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亢竹青专访|我要做自己音乐里的堂吉柯德

采访 / 大凯 Stu

撰文 / 大凯 Stu + 三石一声

​光是看到这样几首歌的名字《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青春北京》、《微笑着胜利》就会给人很正能量、充满大爱和大情怀的感觉。

又或是当你听过《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种大型声乐套曲,一下子很难让人们和青年女作曲家亢竹青联想起来。

多次担任舞台剧或者重大晚会的音乐总监,让人难免觉得,亢竹青应该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人吧?但是采访过亢竹青后,完全打消了这种念头。

尤其这次联手张赫宣发布的新曲《疯魔者说》,足以给人听到亢竹青的另一面。

长期与大型音乐剧打交道的亢竹青,本次创作《疯魔者说》绝对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之前亢竹青合作过的周笔畅、张杰、韩磊……等歌手,都对这位新锐作曲家予以好评,大众的关注渐渐令不那么接地气的“家国情怀”等标签被褪去。

此次联手嗓音独特,深沉扎实的张赫宣,更是表现出了亢竹青对音乐的一些很私人化的理解,尤其在张赫宣独特沧桑感的嗓音映衬下。

不疯魔,不成活 ”这是霸王别姬中对程蝶衣的一句评价,就像亢竹青对音乐的态度一样: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一生一辈子的事。亢竹青创作《疯魔者说》时,更像是与自己对话。

在适当的时间,带着应有的态度做着恰当的事情,这才是对音乐的态度。

这首歌的“疯魔”,是亢竹青对于自己音乐造诣上的追求,更是对于作品精神上的感悟。

在一些外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精益求精,执拗甚至是固执,这都让人不能理解。

但就是这样的不能理解,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师,曾经一段时间都讲究匠人精神。因为时代的洪流推动一切都在飞快的前进,匠人在人眼中更多成为老派守旧的代名词。

而在脚步停下,所有人能够慢下来的时候,匠人这种疯魔精神才能显出难能的可贵。

面对音乐,现在的你和刚开始接触的你,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吗?

我最早是接触那种大型的音乐活动,所以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音乐写的很饱满,很快能调动人们的情绪。

慢慢随着时间打磨,会收着情感。就好比原来喜欢做一桌子菜给大家吃,而现在,更想做三两小菜,你我对坐畅谈人生。”

——亢竹青说

不同于舞台剧,为歌手写歌时,合适是最重要的。

不像亢竹青之前为舞台剧或者之前写的歌曲,那是需要大的情怀,那是一种大爱。那种感情往往距离人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属于精神方面。

而《疯魔者说》,是回归到了人本体,值得令很多人找到共鸣。

回到这首《疯魔者说》,歌曲旋律与歌词非常契合歌手张赫宣的气质,歌曲中诉说与呐喊鲜明的对比让人听到了那个真实的自我,渴望挣扎,追寻摆脱的情绪让人想起自己曾经疯魔的理想,反复的呐喊中的寻找着新生。

就像亢竹青说的,为歌手写歌,合适最重要。

每次写歌前,亢竹青都会琢磨歌手的音色、音域等,从而将歌手和歌曲融为一体,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歌曲的生命力才会长久。

做一个唐吉柯德,寻找我的风车。

这是《疯魔者说》当中非常抓人的一句歌词,虚无的追求更多是艺术道路上的无用功,但是赋予幻想世界色彩的就是这种“疯魔“精神。

亢竹青在心中的追求融入到了音乐之中,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浮华掠影,而是将自己的理想主义化和之于生命的追求表现了出来,就像唐吉柯德一样,找到了那个自己的风车,义无反顾的冲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