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落选奥斯卡,去世后又被评为史上第一伟大导演,他凭什么?

2013年,TSPDT评选出了影史上最伟大的250位导演,这份名单从2013年更新到了现在,位列第一名始终没有动摇过的人是谁呢?

同样,每年都在更新的英国电影杂志《Total Film》史上百位伟大导演的第一位是谁呢?

是人人皆知的影史传奇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还是反类型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

又或是冷到不能再冷的奥逊·威尔斯、费德里科·费里尼们?

都不是。

▲TSPDT的排名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这个生前从不被评论界认可,但去世后却被奉上神坛的导演。

你可能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但你对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

因为上学的时候每个人班里都会传阅《希区柯克悬念故事全集》(难道不是吗?)。

2019年,恰逢希区柯克诞辰120周年,让我们重新回到希区柯克编织的梦境中,探索一个伟大的传奇。

01

被嫌弃的希胖的一生

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作品实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深刻预见和揭示”

而希区柯克的童年,或许正是他作品风格的源头之一。

所以今天说希区柯克,让我们从他的童年时期开始说起。

▲青年时期的希区柯克


1899年,希区柯克出生于英国伦敦莱顿斯通小镇的一个天主教家庭。

身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希区柯克从小就有一些不合群。

上世纪初的英国经常发生恶性犯罪,希区柯克便经常一个人跑到法庭旁听刑事案件,可能这是希区柯克热爱拍摄凶杀和制造恐惧的一个原因。

在希区柯克5岁的时候,父亲曾经拿出一张纸条,让他去警局交给警察叔叔,警察看到纸条后把他关在幽闭的拘留室呆了几分钟,并说:“我们就是这么对待调皮孩子的”。

父亲的恶作剧让希区柯克记了一辈子,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他的电影中总是出现被冤枉的角色以及对幽闭的焦虑与恐惧。

比如,在1956年的电影《伸冤记》中,亨利·方达饰演的音乐家被当做持械抢劫的罪犯蒙冤入狱。

▲《西北偏北》海报


在1959年的《西北偏北》中,普通的广告商人罗杰被莫名其妙地绑架,还被绑架者冠以一个他未曾听过的名字。

此外,据说希区柯克7岁时,在他家附近曾经发生过一起毒死金发女郎的案件。他对此时一直记忆犹新。从此之后,「金发女郎」便成为了最为经典的「希区柯克元素」之一。

16岁的时候,希区柯克开始阅读爱伦·坡的传记,随后沉浸到爱伦·坡的小说中,特别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读一个毛骨悚然的故事”。

于是,童年时期各种经历的混合——现实犯罪的冲击、爱伦·坡的影响、父亲的恶作剧,终于让希区柯克沉溺到了「凶杀」的漩涡之中。

并以此,完成了自己风格的定位。

1925年,希区柯克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处女座——《欢乐园》

▲《欢乐园》海报


这部电影根据奥利弗·桑蒂斯的小说改编,是一个非常琼瑶式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两位舞女都有各自的男朋友,接下来在这两段爱情中有一男一女背叛了对方,于是渣男与渣女得到了惩罚,好人结局大团圆的爱情故事。

这部处女座虽然很稚嫩,但已经有了情杀、旋转镜头、偷窥视角等经典的希区柯克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希区柯克这第一部影片拍摄过程中,经历了非常大的磨难。

影片部分外景在意大利拍摄,剧组入境意大利时,器材未被发现,胶片却被海关收缴,他们必须重新购买胶片,后来被收缴的胶片被同意归还,但剧组付出了大笔罚金。

在旅馆中,希区柯克遭了小偷,随身的现金全部被偷走,希区柯克迫不得已,硬着头皮找摄影师和演员们借钱。

然而影片1925年拍好后,片厂老板伍尔夫却很不满意,

决定不予上映

直到希区柯克凭借《房客》轰动英国后,这部影片才公开上映。

▲气鼓鼓的希区柯克


02

电影里的实验者

希区柯克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我是他们所说的电影艺术的纯粹主义追求者。我在尽我所能,实现这一宗旨。”

