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肉肉”,南京的这只监管队伍真“来斯”!

每当夜深人静、万物静眠的时候,南京江宁的这个肉类交易市场却是热火朝天、车水马龙。可是,有一些供货商和小刀手,特别喜欢选择此时“做手脚”,筒子们,你餐桌上的“肉肉们”危险咯!

别担心!“肉肉”护卫队上场!这是来自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牵头组建的驻场监管队伍。强化肉品流通主渠道监管,确保百姓餐桌安全,他们是专业哒!

坐落于南京市江宁区东麒路的“江宁润恒肉类交易市场”,紧邻南京众彩物流园,占地面积120亩,经营户1114户,每天进出生猪白条肉2000多头;冻肉食品约100吨,同时附带干货、各类副食品的经营。它不仅是南京“菜篮子工程”肉品流通的主渠道,还辐射马鞍山、苏锡常等周边城市“小溪流”。

近年来,随着南京中心城市地位的提升,润恒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该市场主办方并没有做好应对经营户和经营种类不断变化的思想准备,在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督促商户守法守规经营方面能力缺乏,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造成经营秩序持混乱、食品安全隐患久治难愈,严重影响到百姓餐桌安全,引起了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的警惕。

今年初,市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江宁区局、东山分局三级联动,共同对这个最大的肉品市场进行“会诊”,现场开出整改“药方”,在防控非洲猪瘟、提高肉品品质、保障冻肉安全方面取得节节胜利,润恒市场的效益与面貌也焕然一新。

筑坝增堤、靶向发力

今年5月份起,每到润恒市场的肉品交易时间段,就有一支驻场监管队伍到来。他们准时站到了门禁系统、检验室、摊位面前,迫使不法行为戛然而止。交易者们没有想到,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会采取“一剑封喉”的治理策略。

这支队伍是由市区两级按照问题导向的解题思路,由江宁区市场监管局东山分局以“食品安全地方党政同责”规定、“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要求和党中央“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的总要求,组织协调属地动物防疫、公安等部门制定的专项行动方案、抽调了精干力量,成立了专项整治组进驻市场,在对该市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驻场集中整治

疏堵结合、重在规范

第一步取得成功后,紧接着开展第二步,对问题经营户与摊位进行改进与规范。6月份,东山分局在市区市场局的指导下,在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又对该市场食品安全进行排查梳理,共细致排查疏理了15项影响肉质品交易安全的隐患,现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即刻停业整顿。东山分局联合东山街道食安办,将梳理出来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向市、区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和处室呈报,得到大力支持,对其中11家商户在《江宁区小作坊目录》中的先行规范,另外3家让市场主办方将其从三楼搬迁至一楼,以现场制售的(前店后场)模式进行规范。

加强教育,压实责任

市场主办方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有法律义务按照规定应当依法审查入场经营户的相关资质,明确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责任,定期对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经营户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相关部门。

正因为市场管理方存在“缺位、失位”甚至是“不作为”,导致经营户思想麻痹,“经营无序、得过且过”,积累了很多安全隐患。为此,市市场监管局结合润恒猪肉市场调研发现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确保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得到末端落实。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照《关于转发安徽、湖北等五省入苏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汇总名单的通知》,江宁东山分局联合东山街道共同起草《关于严格落实“润恒市场”主体管理责任的函》,送达给“江宁润恒肉类交易市场”的投资方江苏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督促市场主办方切实履行市场主体职责,坚决抛弃“亡羊补牢”式的消极管理方式,加大安全生产资金和设施投入,增加市场管理人员配置,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自纠,

齐抓共管共同筑牢安全生产经营“防火墙”

思路创新、办法到位

市市场监管理局为解决肉类市场治理的“老问题”和“死循环”,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先后出台了《批发市场管理规范》、《批发市场日常监督检查细则》、《四类业态创建工作标准与规范》、《南京市食品流通环节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规范》

等规章制度。

在技术手段上,大力加强快检室建设,对流入农贸市场的肉品进行最后的快检。并通过快检系统,开发了溯源信息上传系统,有效解决肉品“两证两章”检查不及时,不齐全等老问题。在对肉品市场主体监管上,实行网格化责任到人的监管模式,同步压实监管者监管责任和市场开办者主体责任,以责任倒逼为手段,打通肉品市场监管的“最后一公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