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故里:风景如画,蒋介石最后离开时,向乡亲们伸出三根手指


【剡溪】浙江奉化溪口古镇,这里是蒋介石故乡,风景美如画,人杰地灵。民国期间,蒋介石在每逢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刻,他总会回到溪口镇生活一段时间。1949年1月21日至4月25日,蒋介石度过了他在家乡的最后岁月。离开时,当乡民问他何时再回来,蒋介石没有回答,只是伸出了三根手指,寓意至今成谜。


【武岭门】武岭门因建在武岭山上得名,它是溪口镇的大门。1929年前武岭门有两间低矮房屋,内部供奉着几尊菩萨,称之为“武岭庵”。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
【丰镐房】丰镐房的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楼轩相接,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厅堂廊庑内布满雕刻彩画。1895年蒋介石父亲蒋肇聪去世,次年兄弟分家。家族中的长辈族中以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为由,推及西周丰邑、镐京两座都城之名,各取首字,定房名“丰房”、“镐房”给蒋瑞元、 蒋瑞青两兄弟。

【玉泰盐铺】这里是蒋介石的出生地,也是蒋介石祖父、父亲开设的盐铺所在地。盐铺店房分前后两幢,前幢楼下店面三间,楼上家居,后面一幢是作坊。光绪十四年,玉泰盐铺失火,店面和住房全部烧毁,关门停业,此后多次修缮。
【乐亭】乐亭前树立了一块《乐亭记》碑,蒋介石曾在《乐亭记》盛赞家乡美景,“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徜徉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乃取其义而名之曰:乐亭。甚愿吾乡间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
【小洋房】小洋房位于文昌阁东侧,负山面溪,西式三开间平顶楼房。房顶水泥平台,四周栏杆护卫。房屋风格为西洋住房,又因修建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称为“洋灰”,故名小洋楼。当年蒋经国从苏联回来,就是在此生活起居的。

【蒋介石母亲王采玉墓地】1921年6月14日,王采玉在溪口去世,终年58岁。蒋介石给母亲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位于溪口镇西两华里白岩山的鱼鳞岙。王采玉墓地是典型的民国墓地风格,墓碑上方的扇形拦土石上刻有“壶范足式”四字,寓意女中模范、楷模等意思。墓碑上是孙中山题写的“蒋母之墓”;两边别头柱上刻着“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武山庙】武山庙位于武陵门外、武山南麓,历史上曾是溪口镇任、宋、蒋、单、张五姓宗族共祀之庙。武山庙修建时间不详,但历史悠久,现存的建筑分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廊庑,中间为天井戏台,后进的前廊设仪态生动的盘龙石柱。
【“以血洗血”碑石】1939年12月12日,日军战机轰炸溪口,期间蒋经国母亲毛福梅躲在丰镐房门口,结果被炸塌倒下的墙压死。1939年12月25日,蒋经国在母亲毛福梅的灵柩前噙泪挥毫,写下了这四个字,以此来表达誓死报仇的决心。
【蒋氏宗祠】这是一栋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它属于溪口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每逢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红白喜事时,蒋氏宗祠总会人满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