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线建设”异常艰苦:这条凝聚40万人、15年心血的铁路,告诉你英雄的故事

毛泽东主席在1964年中共中央常委会议上明确提出,“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

1970年10月,三线铁路建设关键性工程枝柳线开始进入抢修阶段,这是一条北起湖北枝城,南至广西柳州的战备铁路。

党中央、毛主席在号召,大江南北纷纷响应,这是一群年龄在十七、八岁,脸上尚带着稚嫩的热血青年,他们怀揣报效祖国的理想,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家远行,以基干民兵的身份,排成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挺进桂西北的崇山峻岭。


枝柳铁路建设工地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生死考验对于这些年轻人似乎从未停止。

位于柳州市融安县杨梅岭下的杨梅口隧道,全长108米,是枝柳线融安段最艰险,最关键的一个施工点。

原92020柳州分指四团三营先遣连班长 陈胜猷:正在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头顶安全帽有响声了,而且响声很大,所以我觉得可能要出事故了,可能塌方了!一块300多斤重的石头正在下落,我左手迅速地托一托,改变了石头方向,同时石头砸下来,砸在我的左边额头,砸在我的左边肩膀。在下落时候就砸在我的作业班,班长严忠同志的右腿膝盖上,造成了粉碎性骨折。

在广西的西北部,三江县丹洲至程祥之间,连绵几十公里的大山,由于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山高林密,地磁场含量大,因此雨天雷电次数比别的地区要频繁且猛烈,“雷岭”之名由此得来。雷岭地处偏远,山大沟深,人迹罕至,枝柳铁路经过这里,必须打通大山才能贯通,枝柳民兵建设力量全部驻扎在雷岭一线打隧道,这其中也包括柳州分指的女子五连和六连。

生活条件之艰辛,理想与现实差距之巨大,这一切对姑娘们并没有产生太多消极的影响,反而还激发出更加坚定的战斗决心。

心中有热情,手中有力量,以前在家从未干过重体力活的姑娘们,也开始学着打钢钎碎大石,一人手握钢钎,另一人抡着十几磅重的大铁锤打钢钎。

不服输的女子连姑娘们私下开始偷偷练习打钢钎,她们在空地石缝中坚立一根钢钎,没有他人的握持,没有砸伤战友的顾虑,抡起大锤就往上打,经过多次摸索与努力,终于掌握了打钢钎的技巧,很快全连女战士都顺利闯过打钢钎这一关。


日光荏苒,斗转星移,凝聚着无数三线建设者汗水与激情的枝柳铁路大会战,开始收获关键性的成果。1975年5月水团 ——洛满段建成通车,8月融安车务段成立,10月攻克最后一个拦路虎,枝柳铁路最长一座隧道,全长5592米的彭莫山隧道竣工。

1982年12月洛满至柳州南站建成通车,1984年1月正式运营。至此,枝柳铁路广西段累计修建铁路256.2公里,铺设铁路桥梁117座,挖掘隧道79个,广西各地市出动民兵和专业队伍超过40万人。一条贯穿侗乡苗寨的铁路,不仅结束了桂西北没有铁路的历史,还让少数民族同胞从此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柳枝铁路从1970年10月动工兴建,到1985年1月1日正式交付运营,历时15年。15年,对于历史长河只是一瞬间,但对于参加枝柳铁路会战的民兵,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他们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枝柳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