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给恋爱中的郑爽:这一次,爱得别太用力,不要输在“付出”里

郑爽的美,是“落入凡间的精灵”之美。

它的灵气,让仙女的角色不得不找上她。

画皮中的,把孙俪一下秒成路人,生日会上稍微一打扮就被称作小仙女本人。

郑爽的性格,难得的真实,从不强颜欢笑。

这让新生代的网友更爱这个接地气的“爱豆”。

郑爽在恋爱中,是个为爱做傻事的姑娘,无论是张翰还是张恒,或者胡彦斌,每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

也许是她的商业价值仍被低估着,也许她代表了一个年龄段次元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好像没有一个年轻艺人有郑爽这样大的能量,随便说点什么、做点什么都能上热搜前三。

图为在巴黎出席活动时,身穿人鱼亮片群的高清图

可是,这个小女孩似乎一直不快乐。

从乖乖女到网络红人,她还没准备好,也未接触过太多世界

生于1992年的郑爽性格很乖,家境也很殷实,在妈妈的安排下,小郑爽从小就文化艺术两手抓:一边学钢琴、长笛、舞蹈,一边小学连跳两级。

4岁,第一次登台表演;5岁,参加电视台的演出、比赛;6岁,入选沈阳市电影小明星的行列;12岁,只身赴成都学艺;15岁,在某舞蹈比赛中获得金奖……

在她的回忆中,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时间总是很紧张,不怎么接触外面的世界、也不怎么玩,郑爽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不过郑爽是个乖女宝,从不叫苦叫累,也不出去逛街,基本都待在家看书、看电影,或者跟着DVD光盘学瑜伽。

父亲给的零花钱很多,但郑爽体谅父亲赚钱不容易,从不买名牌。

即使成名后,她日常也不穿精致昂贵的衣服,而都是颜色素净、款式简单的平价休闲装。

从少年时代,小郑爽就有攒钱的习惯,希望有一天能帮助一些人。

后来成名后,她的这些愿望得以实现:2010年,她认领17个汶川孩子的心愿;2015年,郑爽希望小学建立。

2007年,也就是她16岁的时候,郑爽被妈妈拉到表演系的考场,想让孩子“见识”一下。谁知道:北影、中戏、上戏表演系同时录取了她。

就这样,她成了北京电影学院2007届年龄最小的本科生。

在学校里,乖乖女继续努力,又参加大赛又拿文化课奖学金。

19岁,她拍摄了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这第一部戏就收视第一,个人还获得了金鹰最佳女演员。

她的第二个作品,就是我们熟知的《画壁》,这部戏里,郑爽演的小仙女甜美、娇小、艳光四射,成功塑造了一个情窦初开的懵懂少女形象,表演既清新又自然,占据了千万人的心……郑爽因此剧被誉为“十年以来银幕上最美仙女”。

自此片约不断,21岁毕业那一年内,她接了4部电视剧,《武则天秘史》《凰图腾》《太平公主秘史》《童话二分之一》。

接下来的4年,自出生以来一直很勤奋的她,继续勤勉地为自己积累热度:

或是《胜女的时代》中一人分饰两角;或是《古剑奇谭》中将小狐狸“襄铃”;或是《悟空传》里坚守爱情阿月……

都算惟妙惟肖。

特别是《古剑奇谭》,2014年大爆,郑爽正式晋级为“网络红人”。

2016年,由于《花儿与少年》中“五妹”的热度积累,以及《夏至未至》和百亿播放量的《微微一笑很倾城》的上映,使郑爽被评为“90后四小花旦”。

这样的趋势一直维持到2016年——在DATAWIN八月艺人网络影响力排行榜中,郑爽仅次于王宝强位居第二,在九零后女艺人中遥遥领先,成为少数能和鲜肉们对打的流量小花。

2018年,郑爽参加了机器人格斗真人秀《这!就是铁甲》,因为节目组做弊,她现场发飙,看上去“不可理喻”,她的“个性问题”因此节目再度引起全民热议(首次热议是在《花儿与少年》中而暴露的个性问题)。

总结起来,郑爽算是幸运的:

她一路走来,都是踩着互联网流量风口,她就是流量里那个最具代表性的“流量小花”;是她成名的早,少女时代就积累了一批死忠粉,这批死忠粉到现在的9年间,已经成为“既能影响票房收视率,又能影响话题”的意见领袖,缘此,她才能成为“徘徊在热搜边缘的女子”。

流量像彩票一下砸下来时,郑爽也遇到考验:

从童年时代开始,她的生活与未来一直是“被规划的”,她像被悟空画了圈的唐僧一样,一直在“演艺圈”里呆着。

与逃过学、打过游戏、谈过恋爱、找过工作的同龄人相比,她见过的外面世界太狭小。

一个乖乖女一下子要面对这么大的信息量,肯定会出问题。

果真,成为热搜榜常客的她,被关注的不只是长得好看、演技好,还有她“喜恶无常”的性格,和被挖出的各种隐私。甚至有人怀疑过她是不是精神不正常?

