亲用锄头打晕。

平平和母亲以为素察死了并将他埋在后院别人的坟里,李维杰知道后利用自己对侦探细节的灵敏度伪造了细节,努力保护家人不被权利伤害的故事。

看完电影后,很多人把关注点放在悬疑电影的逻辑细节上,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果真是一匹黑马电影,很值得人推敲。

但这同时也是一部反映救赎的故事,其中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细节也不得不让引发深思。

可以说这是又一部“少年犯罪”的电影,一个富家子弟只因为喜欢,就去性侵女孩子,录视频、威胁、恐吓,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刚刚发生的,北大男生利用自身扭曲的权力感,侮辱自己女朋友并致其自杀的故事。

只是不同的是,电影中的富家子弟遇到受害者激烈的反抗,最终死亡。

说到这里,我也想告诉那些受害的女孩和男孩。

不要担心对方权势滔天,更不要害怕自己无力抗争。

活下来就有机会斗争,合理运用法律和手头的有限资源。

“败而不伤,败而不亡”,保护好自己,在恰当的时候给对方致命一击,这便是弱者战胜强者的不二法门。

跳出青少年的视角,去看他们的上一代会发现,一切都事出有因。

影片中的男生素察在打了别人的眼睛后,正在参加竞选的父亲担心自己的仕途被影响,冲进房间就是一巴掌。

母亲却充当“暖心”角色——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包容。并且耐心的在旁边包扎起儿子因为打别人而受伤的手。

一个爹只觉得孩子丢脸,一个妈只想让孩子开心。

从来没人告诉孩子应该什么是对错,最后孩子理所应当的认为:

服从我的人,就是好人。违抗我的,都是坏人。

为此,我想起了那个一直认为儿子无罪,拼命强调受害者是卖淫女的李天一妈妈。

孩子犯了错,谁来救赎?

陈冲在电影宣发时发微博说,不是每一个悲剧都有被救赎价值。

相反的,父母又是孩子无助时的港湾。

李维杰在片中是一个小学毕业每天只喜欢研究各种悬疑影片的平凡父亲,大女儿平平看不起这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的父亲。

但父亲却是在女儿错杀人后全力保护,没有一丝畏惧的形象。

“我没什么能耐,不能给你们更好地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挡在你们前面。”

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父亲能保全自己的女儿,一对什么都有的父母却“害得”儿子命丧他坟。

这样的黑色幽默,在现实中也不少。

世间这场罪与罚的游戏,谁也逃不出。

只不过很多无辜者,本不该加入这场游戏,他们成了替罪羊。

这便是电影中多次出现的羊的意义。

一只本该已经成为替罪羊,放在坟墓里的死亡之羊,最后再次出现在了李维杰和素察父母相见的寺庙里。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个隐喻。

这个隐喻就是,李维杰的行为,会招来另外的罪。一个不被神所宽恕的罪,这也是和尚拒绝李维杰布施的原因。

这个罪就是,李维杰和妻子在不择手段保护家人的过程中,会不会成为了被他讨厌的素察父母那类人。

这一点,从他看到棺材板上的血迹时,他就明白了。

素察不是死于女儿的重击,他当时只是因为吞舌而昏过去了,素察其实是死于妻子掩埋行为的窒息。

而李维杰在知道事实后,却没有第一时间确认这个事情。

毕竟以李维杰的聪明,把这事做成“正当防卫”,才是真正的保护家庭。

真正把全家置于危险边缘的,其实是他自己。


02

很多人看不懂电影里的两个伏笔。

首先,是片头李维杰精心设计的越狱计划,当他越狱后,最后发现自己被闷死,而旁边趟着素察的尸体。

而电影最后的彩蛋里,李维杰只是想了想这个事。

李维杰最后越狱了吗?

绝大部分点评人认为,李维杰最后越狱了,然后被素察父母设了局,最后闷死在了棺材里。

我的认为是,李维杰当时放弃了这个计划,即便他可能真有这个能力。

因为,李维杰如果逃脱了应得的惩罚话,因果轮回,他会成为那个被闷死的素察。

因果轮回并不单纯是一个宗教概念。

其实,现实里我们的行为确实会产生意料不到的后果,而这个后果最后会加注在自己身上。

只不过大部分时候,事情的过程太复杂,我们看不到结局罢了。

但现在,有件事我们渐渐可以看出了。

一个纵容孩子小恶,用权力让孩子逃脱惩罚的家长。

最终他的孩子会被自身的罪恶反噬。

这也是电影第二个谜题的解释。

为什么李维杰最终选择自首?

