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庄为什么明明知道甄嬛跪在长街受辱,却迟迟没有出手相救?

甄嬛小产后一直很伤心,久久不愿意振作,渐渐失宠。后宫中没有恩宠的妃嫔,混得连宫女都不如。甄嬛在长街被齐妃和富察责罚。

眉庄久在太后身边,消息自然是灵通的,为何明明知道甄嬛受辱,却不出手相救?

1. 甄嬛以为自己是特殊的存在,但在皇上眼里,并没有对她另眼相看

甄嬛自打在御花园偶遇皇上,一直顺风顺水。后宫的阴谋算计完全没能阻挡甄嬛得宠的步伐。这当然得益于几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后宫华妃独大,需要有人得宠进行平衡,一个是皇后久在华妃之下,需要帮手,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甄嬛已经暴露在皇上的面前,避无可避,只能接受得宠的事实,并且从内心里武装好自己,迎接各宫嫔妃的挑衅和算计。

甄嬛是个聪明人,比起华妃的嚣张跋扈,恣意妄为,她知世故懂进退。整个后宫,数甄嬛最得朕心,皇上连前朝的压力都会跟她倾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也会和她商量一二。久而久之,这样的举动给甄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错觉,一心以为在皇上心里,自己是被区别对待,独一无二的。其实在皇上眼中,甄嬛和华妃的地位不相上下。甄嬛小产后,皇上态度暧昧,不舍得重罚华妃,就能看出来皇上并没有对甄嬛另眼相待。

2. 小产一事,甄嬛和皇上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无法达成共识

小产一事,从皇上的角度看过来,不过是最平常的后宫争斗,华妃犯错,是要惩罚,但甄嬛和华妃的矛盾再大,也不过是妃嫔间的私人恩怨,比不上前朝的战事要紧。身为一国之君,是不可能不顾大局,只解决嫔妃之间矛盾的。况且当前西北战事不断,正是需要年羹尧出力的时候,如果贸然处置华妃,不但会伤害了和年羹尧的君臣之情,更会激起将士们的不满,对战事无利。

从甄嬛的角度看过来,小产完全是华妃一力造成的,甄嬛的心灵和身体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始作俑者应当受到惩罚。谋害皇嗣从来是重罪,不该轻易放过,皇上应当对华妃加以重责,给自己一个交代。结果华妃只是被褫夺了封号,没有受到一点点实质性的损伤。这在甄嬛看来,无疑是皇上有心偏袒,没有把自己小产的伤痛放在心上,甄嬛心里打了死结,不愿再见皇上。

3. 甄嬛入宫不为别的,但求一心人,和皇上相处的方式不对

除夕夜倚梅园甄嬛祈福,但求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个美好的愿望放在当今社会合情合理,但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嫔妃,要获得一份情深义重的君王之爱,简直是痴人说梦。自古以来,获得皇帝情爱,专宠后宫的妃嫔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因为妃嫔专宠,会带来后宫怨妒前朝不宁的连锁反应。跟皇上的相处之道,可以敬,可以怕,但是不可以爱。

甄嬛对皇上虽有君臣之礼,但更多的时候甄嬛是拿皇上当夫君来爱重的,这个打开方式注定了甄嬛肯定会失望。再看皇上对待甄嬛的方式,虽有夫妻之情,更多的却是君臣之礼,从处理甄选道谋反的事情就能看出来,皇上并没有对甄嬛网开一面。甄嬛和皇上的相处,由于地位的不平等,角色的错位,加上投入的过多,所以就造成了最终的一败涂地。

4. 太后眼明心亮,各中缘由看得清楚

甄嬛小产,皇上近乡情怯,不敢去看望甄嬛。太后比皇上清楚各中缘由,可谓旁观者清。甄嬛伤心,皇上就气恼。说到底,还是皇上过于在意甄嬛,现阶段甄嬛不理解皇上的决定,沉浸伤痛。皇上因为甄嬛伤心气恼,也不愿再去碎玉轩。如果想要他俩和好如初,必须有一个人先想通,迈出第一步,否则旁人再怎么劝都是无济于事。

5. 甄嬛一味沉浸在伤痛中,忽视后宫的生存法则

甄嬛小产后,毫无斗志,一味消沉,完全忘记了在后宫生活,恩宠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否则就会被人肆意践踏,活得连宫女都不如。这一点眉庄已经提醒过甄嬛,可惜并没有让甄嬛清醒。

甄嬛被齐妃扇耳光,罚跪长街受辱,这件事肯定会传到眉庄那里,袖手旁观并不是眉庄的本意,眉庄打算通过这件事情刺激下甄嬛,让她意识到恩宠的重要性,尽快从伤痛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