从这些资料来看,她不像是什么偶象,反而活脱脱是一个”性格不成熟,遇到不平之事又叫又骂,害怕受伤但又不肯放弃、敏感脆弱又不肯卑躬屈膝“的小孩。

这本是“招黑”的素材,却让她更火了。因为粉丝们认为:郑爽“接地气”“太真实”。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恋爱中的郑爽:为何这么优秀,却一直在付出,一直在受伤?

除了因性格问题,郑爽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要解决,就是恋爱。

郑爽的恋爱,在粉丝们这里一直透明得“纤毫毕现”。

2017年,郑爽出版了一本书叫《郑爽的书》,此书中,她对前男友胡彦斌写下了“脑袋里能想到的100件小事”。

粉丝们几乎一下子就捕捉了恋爱中的郑爽,和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她是一个典型的恋爱付出型、无脑型的女孩;她是一个重情的女孩;她是一个内心脆弱,需要被呵护的女孩;她是一个想要宠爱爱人,没有太多底线的女孩;她是一个为爱可能会失去自我的女孩;她是一个真挚的,为了爱情可以淡泊名利的女孩;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话包括:

“在微博浏览了关于他们对你的攻击,在那一刻起,我甚至讨厌自己的名气。”

“我不喜欢遮遮掩掩,我甚至喜欢被你在公众场合亲吻”

“支持你做任何事情,哪怕只是想玩玩感情,我都能接受你的放纵。”

从传统思维角度她不够成熟,太迷失。

而一个自己都迷失的女孩,是无法保护在她的名气下被伤害的同伴的,这点郑爽没有意识到。

也许,胡彦斌注定是被伤害的那个,胡彦斌经纪人陈炯用胡彦斌微博发长文《生活不是你说的苟且》回应花心质疑。

陈炯证实胡彦斌郑爽分手,表示受到了多重伤害,第一是被偷拍和污蔑,第二是被误解及放大。

实际上,这么一来,郑爽也同样会遭到反噬。

与胡彦斌的恋爱相比,也许与张翰的恋情中,郑爽受到的伤害更大。因为我们看到自那以后,在每一段恋情里她都不够自信。

她会全身心投入每一段爱情(图为与张恒共同创业出资比例),然而她的逻辑却是有问题的,只要我付出,你就一定会爱我,你就一定不会离开。

特别与张恒的这段恋情。前一段时间一个娱乐节目一不小心曝光了他们的相处方式。

节目里,张恒给郑爽买了20多件衣服,郑爽试过之后都觉得不太合适,也许是感觉没面子,张恒不太高兴了:

“我们俩对时尚理解是不同的,以后你自己买衣服吧,我再也不买了。”

本来这也是很正常的情侣间的小脾气。但是郑爽一说话让二人更不自然了:

“都怪我长得不好看,是我配不上这些衣服,我的身材也配不上这些衣服。”

配不上这三字太重也太假了,估计张恒要真爱她,听了这话也不会舒服。

接着二人又继续试衣服,张恒黑脸,郑爽紧张起来,马上前去安慰,着呢是不是累了?是不是自己做事方式要改?是不是他承担压力太大了?

郑爽,真的是太不自信了。

本来他们的恋情是门当户对的,郑爽身价不菲,而张恒也是美国常春藤毕业,曾参与制作投资优酷节目的上海富二代。

这次二人共同创业,双方也的投资、所占股比也都算是公平的。

从经济独立上、个人的奋斗史上、个人价值上,郑爽都没必要这么低声下气。

一个内心正常的男人,需要的应该是小鸟依人,柔弱无助时,需要被呵护的她,而不是百般讨好的她。

一个真正爱她的人,也不需要她用这种交换型的付出,来证明爱情的存在。

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对我好?爱情不是这个逻辑。

这种奇怪的逻辑,追溯起来,与张瀚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段时间,郑爽会为了张翰不拍拥抱戏和吻戏。她说:

“我以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早点结婚生子了”。

二人分手,张翰被骂了很久。

但是,再仔细一下,这完全是张翰的原因么?

从小到大,她的做优秀的乖乖女的习惯和事业上的成功,让她有了一个逻辑:

只要我优秀,我就会得到。如果没得到,一定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我真的没得到,是因为我不优秀,所以我不自信。

她的这种传统观念,表面是正能量,实际上却是一种逻辑上的缺陷和认识世界格局的上缺失。

与张翰分手后,她可能认为:

男孩子对独立的女孩子更喜欢,于是她冒险,她去创业。

可是,独立的意义,不只是技能和事业上的独立,还有意识的自由和独立

你知道自己是谁,并不会轻易为他人而改变。

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变得完美,而是真有人性、真实、自由。

作为一个从《画壁》开始就粉郑爽的粉丝,小编谨代表个人说一句话:

也许小爽你还小,相信你还在路上,相信你还在成熟,希望你有一天能成熟,

也许你不适合男神,也不适合富二代,你需要一个更成熟更爱你的人,呵护你的心。

林语堂说:

“一个人有了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才能享受深切和热烈的人生。”

你要明白的是:

人生的雍容,有时要从淡漠与放下中来。

请千万不要,一直输在“付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