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格!一个鸟笼20万!排队还不一定买得到南派苏式鸟笼

中国人养鸟,少说也有上千年历史。自唐朝以来,全国各地的玩鸟已成气候,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

鸟笼/网络

这自然也催生了鸟笼的发展。清宫造办处组织全国能工巧匠专门为宫中制作鸟笼,其款式、质量、价值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现在说起鸟笼,脑海里不免浮现出公园里老人“终日提笼架鸟”的景象。而说到鸟笼,苏式鸟笼就不得不提了。

苏式鸟笼/网络

南北之说 “作”出来的苏式鸟笼

鸟笼制作工艺从明清起逐渐形成多种风格,主要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鸟笼为圆形,以京津、山东等地为代表;南派鸟笼外形以方形、圆顶圆形(俗称馒头笼)为主,以苏杭、广东、四川为代表。苏州制作的鸟笼,即为“苏式鸟笼”。明清的时候,苏式鸟笼已经是养鸟人手中的至宝。

苏式鸟笼/网络

为什么南派鸟笼中,苏式鸟笼如此特别呢,这就要从苏式鸟笼的制作工艺说起。和处处讲究的苏州人一样,在苏式鸟笼上的讲究也并不少。

苏式鸟笼在形制上有着严格规范,大小尺寸皆有规矩。鸟笼制作有个传统标准,一个鸟笼重4两,负5斗米。过去1市斤是16两,一斗米大概15斤,折合到现在的计量,就是一个鸟笼重二两半,能承重75斤,才算合格。

苏式鸟笼/网络

如果仔细看,制作中的苏式鸟笼,底板任意一条边,大概被等分成16格的话,对应的笼顶每一条边两边各被缩短了半格。这就是所谓的“方形的变体官印形”。这种形状,是苏式鸟笼的精妙所在之一。上面受到的压力,通过四角的立柱,分散到底边。中间的二道、三道、四道横圈,固定笼丝的位置,一道道加固、束形。

苏式鸟笼/网络

还得看鸟!苏式鸟笼的各不相同

苏式鸟笼主要有四种,大致也服务于主要四种鸟:绣眼,画眉,黄腾,再加芙蓉鸟。

养得最多的是绣眼,小小的,非常有观赏性。比如小叶紫檀掐金银丝的绣眼鸟笼,四方底边尺寸大概20CM,高度各23CM及20CM。笼边儿有各种槽和设置,用以放置鸟食用的苹果、粮食、虫子、饮水等。

苏式鸟笼/网络

黄腾鸟笼也非常考究,实用性很好,看的时候就爱不释手。黄腾是一种斗鸟,苏州各地人,叫黄头、黄脰、黄屯的都有。这种鸟体型像麻雀,羽毛黄润,被饲养、训练得非常好斗。斗的时候也有两种,两鸟放在一笼斗,不死伤不休的合笼斗,或者两鸟在各自笼中,两笼紧贴,鸟隔笼从笼条间伸头,探抓相斗的隔笼斗。

斗鸟/网络

这就涉及黄腾鸟笼的设计精妙了。斗鸟平日得好吃好喝,食物有

牛肉、猪肉,干的、湿的,过去冬天吃皮虫,皮虫没有后,吃太湖边芦苇荡里的虫子。鸟笼周围有各种看着眼花缭乱的食槽。鸟笼除了笼门,有半面笼面整个是双层的,其中一层可以取走。那里的笼条比其他笼条纤细,鸟探头时,笼条容易拨开。斗鸟时,两只鸟笼相拼,两边的鸟就探头啄来啄去。

苏式鸟笼/网络

斗鸟有开头开脚的,大体就是有的爱啄脚,有的爱咬头。斗鸟用的笼面处有一根横条,可以上下移动,原本容易拨开的地方就变得不易拨开了。既然笼子要相拼,黄腾鸟笼笼形就不收了,立方体,且尺寸全国统一,国标,通用。

芙蓉鸟过去由女士饲养,鸟笼也特别精美。下面笼体也是见方,笼顶是轿顶。如果穿插两根抬杆,就像一顶小轿子。

20万的鸟笼!50年的手艺传承

说到南派的苏式鸟笼,自然也就不能不提年近八旬的南笼泰斗颜虎金先生了。昔日一个砖瓦厂的工人,如今成了苏式鸟笼的宗师和“南笼泰斗”。听起来,这有点像神话,或是天方夜谭。然而,这却是真实的。他,就是颜虎金。

颜虎金/网络

1938年生的颜虎金,自幼喜爱养鸟。少年时家境清贫,12岁被迫辍学,14岁便拉起了人力车,1958年进苏州砖瓦厂工作。28岁,他认识了苏州制作鸟笼的高手陈瑞林师傅。当他听说无人继承这一手艺时,便暗然下决心要学会这手艺。也许是他的天生爱好和与生俱来的灵性,便很快地入了门。后来,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本介绍苏州鸟笼的书,便如获珠宝,如痴如醉地钻研起苏式鸟笼来,42岁时就干脆离开了砖瓦厂,以制作鸟笼为职业了。

苏式鸟笼/网络

了解苏式鸟笼的都知道,苏式鸟笼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冰梅顶绣眼笼,然而却失传了二百多年。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有一位香港收藏家到苏州寻找到了清代鸟笼的踪迹,并通过一位老者收购到两只清代“冰梅顶绣眼笼”

苏式鸟笼/网络

而2014年,颜虎金给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陈列展出的鸟笼中,其中就有一只苏式冰梅顶葫芦藤绞丝绣眼笼。还有一只是苏式象牙冰梅顶绣眼笼,以及一只苏州松鼠采葡萄竹节绣眼笼。

苏式鸟笼/网络

在苏式冰梅顶葫芦藤绞丝绣眼笼中,所用的材料有竹材:瘿木、象牙、金、银、铜等,运用的工艺有绞丝、浮雕、镂雕、圆雕、两面雕、浅刻、镶嵌、錾金、鎏金等,鸟笼顶部的70多根“梅梗”之间的组装全是卯榫连接,不用任何粘结材料。

苏式鸟笼/网络

这一失传鸟笼技术的复原,可以说是颜虎金已经将鸟笼制作工艺发挥到了极致。有人试过,在其上面放一袋75斤重的大米,也安然无恙。颜虎金又怎能不是一位奇迹的缔造者。

苏式鸟笼/网络

当然,一个人技艺再怎么高超,还需要有德行才能被大众所敬仰。而颜虎金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德之人。他将苏式鸟笼的秘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浙江临安、安徽黄山等山区的年青山民,帮助他们就地取材,掌握一门手艺,脱贫致富。

苏式鸟笼/网络

而他的弟子中,也不乏鸟笼制作的高手,如方清华就是其中之一。而从曾经的歙县贫困山村一名普通初中毕业生一路走到现在,方清华始终铭记着师傅的恩情,并决定把这份浓情一直传承下去,他在自己家乡免费招收学生,并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主动为乡亲们销售鸟笼,这让颜虎金的手艺和品德得到了传承。

方清华/网络

尽管当下大城市,养鸟、遛鸟、斗鸟似乎并没有古时候这么盛行了,但苏式鸟笼作为一门传统技艺,相较于逐渐消亡于时代洪流里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实属不易。而随着这门手艺的传承,也让苏州传统文化也在历史长河里的那一笔,更加鲜亮!

*部分图文资料来自守艺苏州、苏迷图书馆、匠心无界、以笼会友、倷好苏州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看见苏州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