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变化见证吉安交通发展

4日清晨,在市中心城区的各十字路口,人们驾驶着小汽车或骑着电动车在交警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行驶,宽大舒适的公交车载着市民们穿梭在城区各处。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出行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心、放心、省心。

在路口穿行的“电动车大军”

家用交通工具之变化

从自行车到小汽车

上世纪七十年代,吉安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是走路,“走亲戚”就是这个意思。当时的交通基础薄弱,整个吉安就几条主干道是水泥路面,辅路都是煤灰打底简单铺点沥青,坑坑洼洼。起风满天灰,下雨满身泥。当然,有的市民还是有交通工具的,那就是自行车。

那时物资匮乏,除了钱,各种票据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购买自行车要“工业券”。最早出现的自行车是大金鹿自行车,大三脚架、简单把手,骑起来哐哐地响,如果要刹车,只能把脚踏往后倒踩。尽管如此,如果谁家里有一辆自行车,经常会被左邻右舍排队预约借用,主人还会一再叮嘱对方一定要爱惜自行车。紧接着,轻便小巧、带手刹的自行车出现了,一上市就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这也使得“飞鸽”“永久”“凤凰”等自行车品牌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名牌。

结婚“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车,也是父辈抹不去的记忆。家住市中心城区中环小区市民罗先生回忆说:“依然清楚地记得爸爸骑车送我去学校的情景,有一次手不小心放在车把和刹车之间,爸爸一刹车夹到手,那可是疼了好久呢。第一次学骑自行车,一下午就学会了。”说起小时候的趣事罗先生乐不可支。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便追求更加快捷的交通工具。“幸福250”摩托车成为道路上的一道“红闪电”——红色的车身,霸气的外形,油门一加,“突突突”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但是,高价格、高耗油也让很多人对它望而却步,只有生活水平较高的人才能骑着它在街头穿梭。“那时候马路上什么车都有,小吉普、小轿车、大卡车……”家住市中心城区的曾大爷对当时的交通记忆犹新。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开启了一个华丽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如今,当你站在马路旁,在车流和人群中灵活穿梭的身影里,你绝对能够发现“电动车大军”的身影,电动车替代了以前的自行车。轻巧美观的电动车没有高不可攀的价格,没有扰民的声音,节能又环保。

随着城市的格局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也不断外移,不少人选择在城郊居住。小轿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

家住青原区机关小区的刘女士,在市中心城区一公司工作十多年。据她介绍,毕业后到现在她一直在市中心城区工作,最初她骑自行车上下班,路上耗时近1小时。电动车的兴起,也为刘女士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2009年,为节约上下班时间,刘女士购买了一辆电动车。每天骑着电动车上下班,只需20分钟,她感觉轻松多了。2016年,由于公司搬至城南,刘女士上下班的路程又增加了。因为经济条件变好了,刘女士的老公便买了一辆小汽车送给刘女士。“现在每天开着车子上下班,既方便又快捷。”刘女士笑着说。

远行交通工具之变化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谁要是说想去青原山玩一趟,那绝对是异想天开,即使走到了也累得没有精力玩。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的“执鞭策马披星戴月”变成如今的“天涯咫尺转瞬即达”。那时,绿皮火车是吉安人出远门的主要交通工具。

说到绿皮火车,家住市中心城区先锋小区的市民肖先生十分感慨。肖先生介绍,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去外地出差,坐火车是出行的首选方式,但是经常买不到坐票。肖先生说:“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脚都站肿了。碰到逢年过节,更是拥挤不堪,脚都没地方放,又没有空调,空气浑浊,整节车厢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如今,高铁已成为大部分城市人们出行的最佳选择交通工具,因为速度比火车要快很多。吉安也将告别无高铁时代,在建的昌赣高铁,预计今年12月底前运营。

据介绍,昌吉赣高铁是我国南北高铁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西省铁路“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头号工程,对于江西未来发展和区域交通改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昌吉赣客专全长415.68公里,时速350公里,全线设南昌、横岗、丰城东、樟树东、新干东、峡江、吉水西、吉安西、泰和、万安、兴国西、赣州北、赣州西等13座车站,直接惠及南昌、宜春、吉安、赣州4个设区市17个县(市、区)1300余万人。昌吉赣建成通车后,以350公里的时速计算,南昌到吉安不到1个小时,到赣州可实现2小时抵达。

不仅如此,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拉近吉安与这些地区的交流互通,10月27日,井冈山机场新增珠海—井冈山—济南、重庆—井冈山—福州两条新航线,这是井冈山机场启用新航站楼以来首次开通新航线。

此外,市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出租车的服务越来越好,公交车越来越环保、越来越安全,随着线路的完善,也方便了广大市民的出行。破烂的小中巴和超载的出租小面包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吉安市民脑海中的那一抹淡淡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