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易》是打开中国易学宝库的钥匙

《连山易》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

据相关记载,远古时代的《连山易》其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各种动物为象征、以图画和示意符号为主要表现方式,记载日月星辰、二十八宿等天象及其历法的设置情况;二是以天文历法为基础,演义推导阴阳、天干地支之间的冲、克、刑、合规则及其原理;三是根据这些原理来预测、指导各类活动,什么月份、什么日子为“吉”,什么月份、什么日子为“凶”,包括出行、经商、生产、出猎、婚嫁等各个方面。

总体而言,《连山易》是上古时神农代一部以天文历法、农事为主的“百科全书”。

连山易

从本质上说,易学不是玄学而是科学,我们研究易经应该重在发掘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潜在价值。古人说“易,变也”,“变”就是科学。日月星辰及物质属性和运动方式、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自然科学。

《连山易》中的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冬冷夏热,春来草木发芽、秋来果实成熟等等,特别是天干、地支与十二月历法的创建。

这些“科学”在现代人眼里也许不及一提,或许还有错误的地方,但在原始社会能够将这些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来概括就不亚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

连山易

可见,《连山易》中三个方面内容都属于“科学技术”范畴,前两个方面属于“科学”,后一个方面属于“技术”。

种种迹象表明,易经起源于历法,要打开中国的易学宝库,《连山易》是一把“钥匙”。“连山八卦”图充分说明,作为上古易学核心内容的八卦,反映的就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而确立的一年之内气候变化的规律,古人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述更为形象、直观。

由此可知,古人所说的“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系辞上传》),表达的是同样的时空概念。

连山易

所谓“太极”即是指“一周年”(时间是一年一年地无限延伸的,所以又有“无极”之说);“两仪”是指一年可分冷热或春秋两个半年;“四象”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四季再细分为八节即八卦。十二“地支”产生则明显是为了反映月亮圆缺周期规律的太阴历与太阳历配套,所以在每季之后增加一个“土”月,这样一年就有了十二个月和十二“地支”。

自战国以来两千多年,解读《易经》的书籍五花八门,成千上万,没有人能够把“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等易图的原理和作用真正搞清楚,没有人能把易学源流真正搞清楚。

其实在《连山易》中,太极八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十二值符等表达的就是古天文概念和推算“四时八节”的农事历法,因此,连山易成为中国最早的易学体系,居三易之首,它是打开我国易学宝库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