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搭档千玺无违和感,突破后的她成《少年的你》最大“痛点”

终于等到电影《少年的你》上映,从海报被发布开始,剃着寸头、一脸伤疤的周冬雨展现在世人面前,年进三十的她演绎高中女生毫无违和感,和易烊千玺演绎着不曾受人关注的疼痛青春。

01

我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少年未尽的投影,总在某个时间毫无预兆的浮上心头,是怀念、是憧憬,但观影过后,更多的是深思。

校园霸凌一直存在,在我们身边或许多多少少有听说过,但是从未真正认识到是这么可怕,电影通过两位少年的视角将这一幕幕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每一个人仿佛就是陈念,感受着她的害怕、恐惧、绝望和渴望新生活的期盼。

陈念被以同学魏莱带头的少年们欺凌,剪坏一头秀气的短发,被殴打被撕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这时的我们就像电影中的小北,冲动、悲愤想为陈念抱不平。

电影中小北流着泪帮陈念剃掉头发,最后也剃掉自己的,电影外剧组的工作人员也陪着他们剃掉头发,不论男女。是陪着周冬雨也是陪着陈念,剧外的温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于电影的温存。

被热议最多的还有易烊千玺的银幕初吻,片头一次,片尾一次,这两个吻意义非凡,缺一不可,因为这是他们对彼此的救赎。

通过电影我们了解了少年们成长中的心理活动,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是不成熟的,影片中曾举出一个例子,一个男孩被一群同班同学殴打致死,那些孩子被问到时却说,根不知道这样会打死一个人。

少年的无知无畏让他们容易做出冲动,过激的行为,对同学造成的伤害也是他们想象不到的,家庭和环境对少年的影响何其重要,在影片中显而易见。影片最后呼吁人们多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抵制校园霸凌,意义深远。

周冬雨的沉浸式演技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从出道至今她的每一次表演都在进步,从“静秋”到“陈念”的距离不只是一座金马影后,更多的是她从内到外的蜕变。

02

18岁的周冬雨被张艺谋挖掘,成为《山楂树之恋》中文静青涩的静秋。当时张艺谋在万人中物色“静秋”,一眼就相中了她,是真正意义上的万里挑一。

顶着“谋女郎”的光环出道,起点极高,但是娱乐圈却不是这么好混的,初入娱乐圈的她还是个怯懦、羞涩的学生,她没有棱角,不世故,甚至是“双商全无”。风头鼎盛的她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被各大媒体刊登头条,甚至把她冠上“没礼貌”“乡村土气”的名号。

虽然恶评疯传,但她也因此展现出了自己的“钢铁心”,周冬雨不在意这些,反而在风头正盛时推掉所有工作,毅然决然地投入校园,开始她的大学生活。

从小,妈妈对她的管教就十分严格,不过也因此让水瓶座的她,激发起了埋藏在深处的那股反叛劲儿。不知从何时候起,她的头发越剪越短,性格越来越开朗、自信。

她不再是“静秋”,更不似刚出道时的畏畏缩缩,因为害怕而不敢言谈,她变成了拥有自我的周冬雨,一个古灵精怪,脑子里有奇思妙想,行为上大方自如的周冬雨。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两眼弯弯,露出一口大白牙,灿烂得像夏日的阳光。

一起改变的还有她的事业,静秋后她又接演了许多类似的角色,《宫锁沉香》里的沉香、《倾城之泪》里的给力妹、《同桌的你》里的周小栀,文静、秀气、清纯,这些角色有着相似的共同点,审美疲劳的观众也越来越不买账,这也令她明白,不得不作出改变。

于是她尝试了《心花怒放》中的发廊妹,突破清纯甜美的形象,一头枯黄的杀马特发型令人记忆犹新。这个角色令她获得了导演的认可,在她身上看到了无限可能。

后来又在电影《七月与安生》中饰演活泼叛逆的安生,这算得上是她的转型之作,起初导演本想让她演安静内敛的七月,但是经过她的坚持,导演才同意让她演安生。果然不负众望,周冬雨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叛逆又活泼的安生。

也因为这部电影,金马奖有史以来出现了双影后,周冬雨和共同主演的马思纯,一起获得了金马奖影后,皆大欢喜。演技获得肯定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脱胎换骨的周冬雨,之后的她彷如被按了“开朗”键,在电影中更加豁得出去。

扮丑、搞怪、深情、遭人厌、压抑……不论是何种形式的角色,她都能把握得很好,在成就角色的同时也没有丢掉她身上独特的气质。

03

猛撕标签的她在自由洒脱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积极、放肆的形象是她本人,也是她的角色,但是时间久了,仿佛又陷入了刚出道时的瓶颈。虽然现在的形象非常受欢迎,但是依然是重复地、相似的。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没有突破就等于原地踏步,这不是她想要的。周冬雨活得清醒,这一点也是她最宝贵的,待在舒适圈从来不是她的计划,寻找突破并不断尝试才是她要做的事情,于是她接了《少年的你》。

过去一年中,她只拍了这一部电影,可见她是将演戏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的,和流量明星不同,她最在乎的是质量。陈念这个角色也确确实实是她的突破,压抑又懦弱的性格和她本人截然相反。

陈念难倒了周冬雨,她不理解陈念,遇到欺凌为什么不反抗,如果是她,恐怕早就掀桌子了。所以在拍戏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她经常不自觉地摆手走路,虽然是细节,但是导演是不满意的,大声喊“卡”。

导演:“我刚刚看到的是周冬雨,不是陈念”,她找不到状态,在机器前看完自己的表现也不满意,对导演说再来一条。

陈念在高考时知道小北被警察调查的消息,内心焦急又不得不压抑的情绪通过银幕感染着每一位观众。这一幕的背后实则是周冬雨在片场的煎熬,始终无法理解陈念的她找不到入戏的感觉,甚至萌生过放弃的念头。

导演逼她、骂她、语气非常凶,这令她更加崩溃,却恰恰是这点崩溃帮到了她,像画家创作一般,灵感说来就来,于是,她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演技,没有过分煽情,一切情愫都表达得刚刚好。

成就陈念的同时也是周冬雨自我的一种成长,她终于理解了陈念,“我真正感受到了这个角色”她在采访时缓缓地说。选择突破自我的决定很简单,过程却不易,但在过后定然是走向完全不同的境界。

金马影后之后的转型成了网友们关注的话题,在周冬雨的身上,虽然角色依旧是青春片中的女学生,但风格大变,这无疑也是一种转型。对于演戏,她总能带来惊喜,观众对她的期待远不止于此,相信在未来,我们能看到她诠释更多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