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一周年:温州重树民营经济新标杆

世界温州人家园。

“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一周年后,温州迎来了全国首个通过地方立法设立的民营企业家节。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温州选择11月1日这一天向民营企业家致敬。重树民营经济发展新标杆,这片创业热土值得期待。

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力,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11月2日,2019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将在温州召开,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00余位嘉宾齐聚温州,分享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创建经验和成绩。

立足新时代全国首片“两个健康”试验田,温州定下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的创业创新营商环境,塑造引领新时代潮流的企业家精神,树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站在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一周年的节点上,一组组数据,彰显着成就;一个个故事,体现着担当;一个个人物,传承着温州人精神……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再担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企业家信心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转型态势向好,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继续争先。

前三季度GDP增速8.2%

企业家信心指数连续8个季度走高

前三季度,温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648.8亿元,同比增长8.2%。温州GDP增速已连续18个季度保持在7.5%~8.5%的区间,经济增速保持在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的40项主要指标中有17项增速居全省前二。

“民营经济看温州”,漂亮的数据背后,离不开温州市委、市政府把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作为引领温州发展的牵引性工程、全局性工作、创新性载体来抓,持续推动先行区创建走深走实,重树民营经济新标杆。

2018年8月,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同意温州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同年10月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所谓“两个健康”,就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创建一年来,成效究竟如何?没有比数据更能说明的了。

从“先行者”到“探路者”,温州在创建的路上大步迈进,自信满满。当前,温州先后承担了30项国家级和28个省级改革试点,其中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资源要素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经济表现方面:在国家大幅减税降费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单位纳税仍增长11.9%;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影响的情况下,虽然对美出口出现回落,但全市出口仍增长16.1%;在市场信心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温州微观市场主体依然活跃,到9月中旬,温州市市场主体总量已经达到102.8万家;在全社会投资总体较为低迷的情况下,1~8月份,温州民间投资仍增长7.7%(不含房地产),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1.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9%;在经济金融风险持续受到关注的情况下,温州银行贷款不良率降至1.00%,是2012年温州“金改”以来最低水平,基本进入良性区间。

营商环境方面,去年温州在全国297个城市中营商环境排第26位,去年温州小微企业环境满意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满意度明显上升;温州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565亿元、比去年新增335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利率5.44%、比去年下降0.25个百分点,对民企支持力度明显提升。

企业信心方面,上半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1.6,已连续8个季度处于“较为景气”区间,目前呈现继续走高态势,对下半年信心指数的预期比即期高1.7个点,企业家发展信心明显上升。

146项责任清单

超过五成具有突破性、探索性

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温州民营经济在寻求变新变优、变大变强的同时,也面临着模式创新、技术变革、产业升级、企业家接班等现实考验。“温州模式”如何再创新,民营经济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再创辉煌”,是摆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企业和企业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必解之题。“两个健康”创建如及时雨,为温州“再出发”吹响号角。

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到竣工验收审批,这“一件事”需要多少天?温州的答案是:最多90天!这得益于温州市率先开通的投资项目全流程网上审批平台。不仅如此,小型企业投资项目从项目赋码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不超过60天。

“温州从去年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以来,已谋划推出80条新政和146条具体举措,其中57%是突破性和引领性举措,一批首创性改革举措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在今年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温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温州以这一条条突破探索性举措,重树“民营经济看温州”标杆。截至10月底,全部责任清单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有94项,占64%,其中在全国或全省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有31项。

设身处地化解企业发展难题,温州打出组合拳。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配套实施人才新政“40条”、降本减负“42条”、“新30条”等一系列政策。巧用办法,以惠企政策直通车破解政策信息不对称。温州全面清理整合产业政策,打造产业政策奖励在线兑现系统,实现从企业自主申报向政府主动推送、企业上门办理向网上办理、政策跨年度兑现向当年当季甚至实时兑现“三个转变”,兑现时间从原来近400天压缩到现在平均41天。

既讲“尺度”又有“温度”,在守住涉企执法底线的前提下,温州全面推行柔性执法,目前已对3290个涉企事项实施“免罚”,对轻微违规行为实行“首次不罚”。同时建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平台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已受理67件维权投诉,均已答复和化解。

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经营困难、融资困难等问题,温州率全省之先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14条”政策。温州市还深入开展“三清单一承诺”行动,今年以来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93起、154人。

“‘两个健康’是当前温州发展的主旋律,温州将始终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开启民营经济发展新征程。”温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创设“民营企业家节”

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

这几天,在温州民营企业家的朋友圈里,一封《致广大民营企业家的贺信》正刷屏。温州市4套班子领导看望慰问企业家,送上鲜花、贺信、政策口袋书和“首日封”。

在康奈集团,温州市委负责人看望企业总经理郑莱毅和副董事长郑莱莉,并寄语“希望年轻一代健康成长!”郑莱莉倍感温暖,她说:“在首个民营企业家节受到慰问,让我感受到了礼遇和关怀。我对在温州继续坚守实业、创业创新更有信心了。”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温州市委、市政府正通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成长,提供更好的土壤。

“正式出台的政策和我们拿到的初稿相比,几乎是推翻重来,政策充分吸收了我们企业家的意见建议,这样的政策更接地气了。”谈及日前出台的瓯海区促进智能锁产业发展10条政策,浙江中立集团负责人詹显光感慨道。温州印发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地方规范性文件,请企业家充分参与涉企政策制定,让他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浓浓关怀和充分尊重。

企业的获得感,往往来自于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政策,更来自于一个个现实难题的解决。今年8月,一封感谢信漂洋过海寄到了温州市政府。写信方是意大利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信中赞扬温州为侨服务“全球通”的便捷和用心。原来,为了方便华侨办事,温州市出台《关于建立为侨服务“全球通”平台 全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海外升级版的实施方案》,围绕“华侨不回国、在外就近办,只进一个门、能办所有事”的目标,全力整合和拓展为侨服务事项。

“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得怎么样,企业家的感受最重要,也最直观。温州对此先后出台实施了重大涉企案件风险报告、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等制度,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议,为企业家遇到急事难事开辟“绿色通道”;创办民营经济学院,开设亲清政商学堂,分批安排150名企业家和党政干部一同培训,54名企业家到市县部门挂职,关爱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今年春天,原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星涛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受邀参加在京举办的县处级干部培训。他感慨道:“这类培训,一方面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国家政策方针,了解政府运作的模式;另一方面也让政府有更多机会倾听我们的真实需求,促成双方有效沟通和理解。”

格局远大,必落于细微。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是一项目标宏大、愿景宽广的工程。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必然要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为抓手。成绩斐然的经济数据,是“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的外在表现,而企业家们的舒心、安心、信心,正是温州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内在源泉和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