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构建“医共体”百姓看病少跑路 西固区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落实见效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董永前)“现在看病不用家属陪,省时又省心。”患者张峰桢说起“医共体”带来的方便,乐呵呵说个不停。

张峰桢是西固区河口镇村民,不久前,因颈椎病导致上肢麻木疼痛,在河口镇卫生院拍片后,由“医共体”单位西固区中医院远程诊断,并提出了科学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推拿治疗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病痛。

西固区为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见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区级医疗机构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将“区域医共体”建设作为破题之举,坚持“做强县、做活乡、做稳村”的总体思路,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区级公立医院龙头和纽带作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了全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今年,组建了由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牵头,8家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两个纵向紧密型医共体,即区人民医院与东川镇、达川镇、金沟乡3家卫生院构建一个医共体;区中医院与河口镇、柳泉镇、新城镇、陈坪街道和四季青街道5家卫生院构建一个医共体,采取专家下沉、学科下沉、管理下沉的“三下沉”方式,指导开展各项工作。在区域内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平台共享的医共体模式。

据西固区卫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加强区级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通过“医生、患者、资金”三下沉,搭建起了分工明确的分级诊疗制度框架,持续组织开展区域内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建立区级医疗机构和乡镇(街道)卫生院“1+N“帮扶关系,将全区47名中级以上医师派驻到各卫生院开展集中1个月的对口帮扶带教工作。同时,落实逐级转诊、双向转诊制度,严格控制越级诊疗行为,共同做好对患者的宣传解释工作,引导患者就地就近就医。投入210余万元,进一步推进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实现就诊信息、用药记录等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现线上预约挂号、医保支付、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功能,为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开展医疗业务提供了及时的技术支撑,实现了让老百姓看病少跑路的目标。

据了解,今年1至9月,西固区人民医院、西固区中医院与8家乡镇卫生院组建的“医共体”开展远程会诊1192例,远程影像319例;门诊336380人次,住院人次6925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44%、18.16%;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人次3.56万人,住院人次535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5%、405%,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疑难危重再转诊”,92%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区域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