确实,希区柯克正用他的一生证明了自己对电影艺术的追求。

1926年,希区柯克凭借《房客》完成了自己风格的定位。

▲《房客》海报


影片故事灵感来自19世纪末最凶残的连环凶杀“开膛手杰克”——

伦敦的一户人家迎来了一位面色苍白眼神诡异的帅气新房客,房东觉得他是最近盛传的连环杀手。

▲长得怪气又惊悚的房客


但房东的女儿却被年轻颓废房客吸引,巧的是她的男朋友是个警察。

于是一场猫鼠游戏开始了。

房东女儿的男朋友警察心生怨恨,开始暗地里搜索房客杀人的踪迹,最终发现证据,逮捕了房客。

而房客女儿却被帅气颓废的房客冲昏了头脑,竟然协助房客逃亡。

也正是在这部电影里,「希区柯克主义」正式诞生,最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电影人。

首先是强烈的德国表现主义色彩——

当然,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理解「德国表现主义」是什么。

德国表现主义的创作倾向主要是探索各种手法 , 运用夸张、变形、失真等形象, 以及奇异、怪诞的造型, 来强化和突出表现人物的主观世界和内心活动, 如恐惧、焦虑、爱慕、憎恨等情绪。

反映在视觉中就是奇异的布景造型、角度特别的摄影、棱角分明的画面构图、阴沉朦胧的照明。

这也是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可以经常见到的,只不过他在运用时融入了许多他自己的设计,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因而有了显著变化。

比如在《房客》中,是男主深邃阴暗的脸与十字架阴影的重叠;

▲实在太经典了!


又比如在《迷魂记》中,是男主角斯考蒂在女主角玛伦跳楼后梦境中反复出现的诡谲的人头叠影,多重色彩交替重叠,实在诡异至极;

▲斯考蒂的梦境


再比如是《惊魂记》中吓惨了一代人的变态凶手阴沉的笑脸和僵尸重叠的画面。

▲真的吓惨了


除了德国表现主义外,「希区柯克元素」中流传最广的是捉摸不透的麦格芬——

有人曾今问希区柯克“什么是麦格芬”,他回答是“一种诡计”

简单来说,也就是电影中并无实际意义,但却作为推动情节和构架悬念的由头的事物或者情节。

也就是说麦格芬的作用在于让观众大为好奇,最后又沉浸在故事本身中的情节。

《房客》是「麦格芬」理论的首次出现,在影片中“开膛手杰克”就是“麦格芬”,电影里始终没有出现过真凶的身影,完全是靠群众的话和报纸上的文字来展现,然而它的存在又让故事得以继续发展。

《蝴蝶梦》中,「麦格芬」化身为德怀特的前妻丽贝卡,尽管她从来没有在电影中出现,但正是因为她的存在才导致女管家不断加害女主角,推动整个电影发展;

《三十九级台阶》是「麦格芬」得以流传的开端,整部影片都围绕着“三十九级台阶”这个间谍组织展开,但关于这个间谋组织却没做什么交待。

因此,「麦格芬」也成为了希区柯克的最大招牌。

此外,充满先锋性的「希区柯克主义」的另一个方面,则体现在他的美学思想上,尤其是他电影中灵活多变的

蒙太奇——

蒙太奇指的是一种剪辑手法,影片构成原则是以短镜头为主, 强调造型因素。

在希区柯克的一些影片中都可以随处找到它们的踪迹。

例如被后人模仿了上千遍的《惊魂记》中的「浴室谋杀案」—— 整个场景只有45秒长

,但却用多达78个镜头

女主角在浴室洗澡:

先是3秒的花洒镜头,之后快速切到女主在花洒中沐浴;

10秒后,镜头切换到了浴帘上,一个黑色的人行阴影开始出现;

女主回头尖叫;

镜头特写到女主放大的嘴;

再快速切回到拿着刀的凶手;

女主被凶手的刀插中,大喊着:“不!”

