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名胜」凤凰山

凤凰山,原名烽火山、宝泉山,位于莱阳城东南十公里处,龙旺庄街道办事处洞仙庄村南面。山体由凤凰、孤山、马山、神山组成,面积约1平方公里,整个山体相对平缓,只有凤凰山异峰突起,石壁陡立。

凤凰山风景区中心区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占地面积约3500亩。清水河蜿蜒流经该区域,对凤凰山构成了环抱之势。

这里前有公路,后有平原,右邻海阳,面向蓬莱、龙口,蓝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和204、309国道及小莱线横贯东西,交通极为便利。

来到凤凰山的游客,往往感叹于它的原始自然:山下,一只石雕的白色凤凰展翅欲飞。山阴石壁上有白色的三个大字—“凤凰山”,是著名画家崔子范所题。山壁北面修有宽4米的大理石台阶99级,石阶两旁,野草、灌木、树林随意生长。山阴台阶西侧,立有石碑,上书“洞仙春晓”四字。

凤凰山主峰拔地而起,崖壁陡峭,石如刀削。山腰有一大一小两个山洞,东洞高约1.5米,深15米;西洞高约2米,深约20米。山顶建有凉亭,置身其中,视野极为开阔,周边美景尽入眼底。

凤凰山西面,是闻名全国的莱阳梨产地、五龙河畔万亩梨园,每年四月梨花盛开之际,登山远眺,梨花洁白如雪,如一片苍茫壮观的香雪海令人陶醉;夏天,山上绿树成荫,凉爽宜人;秋天,漫山遍野的山枣和栗子,以及金黄的茅草,独具韵味;冬天山上白雪皑皑,群山连绵,像是一幅古朴的水墨画。

凤凰山的崖壁上,立着一尊白色的吕洞宾石像,是道教在莱阳的重要遗迹。相传,吕洞宾当年四处闲游,游至烽火山,见山中林深茂密石壁陡峭,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就落脚在山洞中修行,这两个山洞因此得名“吕仙洞”。

传说早年洞中流出泉,泉水可治百病,被誉为“洞仙宝泉”,也被称为“烽火宝泉”。因而,凤凰山除了曾名为烽火山,还有过个名字“宝泉山”。如今宝泉已干涸,只有石洞尚存。

莱阳方言称洞为“窟窿”,所以凤凰山又有人戏称为“大窟窿山”。山下的村子原名“窟窿后”,新中国成立后,取传说之意,改名为洞仙庄。

古时候,凤凰山上下有多处庙宇,年年举办庙会,每年农历四月庙会期间,人山人海。1931年,庙宇拆除,建造龙旺庄小学校舍,即现在的龙旺庄中学西院校舍。

由于凤凰山山峰高耸,传说曾经设过烽火台,所以,凤凰山的初名是烽火山。至明代,当地已无战事。明代知县王于民写过一首诗:“烽火台当此地多,将军传警上巍峨。喜今烽火山头熄,月照行人夜渡河。”

近代有人在石崖顶部进行实地考察,果然发现有一方形建筑基础在新修建的凉亭南10余米处,仅有半间屋子大,所用砖很薄,颜色紫红质地坚实,不是近代的砖样,十分罕见,但这到底是水神娘娘庙址还是烽火台遗址,无法考证。

凤凰山人文景观丰富,民俗风情浓厚,风光原始自然,充满田园风情。

清朝诗人宋琬在诗中写:“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道,莫将征税及桃花。”

烽火山更名凤凰山,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和宋琬之兄宋璜有关。崇祯十三年(1640年),宋璜中进士后乘船赴任,行至渤海湾突遇大风,遂立船头向水母娘娘焚香祷告,得以脱险。脱险后,为还愿,宋璜重修庙宇并在洞中雕刻了吕洞宾像。在拜庙时,惊起一支雉鸡,为取吉祥之兆,再加上此地已久无烽烟,遂取“烽火”谐音,改名凤凰山。

解放战争中,凤凰山发挥了重要作用。胶东保卫战最后一战的莱阳战役,许世友司令率领的九纵队,在莱阳以东的凤凰山地区设防,阻击敌人进攻。莱阳一战,许司令靠地雷打垮故人,将国民党赶出了根据地核心。

近年来,莱阳市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凤凰山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建设:1992年,山顶修建一座漂亮的观景亭;2000年5月,莱阳市政府确定凤凰山为“菜阳市凤凰山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2011年12月,凤凰山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凤凰山景区”。

为加快荒山绿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凤凰山自然景观原有风貌,龙旺庄街道办事处倾力打造凤凰山绿化风景区精品工程。投入资金20万元,用于造林绿化建设。目前,已栽植黑松3.2万株,绿化荒山320亩。按照凤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共划分为一山、一道、二带三区。主体绿化工程建设以栽植常绿树种黑松为主,间种麻栎、火炬树等阔叶树种混交,提高了森林防火效能。

古老的凤凰山变得越来越美丽。

(作者 :刘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