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魏莱,醒醒吧,你还在担心父母对你失望吗

这两天朋友圈被《少年的你》霸屏了,清一色的称赞。因为是关于校园霸凌的片子,担心对孩子来说太暴力,于是周末自己偷偷地去看了,真的非常好看。

看到周冬雨饰演的陈念茫然无助、撕心裂肺的哭,我哭成泪人,好想抱抱她;看到小北被小混混打得浑身是伤,我又哭了,父母的缺失让这个孩子过早的承受了太多苦难;看到魏莱在父母老师面前乖巧可爱,转身却变成魔鬼对同学大打出手时,我的心真的很痛。

影片中的人物表演都非常细腻,人物心理也刻画得非常到位,难怪豆瓣评分达到8.7分,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值得广大父母去看看,通过影片可以反思下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缺失。

01

影片中的魏莱,坐在第一排,成绩好,是家长、老师眼中的优等生,乖巧可爱,本可以上清华北大的。

可是这个甜美外表的背后却是一个魔鬼的心理。她带人欺负打骂胡小蝶,对方实在不堪忍受,跳楼自杀了。 魏莱她们没有一丝愧疚,对待同学的死亡异常的冷漠。很多人都对这个女孩子恨得牙痒痒。

陈念因为给胡小蝶盖上了衣服,而受到了疯狂的报复。魏莱指挥人从陈念身后将她一脚踹倒在地,将她关在厕所不让出来,几个人轮流用排球砸她,将她从楼梯推下,最可恶的是还扇她耳光,扒衣服拍裸照。你都无法想象魏莱的心有多狠,而做这些她的心里都不带一丝自责。

所以当魏莱被陈念失手推下台阶,直接摔死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解气,这是报应,该死。

作为观众,我觉得魏莱可恨;作为父母,我却觉得她很可怜。如果不是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这个如花少女怎么会有这样狠的心肠?

影片中因为胡小蝶的死,魏莱的母亲跟警察的对话才暴露了真相。你听听她说的话: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和他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学和她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楼自杀了。

母亲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悲剧,遇事先责怪别人,百般推脱自己的责任,大不了用钱解决问题。也难怪魏莱在伤害别人时那么的理直气壮,还说出“我爸妈赔了很多钱,她得多少年才能孝敬她妈这么多钱”的话。

父母对孩子无限宠溺,毫无原则和底线,孩子会变得目无法纪,冷漠自私,甚至以欺负弱小者为乐。

而魏莱的父亲在片中甚至没出现,只是通过魏莱的诉说反馈的,因为考试发挥不理想,不得以被留级,父亲一年都没有和她说过话。哇塞,还有如此冷漠无情的父亲,竟然因为成绩可以一年不理女儿,多么残酷的悲剧。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为了让父母满意而拼命努力。所以我们看到魏莱是不怕警察的,但她怕父母,怕父亲不理他,怕母亲不高兴。

父母心理扭曲,是养不出心智健全的孩子的。

02

看完电影,我忆起了初中时代的一个狐臭事件。

那时班上有一个漂亮女生和一个有狐臭的女生,座位在前后桌本来相安无事。平时狐臭女生知道不受大家待见,基本上是独来独往。夏天气味难闻,漂亮女生最多也就抱怨一下,嫌弃地捂着鼻子。

可是有一次,这两人被安排在一起值日,还有另外两个人。漂亮女生一会说累,一会指使别人干活,总之是各种矫情。狐臭女生不愿意了,直接干完她该干的活就走了。这下漂亮女生不爽了,先是对围着他转的那些男生说狐臭女生的不是,接着开始在各个班级传播,越说越离谱,都上升到人身攻击了。

漂亮女生是达到她的目的了,狐臭女生走到哪都被人指指点点,连上厕所都能被大家说道。终于她承受不住人言的威力,找老师、找学校都没有效果之后,她选择了退学。九几年不上学是很正常的事。

漂亮女生觉得很高兴,好像打赢了胜战一样,请每个同学吃了一根冰棍。要知道那时候我一周也舍不得买根冰棍吃呢。

后来才知道漂亮女生家里开饭店的,很有钱。家里对她是百依百顺,宠得不得了,从来舍不得打她骂她,仗着漂亮活泼,更是从来没吃过一点亏。谁知狐臭女生那么不识趣,偏偏惹怒了她,不倒霉才怪呢。

父母的娇惯纵容,会让孩子失去目标,失去底线,甚至变成一个社会上的坏人,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漂亮女生高中是花钱买的,她根本无心上学,整天跟着一群混混在游戏厅和溜冰场厮混。在高二的时候因为一次群殴被弄瞎眼睛,从此呆在家里,脾气却特别暴躁,好像全社会都欠了她似的,整天跟父母对着干。

后来据说父母也受不了她的坏脾气,刚满18岁就将她草草地嫁人了,嫁去了山里,父母眼不见为净。

父母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培养不出健全的人格。

03

这几天,“大连10岁女孩被杀案”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我们在惋惜花季少女淇淇遭遇不幸的同时,也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成长环境,会让一个13岁的孩子如此冷漠、残忍。

他会殴打一个10岁小女孩,并连捅7刀致死之后,一点也不慌乱惊恐。甚至在当天傍晚,还敢明目张胆地两次出现在被害人父母面前,询问被害人是否回家。

他还装作旁观者在同学群里发了一条从自家窗户拍摄搜查现场的视频,并对同学说:“小孩死了,让人扒光衣服给杀了,就在我家门口对面。”

有网友爆料说在小学时他就开始对女生动手动脚,甚至闹上了警察局。但他的父母非但不知悔改,一味袒护,还反咬一口,说对方诬陷。

看到报道说,他杀人了,他的母亲不是第一时间带他去自首,而是在家中冷静地擦拭地上的大量血迹,这个家庭到底变态到什么地步。

嫌疑人的母亲从事海参贩卖,他的父亲上夜班,在一家烧烤摊给人打工,几乎没空管他,学校的老师也拿他没有办法。他经常欺负别的小孩,稍有不顺眼就拳脚相加,好几次把人打伤了,他却像没事人一样回家。

有父母如此地骄纵袒护,孩子犯罪在所难免。

果然每一个有恃无恐的熊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一个不可理喻的熊家长。孩子养得好不好,首先责任在父母。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大连10岁女孩被杀案”中,如果嫌疑人蔡某一开始对女生动手动脚时,他的父母及时地教育他,引导他,或许10岁的淇淇也就不会被杀害。

魏莱的父母如果在警察问话的时候,意识到女儿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关注和引导,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女儿摔死的结果。

可以这么说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残忍的举动,他们的父母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没得到该有的关注与理解,没有得到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怎么会有这样自私、冷酷、残暴的性格?

希望父母们都能看清“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的道理,最好都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三观,不怨恨自己,也不嫉妒别人,做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