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能否成功合并,合并后叫什么名字,长安?

很多年前,西安咸阳合并的事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两市的建成区还没连在一起,最接近处也有十多里的空白地带,侧翼的空白更多。虽有了合并的话,但明显条件并不成熟。

2014年元月,国务院发函同意陕西建立西咸新区,在两市的建成区之间,依据地势及功能,分为空港、沣东、秦汉、沣西、泾河五个板块。很明显,这是填补西、咸之间的空白地带,为两城紧密接触、连为一体创造条件。

经过近六年的发展,西咸新区各板块迅速膨胀,蛛网般的道路联通四方,无数高楼耸立起来,进驻新区的企业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新区的gdp及人口也不断增长,一派兴旺景象。

西咸新区的发展,基本已将西安、咸阳两市在地理上连接起来,虽还连接的不算很紧密,但假以时日,两市完全合为一体已不是问题。也就是说,两市的合并又接近了一步,硬件方面的障碍已基本消失。

但对两市的合并,民间的声音并不全是支持,很多咸阳籍贯的朋友尤其如此。咸阳朋友的疑虑是,所谓合并,是西安凭借省城的优势吞并咸阳,这在感情上无法接受。毕竟咸阳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秦的首都,建城史超过两千余年,合并之后,将咸阳这个名字从此抹去,这太残忍了。

许多西安的朋友倒是赞成合并,认为合并之后,建成一个大西安,对陕西经济的发展绝对有利。对咸阳朋友吞并的疑虑,他们要么笑着默认,要么直接反驳:就咸阳现在的发展状况,只能做合并后西安的一个区或两个区,咸阳的名字当然要去掉,总不能将合并后的城市称作咸阳吧?

当然,两市合并后的名字,是上级组织考虑的事,民间没有这个权力。但民间有建议、造势的优势,所以我建议两市合并后,西安、咸阳两个名字都不用,另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长安。

长安,名字的响亮就不用解释了,这是唐诗的首都,强汉的首都,丝绸之路的起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影响深远,截至今日仍广为人知。

我想,对西安人来说,接受这个名字不成问题,因为汉、唐长安城都在今日的西安市区范围,且“长安”二字的历史底蕴明显比西安丰厚,长安是中国最辉煌时代的首都,历代的诗文对长安的吟咏颂扬,让“长安”二字如雷震耳。李白在这儿醉过酒,杜甫在这儿提过诗,汉武帝在这儿说过掷地有声的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咸阳市的朋友应该也能接受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最早就是咸阳的。秦代的咸阳城,大约就在今天咸阳市的渭城区。之所以称咸阳城,是因为它除了是首都,还是咸阳县的县城,历史上城池的名字大多就是这样来的。而咸阳县在渭河南岸有一个下辖的乡,叫做长安乡,位置就在今日西安的西北,汉城遗址哪儿。

西汉刘邦欲将首都建立在关中,可战乱之后,咸阳城非常残破。刘邦就选了长安乡这个地方重新建城,后来设立长安县,新建首都及其周遭都是长安县的辖地,于是,新首都就有了新的名字:长安城。

所以,长安对咸阳人来说,并不是外来的名字,它与咸阳本就是一家。只不过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这个名字似乎与咸阳分离了,可即便是分离了,今日再合为一家又有什么不可以?

想来最郁闷的应该是长安区的朋友,两市合并采用了长安做名字,长安区肯定必须改名了。但是,舍小家为大家,如此辉煌的名字,长安区用起来太奢侈了,也的确撑不起。别说区区一个小区,的便是合并后的西、咸,经济不迅猛发展的话,也有愧于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