之后镜头在凶手行凶和女主角大声喊叫中反复切换,最后定格到死去的女主惊恐的大眼睛;

镜头短、节奏快 , 全程配合诡异怪诞的BGM,营造出了极其惊心动魄的紧张气氛(真的吓死个人)。

▲来个卖萌的希胖压压惊


希区柯克不断突破、大胆的实验精神 , 以及他对电影语言的探索 , 使得一部部影片拍得非常富于视觉感染力 , 并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他开创性地将自己偶像爱伦·坡对死亡、凶杀的沉醉与德国怪诞奇异的表现主义相融合,迸发出了「房客」等无数经典影片。

对凶杀的迷恋,变成了希区柯克影片的母题,从《蝴蝶梦》、《深闺疑云》到《怒海孤舟》再到《电话谋杀案》《后窗》等,「谋杀」贯穿了希区柯克的一生,让希区柯克成为了悬疑惊悚的代名词;

对德国表现主义与蒙太奇的探索,让希区柯克走向了「画面之上」主义,诡异怪诞的画面表现、旋转惊悚的楼梯,都让他的镜头语言更加精巧、更加震动眼球。

03

大师的癖好你不懂

前面提到,在希区柯克七岁那年,他家附近发生了一起毒杀金发女郎的案件,这给幼年的希区柯克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搞怪希胖


他曾表示说,“金发女郎最适合被谋杀!想像一下,鲜红的血从她们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衬着闪亮的金发是多么美丽的一件事。”

于是,「金发女郎」,便成为了希区柯克除了夸张的视觉元素、悬疑惊悚的情节之外最吸引人的元素。

在影片中,「希区柯克女郎」似乎都有着统一的标准:美艳不可方物、富有幽默感,神秘、矜持,并且永远都是金发。

比如拿下希区柯克「爱德华大夫」、「美人计」和「摩羯星座下」三部影片的瑞典女郎「英格丽·褒曼」

▲英格丽·褒曼


再比如凭借「蝴蝶梦」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与希区柯克二度合作「深闺疑云」捧回奥斯卡影后奖杯的「琼·芳登」

▲琼·芳登


以及希区柯克的最爱,也是之后的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利」

▲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利


从1954年的「电话谋杀案」开始,她连续三年出演了希区柯克三部重要的影片。

在希区柯克最完美,最能体现他个人风格的作品「后窗」中,格蕾丝·凯丽穿着黑天鹅绒的阔V领露肩裙装,首创了露出肩胛骨的穿衣风格,成了当年冬季时装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后窗》中的格蕾丝·凯利


一个又一个金发女郎,希区柯克不仅为后世的影人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拍摄手法,更加为无数观众献上了由金发女郎带来的视觉享受。

当然,除了对金发女郎的迷恋之外,后人常津津乐道的,还有希胖对「跑龙套」的迷恋。

在希区柯克的每一部影片中,你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的龙套首秀,是《房客》中只出现了一个背影的报社编辑员;

《捉贼记》里他是不苟言笑的公交乘客;

▲希胖在《捉贼记》中的客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很难插入多余角色的

「怒海孤舟」中,希区柯克仍然想尽方法在电影中露脸。

一开始,他想扮演一个海上尸体,但因为健康原因作罢;最后他想到了让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报纸上的减肥药广告,也算是一种客串。为此,希胖特地去减肥,这也是他人生中的唯一一次减肥。

▲希胖在报纸上的客串


有人曾经问希区柯克,“你是如何理解幸福的?”

他回答:“地平线明亮清晰,没有云,没有阴影,什么都没有。”

他一生曾五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却每次都失之交臂。1979年,他终于迎来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80年1月1日,希区柯克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爵士称号。谁也没想到,仅仅几个月后的4月29日这一天,他就与世长辞,告别了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