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最優秀的,但它絕對是最燃的DC電影

隨著扎克·施耐德退出DC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簡稱DCEU

),以及他最後一部作品《正義聯盟》上映之後,DCEU算是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當然,進入新時代的話,首要的任務就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道路,而肩負這個重任的電影,就是今天要談到的《海王》

《海王》

重新定義DC電影的基調

超級英雄的本質是陽光向上的,而作為最早在美漫界推出超人等角色的DC,本就應該更加擁護這一核心精神。

超人是DC推出的第一個英雄,就是光明正能量的

不過,因為諾蘭蝙蝠俠電影的成功,使得DC電影開始走了彎路,《海王》之前的DCEU所有電影,除了《神奇女俠》外,基調全都偏暗,而這種黑暗還不是諾蘭蝙蝠俠那種

“帶有希望的黑暗”,而是純粹的各種負面情緒。

典型的,比如原本陽光隨和的暖男巴里·艾倫,被修改成社交恐懼症的宅男,而且很厭惡跟人們交流。

這性格還是閃電俠嗎....

超人被改成完全不在意世人只在乎自己女票,穿著鞋進浴缸就要開搞的色狼。

嗯,這個超人不在乎世人對他的看法

他只在乎要趕緊跟女票親熱

顯然,這些負面情緒爆棚的玩意,是不適合DC電影的,不是說搬出各種負能量就是所謂的黑暗風格的,而且,DC裡適合黑暗風格的英雄也只有蝙蝠俠等寥寥數人。

因此,《海王》的導演溫子仁一針見血的拋棄了之前負能量滿滿的設定,比如在《正義聯盟》裡海王非常厭惡自己的母親,但在這部《海王》裡,他卻是一直因為母親的死而愧疚的好兒子。

扎克·施耐德的設定裡海王亞瑟非常厭惡自己的母親

溫子仁手上的海王則一直很愧疚,覺得自己害的母親死了

而結果證明,陽光正能量基調的DC電影非常吃香,《海王》在北美開畫票房只有6800萬美元,卻走出了4.93倍的可怕後勁,全球票房最終斬獲

11.48億美元,成為華納兄弟自2011年《哈利波特7》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

11.48億美元的票房,比《蝙蝠俠大戰超人》高出3億,北美后勁也高出3倍

當然,陽光正能量的基調只是《海王》成功的基礎,這部電影之所以如此成功,離不開導演溫子仁的功勞。

“海王”宇宙

正義聯盟的七位巨頭中,除了鋼骨以外,其餘六位因為早在上世紀

三十到五十年代就已經在漫畫登場,因此每個角色都擁有屬於自己的龐大故事體系。

換句話說,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閃電俠、綠燈俠與海王這6個英雄,每一個都有單獨組建成電影宇宙的題材以及體系。

DC正義聯盟創始人,除了鋼骨都是有悠久歷史的角色

在《正義聯盟》失敗之後,華納高層就曾經聲稱今後的DC英雄將

“更加註重個人系列電影的發展。”

當然,這並非是說要每個DC英雄都組建自己的宇宙,但是也可以看出,DC接下來的規劃就是將每個英雄的系列做大。

這樣的話,世界觀肯定也不能小打小鬧的,導演溫子仁也是很明顯這點,因此在《海王》裡,觀眾可以看到他花費大量篇幅營造出來的海底世界,什麼海底七大王國,亞特蘭蒂斯陷落之前的遠古時代等。

海底王國陷落之前的時代

上來第一部電影就將世界觀鋪墊得如此之大,有什麼作用呢?

第一,為今後的系列電影甚至衍生電影鋪好了各種道路,比如《海王》大爆之後,衍生電影《海溝族》就已經被立項。

海溝族

第二,為續作埋下伏筆,比如電影裡曾經出現的亞特蘭王,在原作漫畫裡後來復活變成反派“死王”回來與海王爭鬥,而海底七大王國在劇情中有戲份並且描繪的只有其中五個等等.....

電影裡據說已經滅亡的逃亡王國

可以說,《海王》的世界觀框架塑造得非常成功,未來不管是其系列續作還是衍生電影都大有發揮的空間。

讓觀眾嗨起來!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海王》可以說幾近完美。

畢竟導演溫子仁也是曾經執導過《速度與激情7》這種勁爆商業片,而且票房還進入了影史前十。

《海王》的商業元素有多完美?

