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沿黃河上游城鎮的“肌理”提升

央廣網西寧12月14日消息(記者張雷 通訊員李焱 董亞潔 曲田)在青海省15.23萬平方公里的黃河上游流域,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城鎮,這些城鎮不斷提升城鎮功能,培育出旅遊業為主的城鎮業態,成為沿黃區域經濟的亮點。

“大壩鎖黃河,高峽出平湖。”從海南州共和縣恰不恰鎮向東行不足二十公里,就是雄偉壯觀的龍羊峽,這是黃河流過雪山草原後的第一大峽谷。峽谷內溝壑縱橫、奇峰險石,形成了“奇、幽、深、異、險、密”的地理奇觀。

從1976年開始建設的龍羊峽水電站,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以獨特的生態優勢、紅色水利記憶,龍羊峽吸引不少外出打工的人返鄉,發展鄉村旅遊業。

共和縣龍羊峽鎮農民馬壽成告訴記者:“以前在外地打工,龍羊峽發展旅遊,我們就回來了,能在家鄉工作逼到外地要好一點。”

因水電開發而興起的龍羊峽鎮,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鎮”。遠山、道路、樹木、農家,從空中鏡頭俯瞰,整個鎮區給人以時而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清新,時而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寧靜。

2017年,龍羊峽鎮先後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和“首批全國運動休閒特色小鎮”。2013年開始,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北京藝苑公司,開始對龍羊峽景區進行整體開發,目前已完成投資5.8億元,建成4個核心景區。

青海龍羊峽藝苑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傑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有870平方公里的旅遊度假的環線,重點打造高原旅遊度假的特色品牌,遊客數量逐年增長,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一手做足旅遊文章,一手發展體育產業,龍羊峽鎮根據區域協調、城鄉融合、開發保護並重的原則,先後編制完成了《總體規劃》《城鎮風貌設計方案》,為新型城鎮化發展不斷夯實基礎。

從龍羊峽往下游走,是歷史人文氛圍濃郁的貴德縣,通過城鎮“肌理”的提升,貴德縣也加快了城鎮化的步伐。

貴德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張桂蘭介紹:“原來縣城主要道路基本上東西貫穿的,道路是暢通的,南北方向道路有點堵塞,現在道路打通以後,縣城道路都非常暢通,城市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貴德處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因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被稱為“高原小江南”。按照景城共建、產城融合的理念,貴德縣的城鎮結構變化有目共睹。

貴德縣河陰鎮城西村村民陶麗麗告訴記者:“以前我們家在莊廓那邊,住了十幾年,外面的路特別窄,下雨的時候全是泥。後來統一拆遷、搬遷,現在的環境特別好。”

通過城中村、老舊危房改造,陶麗麗所在的河陰鎮城西村,已被改造為充滿現代化城鎮氣息的玉閣南巷,一條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穿城而過。

陶麗麗說:“政府給我們在這裡安置了房子,生意挺好的,一年有幾萬塊錢的收入,比在家裡坐的好多了。

隨著通鄉道路架構的不斷完善,貴德縣還將河陰、河西、河東三個鄉鎮連成一片,協同發展,目前全縣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6%。

依託環湖區域發展的海南州府所在地共和縣恰卜恰鎮、依託清清黃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貴德縣“三河”,依託新型生態農牧業興起的興海縣子科灘鎮,海南州堅持產業先行,強化產城融合,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活力無處不在。

海南州副州長李清明表示:“海南州推進新型城鎮化,要走好特色化,生態型的路子。要突出產城融合,要突出綠色主題和城鎮風貌品位的提升。按照我們海南州,環湖 沿黃 沿線三大區塊,注重展示地域特點,民族風情和特色文化要突出人的城鎮化進一步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優化教育衛生等民生保障和公共基本服務,進一步的提升城鎮人口聚集度和城鎮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