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护青山绿水 筑生态屏障





水碧山青入画屏,花红树绿惹人醉。

走进淅川,放眼望去,青山绵延,满目苍翠。行走于城区抑或是各大公园,清新舒服,心旷神怡。

10月30日,淅川县被省林业局首批授予“省级森林城市”荣誉称号,这个因南水北调而名扬四海的地方,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近年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战略,强力推进荒山造林、产业造林、廊道绿化、生态修复和森林城乡建设五大工程,全县林木覆被率达56.67%,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双双迈上新台阶。





淅川白渡环库绿化工程

生态林业硕果累累


荒山灭荒,是淅川首先打响的绿色战役,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淅川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125万亩为石漠化区,其中重度石漠化55万亩,且集中于丹江口水库周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威胁着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为此,淅川在森林城市创建中首先确定的理念就是做到与水质保护相结合,全面打响库周荒山绿化攻坚战。

为加快库区周边荒山灭荒进程,淅川县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把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全部推向市场,采取企业和大户承包、专业队造林等合同造林办法,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参与。沿丹江口水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梯次推进,宜苗则苗、宜播则播,在一座座山头依次实施灭荒造林。

截至目前,全县新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1年位居全省县级前列,累计完成荒山造林30万余亩,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5.8%,在环库乡镇先后打造了白渡、向阳、武贾洲等2000亩以上困难地造林点12个,“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成为库周最真实的写照。

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淅川“创森”突出抓好绿色城乡建设,以县城区、乡镇、村庄、河道、廊道为重点,持续开展绿化工程,基本形成了以城镇社区绿化美化为中心,道路绿化及河流绿化为廊道的林城相依、林居相依、林路相依、林水相依的城乡一体化森林景观格局。

在城区,建成3条城市景观大道,5个城市森林公园和10个绿地游园相继开放,推进绿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绿量不断提升,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33平方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景随处可见,淅川已打造九重、西簧、仓房等9个森林特色小镇,马蹬苏庄、西簧卧龙岗等40个森林乡村,大石桥凤凰古寨、马蹬丹怀庄园等46个森林人家,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35%。一颗颗“绿色明珠”点缀着锦绣田园,令人流连忘返,群众“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夙愿逐渐成为现实。

民生林业扩规提质


身为全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如何在保水质的同时,扛好脱贫攻坚重任?做强生态经济,成了淅川发展“菜单”上的优选项。

淅川把造林绿化与兴旅游、富百姓结合起来,尤其是将林果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恒业来抓,重点扶持软籽石榴、杏李、核桃等经济林果及林下套种,先后出台《淅川县支持生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淅川县水果产业补贴办法》等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大力培训“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实现乡乡有林果技术服务团队、村村有林果技术员,提升产业发展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引进涉林企业、林果种植大户65家,累计兑付林果产业补贴资金9050万元,吸纳社会资金12亿元,发展以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为主导的林果产业30万亩,打造3000亩以上示范基地10个、千亩以上基地20个,林下套种面积超过1/3,其中16万亩已经挂果。淅川的荒山、河滩不断蜕变为花海、果山,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群众端上“绿饭碗”,走上致富路。

同时,淅川围绕打造环库旅游生态圈,打造景观廊道,推动林旅融合、互动发展,目前全县廊道绿化率达92%。依托生态产业基地,培育出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林旅融合示范园40个,使产业基地成为观光园、采摘园、富民园。

当好绿色“守护者”


绿色来之不易,淅川倍加呵护。对通道两侧第一山脊线以内山地、环库周围第一山脊线以内林地,全部实行封山育林。特别是对新造林,做到造林结束、管护跟进,严格落实管护人员、管护措施、管护制度,避免损坏苗木。

组建了县、乡、村三级专业扑火队伍,结合水上巡逻艇、森林防火无人机,形成了“陆、水、空”三位一体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实现连续37年无重大火灾发生。

持续开展“绿卫2019”“绿盾行动”等林业严打活动,积极组织森林公安、林政稽查等执法人员,对非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资源、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铁腕整治,重拳出击,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看一片云光舒卷,听数声鸟语悠扬,在淅川,尽享好山好水好风光!

以青山绿水为墨,省级森林城市淅川县,踏上了生态建设新征程,正在书写无限可能。

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陈慧 通讯员:葛玉顶 寇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