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许吉如惨遭淘汰:输得起的人,才有站得起的能力

《奇葩说》第六季播出后,淘汰赛才开始薛兆丰战队的队长许吉如就爆冷遭淘汰。

许吉如,一个新奇葩在节目中《奇葩说》深得薛兆丰教授的重用,她还是一个学霸,曾就读过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两所名校。

许吉如惨遭淘汰

第一期她对战杨奇函,让很多的网友们都觉得十分的惊艳。面对杨奇函清奇的画风,许吉如沉着冷静,并且在超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输出的论点和论据。

第二场她跟詹青云的辩论更是被很多的网友称之为神仙打架,虽然两个人都是法律系的高材生,但站在不一样的论点上,两个人的说服力都非常强。

和詹青云的神仙打架

看到她爆冷出局,很多人都觉得有些可惜,甚至罗振宇老师还使用了他们战队的“在下不服卡”留人,结果还是未能改变。确实这次辩论,许吉如没发挥好失败了,就该接受淘汰的结果。

她转身离开的时候,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她心里的不甘心。但面对结果,她做的很好,她没有给自己找借口和理由,而是在理性面对这次失败。

其实,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

失败不可怕,怕的是你无法面对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河北唐山市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把地方的各个路桥收费站取消了。

这种收费站很多人头疼已久,莫名奇妙地收费不说,还是造成道路拥堵的源头。所以,取消路桥收费站这事可谓大快人心。没想到,却遭到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

他们围住领导要一个说法,在人社局已经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要求政府解决工作问题。

其中一个大姐更是振振有词:“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什么都不会的大姐

人生有一种悲剧,一把年纪什么都不会,会的那点东西还没用。这恐怕就是这位大姐的真实写照。

曾经,这位大姐也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拥有者,如今一朝被辞,自然无法接受。

更可悲的是,这位大姐面对职场辞退,而不敢接受,更没有重新站起的勇气和能力。

没有勇气面对失败

其实我们需要绝不是一个永远不失败的人生,而是内心有足够的定力,接受失败乃人生常态,有勇气面对一切。

该如何面对失败

职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优秀的人,不是天生的,很多有天赋的人,也是在失败中学会成长的。

优秀的人在失败中成长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是优秀人的命运,特别是现在这个多元、包容和美好的时代,总会给优秀人闪光的机会。

尽管许吉如没能最后留下来,但优秀的人从来都不缺舞台。就像罗振宇老师说的:“今后中国的舆论场,公开的个性表达这个艺术的阵地,一定有你许吉如一份。”

如果我们把一次失败,当作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不仅会看到失败的好处,还会给予自己努力的动力和方向,进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把失败当作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1. 调整心态,用黑匣子思维面对失败与挫折。

调整心态

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功,不愿失败,因为变得越来越好是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想一帆风顺很难,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是正常的。只是有人不愿接受失败,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次失败,就等于人生失败。

许吉如在看到自己被淘汰的那一刻,眼睑湿润了,心里肯定有些不甘,但她敢于接受这个结果,她应该懂得,这次辩论失败是暂时的,人生路还很长。

不甘失败的许吉如

英国畅销书作家马修•萨伊德在《黑匣子思维》一书中提到过一个现象。

航空业规定,所有飞机都必须载有两个黑匣子,一个负责记录发往机上电子系统的所有指令,另一个是驾驶舱内的声音记录仪,这样在事故发生之后,调查员就能了解事故发生之前飞行员在做些什么,哪里出了问题。

黑匣子思维

航空业不会掩盖失败,也不会回避失败,而是把失败变成了宝贵的资料库,用以分析、总结、纠错,力求下一次做到更好。

正是这种从不害怕面对错误,并能及时找到错误,改进问题的态度,使得飞机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这也就是著名的黑匣子思维。

黑匣子思维,其实是一种成长思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通过一次次试错,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所以说,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白失败。正确的态度,是用黑匣子思维面对失败与挫折。

2.面对失败,要化挫折为动力

失败变为自己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把失败变为自己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不仅拦不住脚步,还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成为一个真正厉害的人。

莎莉· 拉斐尔是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她的节目。

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被辞退过18次,可是每一次她都放眼最高处,确定更远大的目标。

她说:“我被辞退了18次,本来极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 莎莉·拉斐尔说,结果却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被辞退18次的主持人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一家无线电台肯聘用她做播音员,美国的一些公司甚至认为,女性播音员很难吸引观众,无法保障收听率。

面对这类说辞,莎莉·拉斐尔没有轻言放弃,她来到波多黎各,花费3年时间,苦练西班牙语,自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采访一次暴乱事件,锤炼自己的业务能力。

之后的几年,她不停换工作,不停被辞退,有些电台甚至直接指责她根本不懂什么是主持。在这一段“阴霾”时期,拉斐尔失业了一年多。

莎莉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清谈节目构想。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曾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大胆地去尝试了。

在她对广播轻车熟路后,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并积极鼓励听众打电话参与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这在美国的电台播音史上是一种全新尝试。因此她一举成名。

莎莉· 拉斐尔并没有出众的天赋,和普通人一样平凡,而她又是不平凡的,那就是在经历18次被辞退后,依然不屈不挠,依然保持对事业的追求。

在拉斐尔看来,被辞退,并不意味着失败,真正的失败是别人不再录用你。

3.正视自己,提高自己的价值

正视自己

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成功中完成的。

在职场上失败,迷茫不知该怎么办?

日本财务专家野口真人在《精准努力》中给出了一个药方:去问一问自己“我值多少钱”?不仅要精确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

提高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提高自己的现值。现值(PV)=未来现金流量的平均值(CF)/折现率(R)。从“现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我们要做的只有两点,要么增大分子,即增大自己的现金流量,要么减小分母,即减小折现率。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增大自己的现金流量。

(1) 利用好自己的公司

利用好自己的公司

利用公司指的是活用公司的资产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比如,我们找工作时可以选择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品牌力和客户的公司。在这里我们能够掌握技术,和公司的客户打交道,也就是提升自己的价值。当然要记住,我们使用公司的资产,仅限于为公司贡献现金流量的场合。

(2) 努力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

我们自己是不可转让的资产,我们会失去工作、现金等,但我们不会失去自己。所以,重要的是投资自己,把“自己”当做资产来特别对待。比如,詹青云为了提升自己,贷款100多万留学。我们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打好基础,努力学习和工作,认真考虑“为了使未来的现金流量最大化,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3) 不要过分限于本职

不要过分限于本职

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专业。若我们把自己的工作范围划分得过分精细,视野就会变得狭窄,很可能会错过成长的机会。

比如,我的本职是文员,工作就是接待来访人员,整理资料。做好本职工作能成为助理,但是如果我能够关注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如何跟领导汇报工作,如何和客户沟通产品,那么我们可能得到更多的成长机会,成长的更快。

我们的人生,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更好的。不要急,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完成自己的梦想,都需要敢于面对失败,并从失败中获益。

我们要在这些挫折之间,将自己变成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变成一个百折不挠的大人。在每一次挫折和磨难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学习经验和教训,将这些绊倒自己的砖头踩在脚下,成为提升我们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