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大同桥旧貌换新颜 ​

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的大同桥,60年(有人说不对,我印象是1958年建的)寿终又新生!

废除原有的大同桥进行封堵。在大同桥东新建了一座40多米的桥。

大同桥周围城区的主要道路,一直以来交通压力比较大,这次改造不仅将新建路进行取直12米拓宽到42米,同时大同桥也由原来的双向两车道,拓宽到双向六车道,极大地缓解了新建路的交通压力。

这是晋中城建史上浓重的一笔!

再见了晋华街(孟育斌)

晋华街,蕴藏着好几代晋华人的欢乐时光,美好记忆,我生活工作和住了半个多世纪的家,要拆了。

晋华街西36排,从我的童年,少年到青年,一家7口人挤一间半房子,我成长的家。晋华街东15排,一间不到10平米的鸽子窝,我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土中带洋的7号叠式楼,我家的生活走进了幸福殿堂,儿子也有了自己单独的一间房,从此告别了担水和泥掏疙斗的时光。

1990年拆晋华街东排房,闫锡山时期盖的棚户土坯房,工人师傅是争先恐后的往出搬,老晋华街人知道,旧排房拆了盖楼房,苦尽甜来。我家就是上午通知,中午准备,下午搬空,天还没黑,门框都敲了。2017年几个月了,政府动员搬迁的宣传车在晋华街广播,一群群居住了晋华街几十年的老头老太太,坐在马路边的疙台台上叨匣匣。(榆次话闲聊)

4月初我回晋华街36排,从院门的锁洞洞里拍我家门口的照片,我弟40年前自己做的高低柜,放在我家小院十来年了,还有一个破旧的单缸洗衣机。街门口的标语“即要拆迁快速度,又要群众满意度”。

7月底,二期办通知要丈量我住的7号楼,赔偿方案还没下来。晋华街曾我幸福生活的天堂,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和壮年,今年65岁半个多世纪了。晋华街36排到40排,已拆的房倒屋塌,一片碎砖烂瓦,8到11号楼房,也让破拆锤敲成一片灰眯础眼。住在7号楼邻居直叫,晚上晋华街乱成一片,几个月不能睡个安心觉,咚咚咚破拆锤的敲击声,吭呲吭呲的挖掘声,此起彼伏,扑面而来的尘土呛鼻子,辣嗓子。拆迁声敲打左邻右舍的心房,震颤着工人师傅的心灵。

我们晋华街终于都要拆了,35,36,37排前后院儿时玩耍的伙伴,建了一个47人的微信群,“我们同在晋华街长大”,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50多了,几代人的情谊。当年我们同在晋华街的排房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同在晋华职工子弟学校上学……儿时的记忆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划过。金窝银窝不如我的老窝,老人们故土难离,依依不舍。

住7号楼的老邻居们,在互相留手机和微信号,为以后联系方便,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多年相处的就像一家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彼此叔叔大爷的叫,哥哥姐姐的叫,现在要分开了,见了面叫的更亲切了。

晋华纺织厂,1919年徐一清(闫锡山的叔丈人)等筹建,1924年生产,历经闫锡山,日本鬼子,闫锡山时期,1948年榆次解放,晋华纺织厂回到了人民怀抱。一个近百年的老纺织厂,有几万职工家属的大纺织厂,198几年号称开工8小时,就够开全厂工人工资,当年晋中榆次财政的多半壁江山,曾经是多少榆次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晋华厂多少年的机器设备老旧,追赶不上新时代的高速发展需求,像巨轮一样,2009年倒闭了。有晋华厂尔后有晋华街。

我家住在晋华街,当年有多少榆次人羡慕和向往,水泥路面,路中间有花栏和丁香树,幼儿园,澡堂,合作社,食堂,一出家门就是晋华厂。晋华厂,晋华街,晋华体育场,晋华托儿所,晋华幼儿园,晋华小学,晋华中学,晋华技校,晋华医院,晋华大礼堂,晋华报社……就像小社会,绘就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天堂,晋华纺织厂曾经的辉煌,多么的令人留恋向往。我妈说以前住在晋华街,是关住门吃饭,开开门拉屎。我又买上新房后,大兄哥从隰县林场回来,住了几年我的7号楼,就说他们买房子也要水电暖,煤气厕所齐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为了晋华纺织厂,我们的父辈爱厂如家,献了青春献终身。榆次,我的家乡,晋华街,我多少年魂牵梦绕的家,飞的再远,也要回来,我幸福的家,我的天堂,是我理想和梦想起飞的地方。

今天晋华街已拆的面目全非,咚咚咚的破拆锤声,带走了几十年来,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记忆,心中还真有点深深的怀念。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晋华街在榆次城市的中心,榆次大发展的宏伟兰图,把晋华街规划了,使我这个在榆次,在晋华街生活和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人,也快不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