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鸟儿被吃到濒危,还有多少生灵因为“养生”被杀害

以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只要是有树林的地方,就会有鸟儿,每天清晨总能听到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傍晚时分可以看到许多鸟儿还巢。而现在,人们身边的鸟儿,已经少了许多,连大雁南飞的景象,都感觉没有那么常见了。在这些鸟类中,最多的当属麻雀。麻雀以前是农村的“四害”之一,因为偷吃粮食导致减产,被人们大量捕杀。

现在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重视,麻雀也成了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如今在农村到处都能见到麻雀,这说明麻雀的数量还是挺多的。不过有一种和麻雀差不多的鸟类,它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如今在数量上已接近灭绝。

这种鸟类学名叫黄胸鹀,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禾花雀。对禾花雀最熟悉的人大多集中在两广地区,因为它以前是两广人餐桌上的常客。从90年代初开始,禾花雀突然火了,人们认为吃禾花雀大补,可以“壮阳”,再加上那个时候禾花雀的数量比麻雀还多,捕一些来吃也不会有问题。

这种吃禾花雀的风气从广东开始,传到了广西。那时候凡是供应野味的餐馆必有禾花雀,每天有成千上万只禾花雀进入了食客的嘴里,一直到90年代末期,禾花雀的数量大跌,人们才开始关注这种可怜的鸟类。

最早注意到禾花雀数量急剧下跌的是国外的鸟类爱好者,因为禾花雀是一种全球迁徙的候鸟,途径许多地区,它会从寒冷的西伯利亚、欧洲西部等地区一路南飞,最后到达印度、柬埔寨等气候温暖的国家越冬。

禾花雀的种群庞大,最开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数量减少了,直到十年前,欧洲西部再也没出现禾花雀,人们才知道它好像莫名其妙消失了。而消失的原因很显然,与它的迁徙路线有关。

从西伯利亚往南,会经过我国,在北方飞的时候还好,然而飞到了爱吃禾花雀的地方,它就飞不走了。而且禾花雀途径广东的时间正值所谓的秋冬进补季节,等待它们的是铺天盖地的网和笼子。

禾花雀也因此从“无危”级别上升到了“极危”级别,极危的全称是极度濒危,就是接近灭绝的程度。如果再不好好保护,那么迟早会被吃到灭绝。


禾花雀的“杀身之祸”,是宣传有“补肾壮阳”——多么熟悉的一个词!前不久被广泛报道的穿山甲,同样是因“壮阳”被吃得濒临灭绝。这种“吃啥都能补肾壮阳”的营销套路,直戳一些人盲目进补的心理痛点,成为商家屡试不爽的招数。殊不知,“壮阳”之说,于商家,是疯狂逐利下的作恶;于食客,是不明是非的愚昧。

物质生活的提高,带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且民间自古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这本没什么。但前提是,要尊重科学。专家介绍,禾花雀的营养价值与鹌鹑、鸽子差不多,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其有壮阳的功效。

相反,吃的风险却很大。禾花雀属于候鸟,生存环境复杂,体内存有大量寄生虫,在捕捉、运输及宰杀过程中,也有可能感染各种病毒。这些风险最后都被转嫁到食用者身上。

好在早就有法律出台将禾花雀列为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杀、出售、食用禾花雀,这也极大地保护禾花雀的种群。但是也不乏一些铤而走险的人为了食用野味去违法捕杀,新闻报道过多起盗猎者捕杀禾花雀的事件,看着那么多的禾花雀死在了盗猎者手中,让人非常愤怒。

保护禾花雀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我做起,不要食用禾花雀,不要食用野生动物,才能让这一物种再度翱翔在天空之中。

读者朋友们,你们那里现在还能见到禾花雀吗?你对于食用禾花雀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欢迎留言交流,说说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