原本电影所改编的印度原本,主人公到最后都没承认。

而李维杰为什么这么做呢?

点赞最高的网友人认为,这是为了过审。

我不这么认为。

因为他看到小女儿“传承”了父亲的“瞒天过海”,为了口琴,将自己的成绩由70改成100分。

李维杰那时明白了,他正在制造类似素察父母般的恶。

也许某一天,他也会“误杀”自己的孩子。

所以,他不能就此沉默,更不能越狱。

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救赎,像肖申克一样的救赎。

正如他在电影中一开始所强调的:

“墙这种东西,人们一开始会讨厌它,但最后人们会依赖它。”

这里我所理解的“墙”,就是规则意识,就是父母该永远教会孩子的终身法则。

片中还有一场极为精彩的戏——一场母亲之间的对决。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畜生”

面对自己儿子做出的出格行为和被杀,素察母亲羞愧、无助、生气、恼怒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她或许纠结过该站在正义的一方还是丧子母亲的一方,但情绪最终淹没了她。

就在她幻觉中看见孩子身影的那一刻,她就再次延续了她过去的错误。

最后这个错误同样毁掉了她和市长候选人丈夫的前途,更把城市拖入了暴乱的深渊。

这样的妈妈不少。

泰国孕妇坠亡事情,孕妇被丈夫推下悬崖后,婆婆为了拯救被拘留的丈夫,居然威胁儿媳让她对警察撒谎,说是自己掉下去。

王女士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婆婆为此多次辱骂她和家人,说她小心眼:“你又没死,为什么报警,抓我儿子”。

这位妈妈甚至说是儿子身上那个小恶魔纹身,驱使他杀的人。

在这个妈妈的世界里,整个世界都是错的,唯独他的儿子没有错。

现在又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的,面对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格行为。

家长的态度是,我的孩子还小,他值得最好的。

那恶狼般的眼睛,怎么会来自天真的孩子呢?

《少年的你》里,如果魏莱的母亲在魏莱第一次被警察找上门时,她就选择让魏莱接受惩罚,而不是选择包庇魏莱的话,魏莱后面也许不会死。

这样的袒护和躲避现实究竟能够维持多久,这是对孩子的保护还是无止境的折磨?

16岁少年强奸并杀死14岁少女,手段过于拙劣,因为血迹直接就延伸到少年家里,警察两个小时就破案了。

可是警察上门时,少年的妈妈居然在清洗地板的血迹。

作家李月亮对此评价“一个糊涂妈,毁了一个家”

我的评价是“多少糊涂的父母,正误杀着自己的孩子!

0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希望家长们都必须教会孩子。

人必须时常保持着忏悔,才能永远保持着自我。

而每一个为非作歹的小恶魔背后,则必然有一个包庇纵容的“恶”父母。

他不相信自己天真无邪的孩子会做出错事,哪怕牺牲自己的一切,都要让孩子快乐高兴。

他们不知道的是:

人的内心都有善良和邪恶,当邪恶出现时,父母无视了邪恶,

那邪恶就必然在孩子心中滋生,最后吞噬了孩子自身。

还有很多父母觉得,坏的是别人的孩子,我的孩子永远是最美好的。

真正的魔鬼就是这么制造出来的。

因为父母无意识中教会了孩子一件事。

只要为了自己好,是可以随意扭曲规则,修改道德的。

自己永远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永远要向自己低头。

这样的孩子,早晚会因为极度自私而侵犯别人的权利,最后被社会的体制化所摧毁。

我想告诉父母,你不能永远代替孩子走下去。

这条路他必须自己走完全程,而你必须在他长大前就告诉他。

别走歪路,因为歪路的前面必定是绝路。

------------------

作者简介:剑圣喵大师,百万畅销书作家,500万粉丝个人帐号意见领袖,省高校心理协会常务理事,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情绪管理达人,陪同读者成就强大,愿得我心如明月,独映寒夜迷途人。

著有《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掌控情绪,从来不靠忍》《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正在热销中,微信公众号:剑圣喵大师(ID:sword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