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江西#如何读懂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听听中联部宣介会怎么说

11月20日下午,江西省南昌市前湖迎宾馆的会议大厅,配有英文解说的视频短片吸引了来自近50个国家200多名政党代表的目光。



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干成了哪些大事?



四中全会为什么要专题研究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重视制度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在哪里?



如何推进国家制度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

这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江西南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介会的开场。这个以Q&A形式制作的视频短片向外国嘉宾介绍四中全会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让与会嘉宾耳目一新。

现场的中国专家,从自己研究的角度,为参会的200多名外国政党代表阐释了中国道路的特点以及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中国道路的成功,足以证明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韩震认为,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成功的。这个成功不是偶然的奇迹,而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必然、合理的结果。中国道路的成功既是中国人民辛勤奋斗的结果,也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实事求是,适时制定、完善政策紧密相关;同时,更有制度性原因。“也就是说有了好的制度,中国人民才愿意这样持续的奋斗;有了好的制度,才能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完善。”

他说,一方面,中国的民主可以说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另一方面,又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展开的,这保证了运转高效。从民主的范围上来讲,中国的民主不仅表现在政治选举上,而且体现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中国的全过程民主,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正是这种全过程的民主制度,保证了中国道路的成功。”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来自人民、扎根人民、为了人民”是中共的初心和使命

苏长和认为,可以用三个标准来评判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一是这套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否有利于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能不能够释放和解放生产力。同时,还要能够以人民为中心,让更多人分享到发展成果。

二是这套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以侵略、掠夺、牺牲他国的独立和发展为代价。

三是这套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很好地处理同外部世界和平共处的关系,兼顾并带动其他国家和民族实现共同发展。

苏长和说,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恪守的一个价值观,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奋斗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来自人民(From the people),扎根人民(In the people),为了人民(For the people)”。

同时,他认为,中国“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不牺牲别国的独立和发展的基础上”,中国一直强调,世界上只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还不行,只有更多的国家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道路才能走得好、走得通。中国所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正是将中国的发展同更多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而前来交流的国外政党代表,对“中国方案”也有自己的见解。

老挝人革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坎潘•莲玛塔

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梳理长期执政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保障中国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有序。

中国7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全面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国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这充分展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正确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塞浦路斯民主大会党副主席乔治•乔治乌

中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本国国情,治理体系高效,促进了国家发展,这符合治理通用法则。

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委员、干丹省副省长、柬埔寨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金烈提

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了自身,而且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提出的很多经济倡议,让区域内各个国家更好地连接在了一起,推动了国家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