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业融合”造梦广佛未来城

<table>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构筑百万人口的佛山城市副中心。

/<table>

人生有年轮,城市也有节奏。顺势而为,尊重发展阶段,对城市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乘势而上,意蕴开拓与进取,展开了一幅鼎新变革的发展蓝图。

这片规划总面积8.58平方公里的枢纽新城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中部,是广佛极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依托华南地区第二大客运枢纽佛山西站规划建设的城市新区。

11月4日,2019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未来城市发展研讨会暨城市设计深化成果发布会在南海举办。会上首次向社会展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湾区西门户、广佛未来城”的发展蓝图。这座枢纽新城用实际行动对纲要提出的规划进行了落实,一座未来城市的图景正在南海缓缓展开。

拥有“多重叠加”区位构建区域新支点

2019年1月,南海区党代会提出:围绕“一环两站”(即佛山一环创新圈,广州南站和佛山西站)建设创新集聚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先走一步。其中,“以佛山西站为核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新城,再造一个千灯湖传奇”,成为重要支点。

如何再造“千灯湖传奇”,是南海区委、区政府“重振南海虎威、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要解答的重大命题。

在枢纽新城首次向社会展示的“湾区西门户、广佛未来城”的发展蓝图中给予了回答。这座枢纽新城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西门户,广佛大都市区面向未来城市的样板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全力打造南海中部重要的战略平台,为南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点。

这些战略定位的核心正是佛山西站。“建设湾区西门户、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和广佛未来城,我们充满信心。”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说,“我们的信心来自于突出的区位优势。”

佛山西站是广州铁路客运枢纽“五主三辅”中的主站之一,站场规模为10台23线,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和西部沿海高铁三条高铁在此交汇,还坐拥广佛肇、广佛环线两条城际铁路,可谓四通八达。此外,佛山地铁3号线(在建)、规划有4号线和8号线,以及广州地铁28号线西延线也在佛山西站汇集,佛山西站远期年旅客发送量将达到7590万人次。

通过如此高密度轨道交通网络,佛山西站20分钟可达广州、54分钟可达深圳、68分钟可达香港、80分钟可分别到达珠海和澳门。与昆明、贵阳、南宁、桂林、重庆、成都等大西南的重点城市,亦可便捷互通。

这意味着,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虽然面积不大,但未来能量不小。利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向西可以连接大西南,辐射东南亚;向东直接连通广州、深圳、香港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连通大西南等让枢纽新城有了“多重叠加”的区位、交通优势。

坐拥佛山万亿产业家底探索制造与服务融合新体系

从制造业上来看,“沿海创新城市+腹地制造业集群+生态宜居环境”是世界大湾区经济的共同特点。作为珠三角最具优势的现代制造业城市,正在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佛山,无疑承担着“产业脊梁”的重要角色。

让佛山制造业与泛珠三角资源进行优势互补,拥有交通优势、地处佛山制造业腹地的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纽扣”。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可以实现“香港的专业服务、深圳的创新资源、广州的人才资源、佛山雄厚的制造业资源”的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的打造正当时。佛山将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为湾区的创新资源、现代服务业等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加快构建“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发展格局;加上内通外联的交通路网,高铁线上的佛山在承接深圳市外溢的相关产业和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使广佛产业配套协作有更快速对接通道,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佛山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的创建实际上又会反哺大湾区西门户的打造,双方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枢纽新城规划设计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袁奇峰说。

创新发展理念构筑未来之城

依托高铁、轻轨、地铁等高度集中的交通枢纽,以及不断发展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枢纽新城也将朝着广佛大都市区面向未来城市发展的样板间稳步前进。

方案中指出,枢纽新城将加快佛山西站周边创新平台的集聚和城市形态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未来城市“客厅”。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城市平台,高标准建设智能便捷、高效创新的智慧社区。用长远的眼光,率先推进5G应用,建设集聚高端产业和人才、产城融合的活力城市。倡导生态文明和紧凑集约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生态肌理和优良文化传统,建设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样板。

11月4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杨沛儒作为研究者发布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智慧城市研究成果。他指出,枢纽新城智慧系统设计,基本理念是智慧城市3.0。“未来城市场景”包含政府数字控制、智慧基础设施、企业及市民共享数据平台和AI物联网感知系统四个环节。

枢纽新城未来将形成“一轴、两带、三区、五芯”的空间格局。“一轴”是以佛山西站为中心,将长约1公里的中央轴线区域,打造成多景观、多功能的城市黄金中轴;“两带”是具有岭南特色的“山”形水景带、兼具发展基础和潜能的“两业融合”创新产业带;“三区”是以佛山西站站场为核心,由内向外形成中央商务区、高端居住区、生态产业区三大圈层式城市空间形态;“五芯”则是以高铁综合体为中心的枢纽芯,拥有全新商务体验的商业芯,构筑文化艺术展示体验区和旅游集散中心一体的文旅芯,形成高水平发展的教育芯,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芯。

枢纽新城将按照“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步骤安排,分阶段时序逐步开发。“枢纽新城将通过‘东引、南借、西承、北撑’,构筑百万人口的佛山城市副中心。”袁奇峰表示,新城将东引大浩湖的生态和休闲功能,南借罗村城区的消费力,西承“博爱新城”的城市配套,北撑则是为南海大学城提供优质服务。

专家支招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未来城市”建设

打造可持续绿色的

智慧城市系统

发展要更绿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有一些可再生能源;要建立本地的社区,大家可以去互相分享、互相帮助;要集合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慧,打造可持续绿色的智慧城市系统。

——2007诺贝尔和平奖的共同获奖者山形与志树博士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接下来最难的是能不能抓住机会,下定决心构筑一个真正的未来城市样板间。我们有没有决心去做智慧城市和未来城市,使得狮山未来有一个“未来城市”的产业。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袁奇峰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要面对的问题是产业的转型,因为很多新产业已经进驻,机器人产业、无人车、氢能源等都已经在狮山地区崛起,但怎样将产业转型和城市优质环境的塑造结合需要找到一个答案、一个方向。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杨沛儒

未来城市不要只看高科技含量是多少,一定要让人觉得舒适,宜居;其次,佛山是工业重镇,西站枢纽应围绕这一优势突出和放大它;第三个,城市发展不能过度扩张和粗放型发展。

——腾讯云副总裁罗朝亮

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次性建设,而应该是持续的,并解决怎么管、谁来管,合适的运营模式两大问题。

——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袁峰

摄影:戴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