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数据中的城市中国

2019年双十一落下帷幕。据各大电商平台统计,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额2684亿元,再创新纪录,成交额超100亿元仅用时96秒比去年快29秒;从11月1日零时起至11月11日23时59分59秒,“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超2044亿元,较去年实现大幅超越;开场1分钟,苏宁家电3C破10亿,苏宁国际破亿……这些数字的背后,除了是消费者买买买的表现,更是购物车里中国新消费的奇迹。

消费新象

直播、下沉、线下都在“火”

天猫数据显示,今年参与天猫双十一的用户超过5亿,同比去年双十一全天新增1亿用户。299个品牌跻身“亿元俱乐部”。物流订单达12.92亿。

苏宁数据显示,12小时苏宁易购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86%,新增Super会员超50%为90后,“随时”平均送达时间仅22分钟。在场景方面,苏宁小店代收包裹量达60万个,北京、上海、南京超3万人在苏宁菜场下单预定。全新上线的家乐福履约中心半天订单量已达15万,最快送达仅用时16分57秒。

今年双十一还有一些新现象、新趋势。首先是直播彻底火了。据天猫透露,双十一期间,超过10万商家开通直播,也就是说超一半的商家开通直播,淘宝直播带来近200亿成交。

双十一不再是线上数字的体现,也彻底成了线下的狂欢。图为某大型连锁超市的双十一促销活动。

双十一不再是线上数字的体现,也彻底成了线下的狂欢。苏宁广场和苏宁易购广场客流量同比增长46%,销售额同比增长56%。此外,天猫官方称,双十一其间,消费者拉箱子逛银泰抢贵妇霜,饿了么小哥忙到没空上厕所,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的卖场里人头攒动。

在京东,百万线下门店参与双十一。其中,物竞天择项目覆盖300家线下零售商,京东零售助手在15000家门店获得活跃使用;11号当天,5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电器体验店在重庆开业。京东业务也渗透到低线级城市,京东惠民小站全国数量已达40000家,线下招募65000名合伙人,覆盖了1700个区县、80000个乡镇。

下沉也在今年双十一大爆发,拼多多方面称,11日零点刚过16分钟,平台汽车销量即破1000台,消费者主要来自三四五线城市,“高速增长让我们看到了城乡消费平权背后的新消费所带来的无穷力量。”

天猫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淘宝天猫新增用户超过70%来自下沉市场。新的人群为新消费活力持续增强奠定了基础。下沉市场强劲增长同样得益于新供给,来自工厂、产业带和农业基地的源头好货形成了海量的供给增量。


快递涨价?

城市电商物流的“双十一”大考

双十一”这个“战场”所带来的巨大流量,一定程度上也变成了电商与物流行业的年度“秀场”。“双十一”对城市的影响可谓巨大,原因之一是,城市对物流业的发展需求正在升温。

9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共有23个物流枢纽入选。对于物流业中正经历快速发展的快递行业,“双十一”恰是最好的验收时机。

从快递业务量来看,广州依然以其制造和物流中心的角色“一马当先”,加之周边制造业大市和淘宝村聚集,让广州仓库、货物分拣中心的职能格外突出,并在此形成集群效应。事实上,东莞、揭阳的快递业务量在两年内均位居前十,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广州“快递大市”的地位。

前5名中,金华是唯一上榜的地级市。前10名中,其也是两年内增速最快的城市,并以66.5%的增速从去年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义乌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起金华的快递产业——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在金华全市23.6亿快递量中,义乌就占了19.66亿。原因不言而喻:以小商品市场发家的义乌,巨大的商品交易量自然需要与之匹配的快递量。

与金华的增长相比,上海更为复杂。一方面,其是前10名城市中仅有的快递量负增长的城市,但如果比较快递业务收入,上海不仅继续稳坐首位,同时实现高位增长,离百亿元只差临门一脚。这与58同城统计的快递员薪酬情况相契合。此前有人分析,由于国内外主要快递公司将总部布局在上海,总部经济优势,使得上海整体快递收入在快递总量下降情况下,仍然实现逆势上升。上海快递业务收入的增长原因有多种可能,可能是由于代收付货款、提供包装、仓储、包装箱,甚至冷链,快递业增值服务推动了快递的发展。

据统计,2019双十一当天共处理5.35亿快件 高峰期快件量将达28亿件。

值得注意的是,金华与上海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增长模式。若计算城市单件收入,这种区别则更为明显。在更广大的二、三线城市,产业格局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双十一”前夕,普华永道发布报告预测,尽管今年“双十一”期间销售的增长或会减慢,但“低线城市”的庞大消费潜力将会得到释放。这意味着,这些城市将成为新一轮快递战争的“主战场”。


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在快递业务量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揭阳、金华、东莞等城市经济对快递业的依存度排名均较为靠前,快递业对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影响甚大。

有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义乌快递“价格战”进入最激烈的时刻。小型快递公司一夜之间亏本到倒闭,大型快递公司甚至发不出工资;9个月时间内亏掉6个亿,在这个魔幻的市场也变得平常。当地发达的小商品市场巨大的发货量,使得商家拥有很的议价权,快递企业不得不“断臂求生”。而低价的快递企业进一步形成吸引商家的“虹吸效应”,由此不断循环发展。

但此种发展模式也在遇挑战。“双十一”之前,义乌快递公司集体涨价,面临紧迫的发货需求,商家陷入难以谈判的局面,以前冲着“快递价格洼地”把仓库迁过来的外地电商大户,甚至因此有了搬走之意。不久,这波涨价潮也经蔓延到更多城市。在相继收到杭州、温州、嘉兴、金华等多地举报快递集体涨价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于11月6日召开全省快递行业涉嫌垄断行为告诫会。

不少专家认为,对于中国快递市场而言,低价竞争的市场迟早会恢复理性,走向涨价是最终方向。站在义乌和上海两种模式中间,那些仍然期望发展快递业、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城市正面临着选择。

购物节

正在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内需动能

“双十一”成交额再创新高,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的升级。国家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表示,“双十一”数据已经成为考验一个地区、平台、企业数字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一分钟之内就能完成数十万笔交易,一天实现3000多亿元交易额,背后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通讯能力、连接能力、支付结算能力,对厂家和商家之间的协同能力是一个考验,大量的包裹要在几天内送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也需要极强的现代物流能力。

大量的包裹要在几天内送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也需要极强的现代物流能力。

在网上销售成交额不断攀升的背后,电子商务也在经历健康有序发展。在《电子商务法》出台后,相关规范不断完善,但在部分电商平台上,价格“先涨后跌”的套路犹在,以次充好、傍名牌的不良现象犹在,令消费者算不明白帐的数字游戏犹在。张新红认为,“双十一”成交额对于分析国民消费趋势可以起到解剖麻雀、一叶知秋的效果,但并不能作为分析国民消费能力的唯一依据。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教授表示,从统计数据来说,在商家营销手段的强刺激下,“双十一”这天消费者购物容易缺乏理性,部分消费者有“透支性”消费行为,这天之后,大量退货纷至而来,商家公布的消费数据要打一定的折扣。另一方面,电商平台成交额的增长更多反映的是消费者消费场景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消费习惯的改变也不能作为国民消费能力的唯一参考。如何培养消费者理性的消费观念、商家如何用更真诚的营销方式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还是一份未完成的答卷。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