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曾守出行“安全门”今做群众“贴心人”

时下,网络问政不仅仅是一个“热词”,还是群众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一个重要渠道,更成为各单位各部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意、凝聚民智的创新手段和重要桥梁。35岁的李凯所在的岗位,就是宿城区交通运输系统网络问政“快速通道”中的重要“节点”。

李凯当过兵,两年的服役经历虽然不长,但极大地锻炼了他,帮助他在进入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工作时,能迅速融入、顺利转型。从2007年进入原宿迁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办公室工作开始,到担任宿迁市公共交通第二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李凯一直负责公交车的安全工作。“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而言,安全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驾驶员安全驾驶,另一方面是公交车每天出站前、进站后的安全检查。”李凯介绍说,在安全管理办公室工作的那几年,他和同事负责公司全部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线路多、车辆多,工作量大,直到2015年3月任运营部经理后,工作量才稍少一点。

“担任运营部经理的时候,我和同事负责6条城市公交线路,有公交车60多辆。虽说每天晚上公交车收班后,驾驶员都会打扫车辆、检查车辆状况,但第二天早上6点,我们都会在第一班车发车前赶到始发站,再次检查车辆安全性能,确保万无一失。”说这话时,李凯严肃认真的神情,让记者感受到他身上的军人气质。

2017年3月,李凯开始负责宿城区交通运输系统网络问政方面的工作。“其实不算转行,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我在公司负责信息科相关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看监控、处理乘客投诉。当然,那时的工作相对简单。”李凯告诉记者,宿城区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问政工作,包括公交运营、车辆维修、农路建设、港区作业、道路养护、铁路建设等方方面面,需要与“12345”政府热线、“96196”交通服务热线、“鼎鼎有民”、宿迁论坛等多个网络问政平台进行对接,平均一个月处理投诉超过200起。“每天从早上7点半开始,我就离不开手机了,接收各平台的反馈信息、联系投诉人了解情况、与相关处室进行沟通,直到晚上10点半,这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李凯说,长时间关注手机,是为了在第一时间看到并处理投诉。“接到投诉后,必须及时与投诉人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判断投诉事项是否与交通运输部门有关。如果不属于我们处理范畴,要迅速转交相关部门或属地政府;属于我们处理范畴,要迅速联系责任部门进行交办。”此外,对于经手的每一起投诉,李凯在处理完毕后都要进行“回头看”,询问投诉人对处理结果是否满意。如果投诉人不满意,李凯就再次了解相关情况并督促责任部门进行整改;确有特殊情况暂时无法处理的,就与投诉人进行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投诉人谅解。

李凯印象最深的一起投诉,是在2018年夏季接到的。“投诉人反映城区京杭运河段整治不彻底,仍有非法加工点存在。”李凯说,投诉人未说清具体地点,只说在小杨庄码头附近。在数次与投诉人联系但仍未能明确具体地点的情况下,李凯两次驱车到小杨庄码头附近,冒着酷暑走访周边居民进行查找,并反复劝说心存顾虑的投诉人带着找到地点。最终,在投诉人的带领下,李凯找到那家极为隐蔽的非法加工点,并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查处。三天后,该非法加工点被清理,投诉人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进入宿迁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以来,李凯凭着踏实勤奋、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连续7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于2018年被宿城区交通运输局评为目标管理考核先进个人。但是李凯深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磨炼自己、充实自己,热情拥抱互联网、善于利用互联网,以群众为中心,努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为宿城区交通运输系统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作出新的贡献。(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