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镬耳楼!成为灵山县大芦村与苏村古建筑的文化瑰宝

“镬耳楼 ”其建筑布局是清朝一种建筑模式,是按“国字型”建造。分头座、二座、也有三座、四座,五座的少见。 这一类的房屋占地面积较宽。因每座正屋两旁侧墙有高耸的风火墙尤如竖起的两只镬耳,如同一顶乌纱官帽。故名称之为“镬耳楼”。

造型独特的镬耳楼

造型独特的镬耳楼

按照“镬耳楼”的建筑模式,一般屋前有较宽的场院,立有旗杆石、缚马桩等,两旁建有廊屋。这类建筑,雕梁画 栋,雄伟有气派,一般都是清朝的“功名”或“出仕”之家留下的,如进士之家,举人之家,而且家境比较富有,能够拥有“鑊耳楼”,说明这个家族祖上曾经有人被朝庭任命九品官职以上,因为普通老百姓或商贾富绅,朝廷是不允许建造“镬耳楼”宅院居住,可见当时能够居住在“镬耳楼”里的家族,代表拥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更代表主人拥有官方的身份背景,这是一件荣耀之极的事情。

大芦村古宅镬耳楼

按当时清朝官场礼制,凡是有官员路过有“镬耳楼”的村庄,必须命令差役人员停止鸣敲锣鼓,官员下马落轿,派人送上名帖前往“镬耳楼”里,向主人通报自己姓名、官衔、来意等等事宜,如果自己官衔职位比“镬耳楼”里主人大得多的话,“镬耳楼”主人将来带领全家上下,出门恭敬上司光临,还要好茶好酒好菜招待上司。如果来访官员的职位低于“镬耳楼”里的主人,必须恭恭敬敬登门拜访上司,得到一番热情招待,但是,来访官员在离开村庄时,十里内不得鸣锣敲鼓开道,担心惊忧住在“镬耳楼”的上司官员,这体现了当时清朝官场阶级规矩森严的礼制。

苏村古宅镬耳楼

苏村古宅镬耳楼

灵山县内的镬耳楼以佛子镇大芦村和石塘苏村为多,以佛子镇大芦村的保护最好。在我们灵山当地人的眼里,从“镬耳楼”里走出来的子孙后代,都是具有书香世家的文化传统气息与底蕴,祖先的功名不仅代表过去的辉煌,也给子孙后代们带来福荫,所以,在我们灵山县能够拥有这种独特风格的建筑为数不多,这是一种文化瑰宝,请好好保护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