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最适合CBA联赛的那条“鲶鱼”

前言——鲶鱼效应

说起鲶鱼效应,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并不陌生。鲶鱼效应最早来源于挪威,当时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但捕获的沙丁鱼总在运输途中缺氧死亡,后来有人在其中放进一条鲶鱼,沙丁鱼遇到天敌后激发了逃生欲望,四处躲避,反而解决了缺氧的问题 ,大部分沙丁鱼因此活了下来。而后,“鲶鱼效应”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

在CBA联赛中,鲶鱼效应也同样可以适用。只不过不同于一般企业,CBA联赛使用鲶鱼效应的目的并不是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是为了培养出更为出色的中国男篮球员。

沙丁鱼化的本土球员

男篮世界杯的失利,令不少球迷开始重新审视CBA联赛的不足,连央视都直接指出某些球员在CBA联赛可以呼风唤雨,却无法跟世界强队掰手腕。而事实也是如此,如今越拉越多的本土球员拿着与其实力不符的超高年薪,也因此过得过于安逸,进步缓慢,到了国际大赛失去竞争力更是常事。可以说,如今的CBA本土球员越来越“沙丁鱼化”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压力,那中国男篮很可能变成只退不进,因此CBA联赛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鲶鱼”。

在如今的CBA联赛,本土球员一直过得有些过度安逸,许多本土球员因为天赋出众失去了上进心,未能完全兑现天赋,因此篮协一直在寻找一条合适的“鲶鱼”,去激发本土球员的潜力。CBA联赛引进外援,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外援球员能够扮演“鲶鱼”的角色,只可惜事与愿违。大部分本土球员反而成为了为外援保驾护航的球员,变得更为得过且过了。绝大部分球员内心都认为,黑人球员的篮球天赋远高于黄种人球员,因此难以对其产生竞争心,所以外援一直无法成为CBA联赛的“鲶鱼”。而在本赛季,CBA联赛终于迎来了最合适的那条“鲶鱼”——林书豪。

为何林书豪会是那条最合适的“鲶鱼”?

至今我还记得,2011年广东男篮跟新疆男篮总决赛,王仕鹏那句经典的:“要干就干第一外援。”而后面对当时顶级的外援杜比,王仕鹏完成了他的豪言。而在后来的采访中,王仕鹏曾表示,他跟朱芳雨都想击败对手外援为荣,面对强大的杜比都想抢着上。从这点来看,朱芳雨跟王仕鹏可以成为国内顶级球员不是没有道理的。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国内球员,都缺少了王仕鹏跟朱芳雨这样的心气。许多球员面对外援时,可能都觉得对方天赋高人一等,并没有要“干外援”的心气。

但面对林书豪这位黄皮肤的外援时,球员们却似乎没有了以往的想法。从北京男篮的前两场比赛来看,无论是天津男篮还是山东男篮的球员,对位林书豪时都显得格外兴奋,而且是兴奋过了头那种,直接导致林书豪连续两场比赛都受伤挂彩了。本土球员面对林书豪时会如此兴奋,我认为有以下的原因:

第一,林书豪的名气。林书豪的名气非常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林疯狂”在球迷圈子中几乎是人尽皆知的水平。如果能在比赛中打败林书豪,那自己的知名度也会蹭蹭地往上涨。

第二,林书豪是黄种人。面对同样是炎黄子孙的林书豪,不少本土球员都不会像面对黑人外援时那样自觉不如,反而更想通过击败林书豪来证明自己。在一些球员内心,击败林书豪反而不像击败其他外援那样遥不可及(即便林书豪是目前CBA最好的外援之一)。

第三,林书豪一直是国内球迷批评本土后卫时最常使用的例子。几乎每次要吐槽本土后卫基本功差时,球迷都会拿林书豪来做例子,证明基本功跟技术问题并不是人种天赋造成的,而是自身努力程度跟训练水平造成的。不少球员看得多了,自然也想通过击败林书豪来证明自己。

林书豪能为本土后卫带来怎样的启示?

