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典出:东汉·王充《论衡》中。王充是我国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和政论家。《论衡》共有三十卷,本语取之第二十八卷书解篇之第八十二。

原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解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知道经书有错误的人在诸子百家。这句古训名言对于后世影响很大。


王充的这句话启示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观察、听取意见。走群众路线,兴调查之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实践活动方针,从而使制订的政策制度和举措才能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政策的出台,首要的环节就是向群众收集意见和问题。这正是执政组织“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也是贴在国务院参事室会议室墙上的一句训言。说到这里国务院参事,大家感觉很神秘,我们先了解一下国务院参事室和参事的知识。

国务院参事室设置的历史背景,是新中国在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早在1949年4月7日,上海解放前夕,毛泽东主席就电示华东局领导人,提出上海解放后应设参事室,为建设新上海出谋划策。1949年11月11日国务院参事室成立,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各省区市政府参事室也于1950年左右相继成立,政务院制定了《政务院参事室暂行工作简则》。


国务院参事是国务院参事室成员,由国务院总理聘任。他们是有德、有才、有名望之士,其中多为中国各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富有宏观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自成立以来先后共有参事191位,现任参事58位。中央文史研究馆与国务院参事室合署办公。


参事中有不少响亮的名字,如侯镜如(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职务)、程星龄(1949年协助程潜在湖南起义)‘’林毅夫(北大教授、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等,还包括两位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和刘仁静。2007年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此后,李庆云、胡本钢、夏斌等金融领域专家被纳入国务院参事室。2009年11月13日,著名作家张抗抗也被聘问为国务院参事之职。


地方政府参事由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或省辖市市长聘任。全国各级参事现有900多人。聘任范围聘任参事的范围主要是非中共人士中有代表性、有影响和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专家学者或知名人士。


聘参事的条件包括五个条件:一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三是具有较强的参政咨询能力;四是具备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意愿。 五是参事的首聘年龄不得低于55周岁,不得高于65周岁。参事任职的最高年龄不得超过70周岁。

政府参事职责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统战联谊。

参事们平时日常主要工作是: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及其他重要文件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密切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参加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2009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新聘任参事的见面会上,他就进一步做好政府参事工作提出四点要求: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研究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第二,要倡导求真务实、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作风。第三,要提倡独立思考、敢讲真话的精神。第四,要具有全球视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温家宝希望参事、馆员们不负重托,恪尽职守,群策群力,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得更好。·温总理嘱托“敢讲真话”!

2009年11月13日,作家张抗抗在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时感慨良多,她说:“一个能够造福于民的政府,必定是一个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的政府;一个受到民众真心拥戴的政府,也必定是一个能够容忍并接受逆耳之言的政府,其中包括批评性的意见。”作为新任的国务院参事,张抗抗非常珍惜参事的“相对的独立性”,说真话、讲实情,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工作环境。

据说参事可以“直通车”,也就是说国务院参事的各种建议可以无障碍地直达领导同志的案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由此可见,政府参事不仅是政府首长的智囊参谋,更重要是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桥梁纽带。

跨入新时代,更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老百姓的权益维护好,为老百姓服务好,创大业,建幸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揭示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听取意见,汲取智慧的执政好方法,表明了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性。此名言作为政府参事的座右铭,十分恰当,当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