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扇贝5年“跑”4次,背后是“天灾”还是“人祸”?

文 | 杨万里

小小的扇贝,牵动着数万股民的心,也考验着资本市场的底线。

11月11日晚,獐子岛对外称,“亩产20到30公斤的底播虾夷扇贝,可能只剩下不到4公斤,账面价值损失或达3亿元”,公告发出后,很快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自2014以来,獐子岛的扇贝已三次出现黑天鹅。加上这次,已经是第四次。在负面新闻冲击下,截至11月18日的7天时间里,獐子岛股价跌幅超15%,市值蒸发超3亿元。

而就在今日下午,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俊表示,专家组调查认为獐子岛扇贝近期大部分死亡属实。但死亡原因相对比较复杂,还需要进一步地去研究。

扇贝的离开,是浪的追求,还是网笼的不挽留?股民在表达愤怒后,一直关心着獐子岛扇贝“爆雷”的真相。

5年“跑”4次,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一、“扇贝刚死的”VS“扇贝死亡绝非自然原因”

在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曾就扇贝跑路道歉,“赔钱对不起股民,我今天在这里要向广大股民检讨,说声对不起。”

是否真心致歉,股民不清楚。但对于这一次扇贝减产,吴老板接对外表示,底播扇贝可能是刚死的。吴老板难道又得向股民道歉一次?

有意思的是,此前央视记者深入獐子岛调查后发现,当地居民认为扇贝死亡绝非自然原因。

有一位餐厅老板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家捕捞的扇贝就是正常的。

而另一位居民则放出猛料称,“这些年(獐子岛)都没怎么投苗,就算投苗了费用也比正常高很多。它没有钱投苗,没有资金,这是一。第二,人家也不卖它苗,有的时候(隔壁)海洋岛把好苗收走了,那些破苗没人要了,让他们(獐子岛)买了。”

无独有偶,早在2018年,有直接负责投苗的船员告诉央视记者,“有很多扇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经死了。”央视财经频道此前也报道,獐子岛中层要求内部员工不要对外披露相关事实。

獐子岛高管认为是自然原因,当地民众却认为可能是人为原因。两方说法不一,令外界哭笑不得。

要注意的是,深交所在近期发布的问询函中明确质问獐子岛是否涉嫌财务洗澡。据21世纪报道,獐子岛可能涉嫌IPO资料造假。由于上市时虚增太多资产,现在通过亏损、且将这种亏损控制在不至于退市的水平上,来把虚增的资产从报表上减掉。

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2019年上半年期间,獐子岛合计取得政府补助约为3.271946亿元。同期,归属净利润却合计亏损4.5419亿元。也就是说,獐子岛上市后就没赚钱。

二、多次受罚的獐子岛

早在2012年,獐子岛出现过2600万元扇贝遭内部人员盗窃的事件。岛上居民曾向媒体透露,“甚至看门的老头都喝茅台”。这样看来,獐子岛涉及的管理与贪腐问题不少。

值得关注的是,獐子岛近年频频被监管处罚。

2018年2月,獐子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2019年7月10日,因涉嫌财务造假等原因,证监会对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獐子岛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结语

扇贝跑路、业绩亏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董事长终身禁入市场...在一系列利空消息冲击下,獐子岛的股价遭重创。獐子岛自2010年创下34.59元高价后,股价再未创下新高。

为啥A股总是出现獐子岛这类公司?一方面,是因为A股违法成本低。在我国目前法律制度下,针对上市公司和个人的顶格处罚是罚款60万元和30万元。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及高管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普通投资者相对弱势。

面对獐子岛之类的上市公司,小股民也相信,随着A股制度逐渐成熟以及监管部门加大惩戒力度,“獐子岛们”将不断被揪出来。

点击下方↓↓↓,前往查看德林社更多精彩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