我相信没有CBA后卫不曾看过林书豪的比赛视频,但跟林书豪实打实交过手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如今,林书豪来到CBA,几乎所有的主力轮换后卫,都有机会在比赛中跟林书豪对位。那林书豪可以为后卫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第一,技术与基本功。林书豪的到来,可以让国内球员看看,通过科学的训练,黄种人球员一样有可能可以拥有NBA后卫级别的技术。黄种人跟黑人篮球天赋的差距,不该成为国内球员基本功差的理由。

第二,自律性。不得不说,国内球员的自律性真的非常一般。从饮食上讲,绝大部分球员都不够讲究,什么撸串、啤酒、鸡蛋灌饼,好吃就行。从训练上讲,绝大部分本土球员自律性不足,很多人上了CBA后就一直没啥长进,甚至越打越差。在国内球员中,能称为“职业”的,目前可能只有易建联了。阿联把在美国培养的自律性带回了国内,直到现在他依旧是最好的本土球员。如果其他球员能够拥有阿联跟书豪这样的自律性,那中国篮球起码上去一个台阶。

第三,球场意识。作为一名NBA级别的控卫,林书豪比赛的意识要高于国内球员。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突,什么时候该投,什么时候该传,什么时候该降降节奏。从组织能力上来说,这本是林书豪的短板,但相比许多本土后卫,他的球场意识要高出许多。篮球评论员苏群在首战后评价林书豪说:

”他打球从不拖泥带水,支配球的效率之高,太值得我们国家队后卫学习了。或者,索性让他加入我们国家队算了。“

第四,林书豪的励志经历。林书豪是从落选秀开始展开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最困难的时候曾借住在队友家里的沙发上,可他最终抓住机会,刮起了一股”林旋风“。他的励志经历,相信可以给许多CBA底层球员跟选秀球员带来鼓励。

“鲶鱼”也并非是万能的

从鲶鱼效应上来说,“鲶鱼”更多是一个“引子”。林书豪确实可以激起国内球员的好胜心,但他无法让这些球员一直保持这种心态。“鲶鱼”的作用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少,等球员们都习惯林书豪的存在后,那他也就很难再激起球员的雄心了。而像林书豪这般适合CBA联赛的“鲶鱼”,已经没有了。接下来还想找“鲶鱼”的话,篮协大概只能用归化球员的方式了。

这个赛季,如果各支球队的主教练,可以好好利用林书豪带来的“鲶鱼效应”,让部分有心气的球员打出来,那就已经足够了。如果有一部分球员能够借此拥有王仕鹏那般“要干就干第一外援”的心气,那就更为可喜可贺了。林书豪对于CBA球员而言,是一副“兴奋剂”,能不能借此挖掘人才,还是要靠各队自己努力了。而为了CBA球员的发展,提高各队的训练水平,才是真正的长远之计。

“沙丁鱼们”是时候奋起了

今年的男篮世界杯上,中国男篮后卫线集体梦游,不少球迷赛后都觉得,如果男篮有个林书豪,那八强并不遥远,在CBA联赛中大杀四方的控卫,到来国际大赛上忽然间不知道如何打球了,连空位三分都频频打铁。这令国内球迷对本土后卫极度失望。

男篮世界杯后,姚明也决定做更多的改革,明年开始CBA将开始限薪,本土球员很难再像如今一样轻松得到高薪了。本土球员们,也是时候奋起直追,而不是一味寻求舒适区。否则等到男篮跟男足那般开始大力归化球员,那本土球员连顶薪都不用指望了。如今CBA本土球员,能力水平提升远赶不上薪资水平的提升,否则篮协也无需出动限薪令了。

后记

本赛季是CBA联赛升级到2.0的第一个赛季,恰逢其会迎来了林书豪这条几乎量身定做的”鲶鱼“,不少本土球员似乎也被激起了内心深处那股求胜的欲望(当然了,有些苦了林书豪,连续两场比赛都是挂彩而归)。真心希望本土球员们能够借助男篮世界杯的悔恨跟林书豪带来的冲击,从自身开始努力,为中国篮球的发展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要再让中国篮球只退不进,更不要再让某国网友可以轻易嘲笑我们自家的联赛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