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救治日,两个“120”你要记住


文 / 杜捷夫

最近虽说仍是阳光明媚天气居多,但炎热的天气已是强弩之末了。俗话说,“冬在头,卖了被子去买牛;冬在尾,冻死鬼”,我们进入换季季节,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但由于天气开始转凉,昼夜温差变大,如果不注意,也容易由于温度突然降低导致血管出现痉挛、血压出现波动,因而,冬季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等疾病的高发期。

冬季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的血管血液方面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

1、血管发生改变易致斑块脱落

由于冠心病患者都有进行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在其动脉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增多导致血管管腔变窄。冬季天气开始转冷,血管发生收缩,将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如果由于某些因素导致斑块破裂,斑块的内容物(“粥样物质”)脱落,将原本狭窄的动脉血管进一步堵死,就会引起心肌梗死发生。

2、血液成分改变

人体血液包含两部分物质,一部分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另一部分是含有水及血浆蛋白及血脂等物质的液体成分。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液中的这些成分按一定比例存在,从而保持血液的流动性。

冬季天气开始变得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血液里的有形成分增多、水成分减少,容易造成血液粘滞度增加(即通常大家所说的血粘度升高),粘滞度增高的血液在通过狭窄而粗糙的硬化动脉血管时,血小板及脂质成分极易粘附在粗糙的硬化血管内壁,粘附的物质增多使血管发生堵塞,造成心肌缺血增加,在外界刺激应激因素作用下,易发生心肌梗死。

3、血流动力改变

人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需要心脏有节律的搏动和一定程度的血压来维持。如果心肌收缩力不足或心律严重紊乱出现心律失常,就会造成心脏搏出血量减少,血压过低,这将导致血流缓慢,造成动脉远端脏器的缺血。发生在有冠心病的病人身上,就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甚或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多与高血压疾病同时伴发,天气转凉后,如果不加注意,一些生活中常见事件可以导致血压的剧烈波动,往往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溢血发生的诱因,这些生活中的常见诱因包括,持续的疲劳工作、长期情绪紧张或容易发脾气、长期睡眠缺乏(熬夜)、便秘、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突然跌倒、气温气压的突然变化等。此时原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可能进一步升高,导致心脑血管严重疾病发作。


民间虽有俗语,叫“春捂秋冻”好过冬,但这对于冠心病人而言,却是大忌。冠心病患者在这个季节要注意保暖,还要做好饮食调理。这样对病情才有好处。

许多冠心病人常有误区是“放了支架我是不是就不用吃药了?”,另一个误区是:“是不是我一旦放了支架就需要终生服药,不能停了”。


其实,这两个误区都是因为冠心病患者没有搞清楚,放支架与冠心病长期服药不存在因果关系。放支架是使狭窄的冠状动脉得以扩张保证血流增加,但引起狭窄的冠心病致病因素并没有祛除。冠心病患者必须要长期服药,这与是否放支架没有因果关系。



那么冠心病患者必须要坚持吃的药,主要是:

1、抗血小板药:

这类药是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支架术后患者非常重要的药物,它可以防止血管及植入支架内血栓形成。

主要包括两大类药物:

(1)阿司匹林,这个药物现在被认为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需要长期服用,无特殊原因不要停用;

(2)ADP抑制剂,也就是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这种药在支架植术后至少要服用12个月,12个月后复查如果支架通畅,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停用,或遵医嘱。这种药是非常关键的用药,绝不可以随意停用,否则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但服用抗血小板药应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有无黑便等;虽然抗血小板药物有副作用,但多数情况下不会构成严重后果,患者应根据医嘱调整,不应随意停用。

2. 他汀类药物:

常用的主要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建议每晚一次。

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这类药物不单单是降血脂,更主要的是稳定动脉斑块,减缓甚至逆转斑块进展。冠心病患者,无论血脂情况如何,建议均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虽然有可能会使转氨酶升高,但如果转氨酶没超过正常上限的三倍仍可密切观察,继续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疲乏、肌无力或者肌痛情况时,即使肌酸激酶水平不增高也要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拖延以免引起肾功能损害。

3. 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

主要有: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康忻(富马酸比索洛尔)等。这类药具有减弱心肌收缩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复发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由于这类药物具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在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率不要低于50次/分钟,过慢的心率可能造成患者反倒出现心脏和脑供血不足甚至脑缺血,患者会感觉乏力、头晕、黒朦甚至出现晕厥摔倒。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原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

这类药物由于名称中都带有“普利”或“沙坦”,也被称为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虽然它们更多的是用于降压的药物,但对于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这类药物具有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心肌功能,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ACEI类药物的最大副作用是干咳,ARB类药物无此副作用,如服用ACEI类药物咳嗽副作用严重时可咨询医生是否更换ARB类药物。

除了用药,冠心病患者还应该注意:

1. 减肥减体重。

我们知道,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BMI≥25就归类属于肥胖。冠心病患者还要注意腹围,每天要量一量腹围,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属于腹型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就要坚持减轻自己的体重,直到达到标准体重。


2. 保证均衡的营养和科学的饮食。

气温开始变低,俗语所说“贴秋膘”,即说秋季开始,人们对能量和营养的要求增高,饮食上应保证优质蛋白(瘦肉、新鲜鱼肉等)的摄取,坚持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每天 不超过6克)、低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证丰富的维生素,少吃动物脂肪及油炸类食物,晚餐不宜过饱。

3. 血糖、血脂、血压要达标。

血糖、血脂、血压这三项指标正常,则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就会大大降低。如果是糖尿病病人,就一定要控制好血糖,使得空腹血糖 ≤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 高血脂的病人,应该将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于<2.6mg/dL,甘油三酯 (TG)<1.7mmol/L;高血压病人,血压一定要达标,一般的高血压病人应该将血压降至<130/85mmHg; 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的病人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保持大便通畅、不便秘。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积极治疗便秘,多喝水,最好在晚上睡前和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增加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老年人可以每日做一做提肛运动,每次30~50下为宜,以增加肛门周围肌肉的收缩力。

5. 充足睡眠。

初冬时节天气燥热,昼长夜短,人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而休息不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由于进入冬季,天气没有完全变得寒冷,人们晚间入睡仍较晚,因此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且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一般午休以30分钟至一小时为宜。


6. 减少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平和心态。冠心病患者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避免过度紧张;遇有幸福、激动和忧郁的事情都会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刺激。



再 次 强 调


最后再次强调,冠心病患者用药不能停!不能停!不能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总之,只要冠心病患者坚持服药,注意上述情况,就一定能平稳度过“多事之秋”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