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快速美白的方法”坑了

​一听到你们和我说,正在使用一些快速美白的方法,我就替你们担心。

有些含有重金属的产品,譬如汞、铅等成分,确实可以让皮肤很快变白。但这种白是“假白”。长期使用不只对皮肤有损伤,甚至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影响肝肾、神经系统等的健康。

更不要打美白针哦!市面上的美白针,常见的主要成分有:谷胱甘肽、维生素C、传明酸等,每一种成分单拿出来看都是合法的药物,可随意配比后就美其名曰“美白针”,还是用输液的方式注入人体,那就有代谢负担哦!而且风险值高,没有保障。

如果一些机构在此基础上,胡乱添加一些成分,或者加大剂量用在不适宜的人群身上,那就更没有保障了。

其实,在中国,并没有任何一款美白针获得批准文号,国家食药监局也未曾允许美白针作为医疗美白产品面世。所以,不要轻易尝试。

要想美白,需要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皮肤会有颜色差别?

正常皮肤的颜色由四种生物色素构成:黑素(褐色)、氧合血红蛋白(红色)、还氧血红蛋白(蓝色)、胡萝卜素(黄色)。

其中影响肤色决定性的因素就是黑素了。

黑色素来自于表皮最下层和真皮连接处的黑素细胞,会逐渐向角质形成细胞移行,并有选择地向细胞的表皮侧(外侧)移动,最终跟最外层的角质一起,在表皮形成了色素。

如果受到刺激因素(激素水平、紫外线刺激、炎症刺激等),也会影响黑色素的代谢,造成肤色的改变。

其中,最常见的“捣蛋鬼”,就是紫外线了。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酪氨酸酶活性会增强,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过多重反应最终生成黑素分子,黑素分子会聚集在一起,储存在黑素小体中。日晒后,黑素小体就会被释放到整个表皮,导致皮肤变黑。

需要注意的是,黑色素造成的可不仅仅只是变黑的问题,越是皮肤白皙的人,越容易因黑色素而引起色斑、暗沉等问题。

所以,想要减少黑素让皮肤变白净,需要从这几个环节入手:从源头上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在运输过程中拦截黑色素;加速皮肤角质层代谢,消耗已形成的黑色素。

有哪些常见的成分呢?它们的安全性如何呢?

1.熊果苷

熊果苷又名熊果素,萃取自熊果的叶子,能够通过抑制体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同时还有杀菌、消炎的作用。然而,通过实验证明,熊果苷的美白作用比不上曲酸。

2.曲酸

这是一种真菌代谢物,它的美白原理是抑制游离性酪氨酸酶的生成。但会引起光敏反应以及有诱变作用。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曲酸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3.烟酰胺

通过干扰角化细胞与黑素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抑制黑色素活性,阻止黑色素上浮到表皮。烟酰胺这个成分常见在抗老化及美白产品中。

4.视黄醇

视黄醇有提高角化细胞颗粒分散度,阻断黑色素传递,加速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但是有红疹,脱皮,光敏性皮炎等副作用,所以在使用时需要三思。

最后,别忘了使用防晒霜,做好防晒,防止酪氨酸酶活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