演員,有粗獷威猛,荷爾蒙爆棚的漢子。

海王亞瑟

又有美的讓人窒息的大姐頭。

海後湄拉

要端莊的帥哥?也沒問題。

海洋領主奧姆

演員陣容方面是投觀眾所好。

要高端的特效場景?

可以,一個亞特蘭蒂斯夠不夠?

亞特蘭蒂斯被稱為海底阿凡達

不夠?那就再來一個漁夫國。

漁夫國

想要打的嗨?《海王》這部電影的動作戲份不僅非常多,而且絕大部分都戳中觀眾的嗨點。

換句話說,觀眾腎上腺素激動起來的時候,就馬上來一段爽快的打戲。

冷兵器肉搏戰,魄力十足

觀眾看了很久的大場面,快要審美疲勞的時候,武戲馬上結束,轉入過渡的文戲。

之前打戲完畢後又一場追逐戲,時間很長,觀眾快審美疲勞了,馬上轉入安全地區

可以看出,溫子仁對電影的場景調度與鏡頭運用的技巧都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使得觀眾可以很快就徹底融入到影片裡面去感受七海的魅力。

此外,溫子仁對觀眾情緒點的把握也非常到位,文戲武戲的分配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的,哪些武戲是開胃菜,哪些是主菜,哪些文戲是純過渡,哪些是重要橋段,都需要導演仔細把控,而溫子仁將它們都分配得恰到好處,結果就是使得電影的節奏感幾乎達到完美的程度(他之前的《速7》也是屬於節奏非常良好的電影)

當然,溫子仁也在這部電影里加入了自己的一點點小心思,就是前一秒還是安靜文戲,下一秒直接是聲音巨大的爆炸的嚇人一跳的鏡頭比較多。

這種突然爆炸的場景很多,嚇死人

畢竟,溫子仁是拍恐怖片出身的導演,拍漫改電影還是改不了老本行的習慣。

不需要太多戲份,只需要直擊核心

由於將大量精力花費在動作戲以及世界觀鋪墊,因此《海王》裡角色自己擁有的戲份其實是比較少的,甚至包括主角海王在一定程度上都類似於被劇情推動走的工具。

然而,雖然角色們的戲份相對不多,但溫子仁也沒有馬虎對待,而是採取使用非常具有意義的鏡頭來讓這些角色迅速在觀眾心裡建立起形象。

比如主角海王亞瑟,在電影裡對其自身刻畫的點著實不多,但在西西里島上,女主角湄拉第一次來到陸地以為玫瑰花可以吃,並將花遞給他的時候,他沒有取笑湄拉,也沒有糾正她說這不是食物,而是陪著她一起吃。

湄拉第一次來陸地城市,以為玫瑰可以吃的

亞瑟沒說什麼,陪著她一起吃玫瑰

這一個前後不過30秒的鏡頭,卻讓觀眾永遠記住了這位海王亞瑟,外表粗獷,但內心實在非常溫柔。

湄拉,作為女主角在電影裡動不動就喜歡“欺負”海王,其大姐頭性格一覽無遺。

暴躁的大姐頭

反派奧姆,典型的野心家,想向陸地發起戰爭,要解決兄長亞瑟,但本身卻又不想殺他,一個本性不壞但讓人有點煩惱的弟弟。

糾結的弟弟

涅柔斯王,湄拉的父親,整部電影戲份非常少,但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本來支持奧姆發動戰爭,但卻裝作是被地面人強迫才同意開戰,亞瑟奧姆爭奪王位時女兒與自己各站隊一方,

一個精明的老政客形象躍然紙上。

狡猾的政客

湯姆,海王的父親,20年來每一天的清晨都會到海邊等待妻子的歸來,風雨無阻,儘管他戲份極少,但一個深情男人的形象在廣大觀眾心裡深深地烙下了痕跡。

這個背影,包含太多....

反派黑蝠鱝,為了給父親報仇要殺死海王,得到奧姆支援的裝備後還有一段特地為他而設的裝甲製造時間,搭配激情的音樂彷彿他也是主角一般。

作為海王的宿敵,待遇也是不一樣

可以說,《海王》對角色的塑造是採用

“多不如精”的策略,戲份可以少,但絕不馬虎,僅有的一點鏡頭,也要它可以令到角色形象豐滿起來。

《海王》的大爆算是給本來前景黯淡的DCEU注入一罐強心劑。

不過,這是否就代表DCEU的未來一帆風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畢竟DCEU沒有漫威宇宙的凱文費奇,對電影的品控並不穩定。

因此,DCEU未來的道路,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