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旺苍人:如果你在旺苍看到这些人,请马上告诉我们

在旺苍,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靠精湛的手艺为生

他们常年在街头支摊或是走街串巷

他们没有任何广告宣传

有的只是一份对老手艺的坚守

和一批批为之感动的老顾客

他们,曾是旺苍闪闪发光的手艺人

然而随着现代行业的冲击

他们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变成我们难以割舍的记忆

如今生意人越来越多,手艺人却越来越少

而“匠人精神”,依然永垂不求

一种手艺,一种人生

跟着这些老师傅们,来“体验”旺苍百种人生吧

剃头

受现代美容美发业的冲击

传统的剃头铺已是罕见

剃头匠们手里的工具并不先进

也理不出时髦的发型,甚至连镜子都没有

然而他们利索手的艺总让人焕然一新

也让某一代人难以割舍

万事开“头”并不难

难的却是新一代人从“头”坚守

补鞋

老话说: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任何坏掉的东西,都是从不想修补开始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补鞋,已逐渐成为一个陌生的词语

补鞋匠们用一台简单的设备

不简单地为人们修补一双双“不可能”

与其说修补的是一双坏掉的鞋

不如说修补的是一份难以舍弃的情怀

而面临这份将“失传”的手艺

有需求的老一辈人将难寻补鞋处

木门竹编

木门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编织技艺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根厚薄均匀、粗细一致的竹丝

在师傅们灵巧的手中

变幻出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

这份用时间沉淀的“艺术”

饱含了旺苍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

而这份“艺术”,需要更多的人来保护

弹棉花

如今城市里已不多见

却承载着多数人的童年记忆

弹棉花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非常费时间

从弹、拼到拉线、磨平等一套完整工序

一天最多能弹上一、两条

而这份手艺最神奇之处是

即便是年头久远的又硬又黑的棉絮

一经师傅们重新弹制,洁白、柔软如新

如今手工弹棉逐渐为机械所代替

但被“岁月”弹出的棉被,总觉得睡着格外温暖

画画人

画画师傅们仅靠一双手走天下

画画,最常见的功夫是画动物和名字

最讲究的则是眼明手快、一气呵成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

都将影画出来的造型和观感

当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名字

被师傅们“复活”在画纸上

其精致的造型,总是让人赞不绝口

如今能在街头上画上一幅,已成奢侈

炸爆米花

在那个没有太多零食的年代

爆米花几乎承包了某代人童年专属的味道

每当在街头听到“砰”一声响

或是闻到爆米花的香味

总会很兴奋地从家里端出一碗苞谷、大米……

守在师傅旁边

看他在火炉上摇动那颗葫芦似的“炮弹”

等待爆米花新鲜出炉的那一瞬间

一根扁担、一团炉火、一个风箱、一口爆米花机

撑起的不仅是我们的记忆,更是老手艺人的一生

补锅

“磨剪子戗菜刀……补锅,修茶壶底……”

这阵吆喝声似乎已成为记忆

如今锅坏了就扔、扔了再买已习以为常

现在的生活已无人需要补锅

而补锅匠们,也渐渐消失在这阵吆喝声中

但那高超的技术,却为人赞叹

只听得“叮叮当当”的声响

这些坏掉的锅便奇迹般的“起死回生”

精修钟表

他们是一群被时间“遗忘”的人

他们心如止水只为不“错过”每一秒

他们安静地坐在一角见证时间的游走

又见证时间每一分每一秒精准地游走

检查、拆卸、清洗、抹油、更换零件、再组装

这一套复杂而细致的工序

师傅们不只靠超强的眼力、手力

还要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巧和持久的耐心

而今掌握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修钟表,已是现代城市里不多见的人文景观

在旺苍,还有很多这样的手艺人

他们做着不同的行当,他们有着精湛的技艺

然而这些手艺虽已落没,但在旺苍

仍有一些人在坚守这些“老东西”

传承这份文化与情怀

假如你在旺苍街头,还看见这些老文化们

不防去体验一下,一定有不小的“收获”。

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