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山城棒棒军》跨越21年,告别山城旧时光,重庆迎来新时代

如果让重庆人评选最喜爱的本地影视栏目,有一半人会选择《雾都夜话》,还有一半人选择《生活麻辣烫》。但如果让重庆人选择最喜欢的本地方言电视剧,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说:山城棒棒军!

从1997年的《山城棒棒军》到2008年的《山城棒棒军Ⅱ》,再到2018年的《棒棒的幸福生活》,前后跨越21年,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1997年,小编还是一名二年级小学生。

我们都改变了,不变的是《山城棒棒军》系列电视剧,一直陪着我们,不离不弃。

2018年,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棒棒的幸福生活》,只觉时光飞逝。

一、前两部的主要演员有些已经去世,有些已不再拍方言剧,只有赵亮出演了第三部即《棒棒的幸福生活》

二十一年的时间跨越,沧海桑田有些许夸张,但足以物是人非。拍摄第三部山城棒棒军时,已经找不齐原班人马。


梅老坎:是前两部剧的主要人物,他的形象在重庆深入人心。

梅老坎是什么形象呢?能吃苦、生活节俭、同时也精于算计。当然,市民的小算计无伤大雅。高高的朝天门,挂着棒棒的梦,长长的十八梯,留下棒棒的身影。爬坡上坎脚下的路,一根棒棒求生活。累了抱着棒棒睡,渴了抱起大碗喝…… 这是大家总结的山城棒棒形象。

这是很多重庆人曾经的生活,山城棒棒军的生活。生活是这样的,电视剧《山城棒棒军》也是这么真实地演着。正因为如此贴近生活,九十年代,重庆的方言剧达到了巅峰。遗憾的是,前两部演梅老坎的重庆表演艺术家庞祖云于2008年10月6日去世,再也看不到他的新作品。


梅静:第一部中没有严格的女一号,在第二部中梅静是当仁不让的女主角。梅静是梅老坎长大的女儿。她和棒棒军不同,梅静是受过知识教育的新时代女性。梅静在城里应聘到大公司上班,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内,这是棒棒们无法体会到的工作。

在第二部中,毛子还爱上了青春靓丽的梅静。但两个人悬殊太大,注定没有结果。从农村出来的知识青年,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在城市扎根下来变成城里人,是不愿意再找个老家的对象。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

梅静的扮演者叫杨稀胭,1981年11月1日出生,毕业于重庆市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2000级表本,曾就职于重庆市话剧团。尽管她是北京人,却把重庆方言剧扮演得如此地道,赢得了重庆观众的喜欢。但愿还能在电视上看到她的新作品。


毛子:赵亮扮演。毛子在前两部《山城棒棒军》中都是一副失败者的形象,干活受人欺负,找不到恋爱对象,做事猥琐等等。在《棒棒的幸福生活》中,赵亮终于扮演了一次高大的形象。严格说来,《棒棒的幸福生活》不算前两部的续集。这一部是新导演-欧阳奋强拍摄。

欧阳奋强,观众并不陌生,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扮演者。剧中人物称谓也不是前两部里的名字。唯一不变的是棒棒军题材和主演赵亮。赵亮在第三部棒棒军里有了老婆和女儿,成为了棒棒群体的领头人,他的名字叫牛老幺。

第三部主要讲述了一群在城市里打拼了多年的“棒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变迁,这些棒棒不得不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淘汰或转型的故事。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到,在转型时期,棒棒们的挣扎与思考。比如他们在城市多年无法回到乡村,不得不在城市里艰难扎根的尴尬。


牛老幺既有着小人物的算计和痞劲,又有着男人的担当和大智慧,他折腾不断,给自己和身边的人惹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但同时又不服输,坚持不懈最终创出自己的一片事业。


演员赵亮在现实生活中同样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2014年,赵亮在四川阿坝州的一个乡村搞起来养鸡场。不纯为了赚钱,更为了一份理想,一份养殖无害的生态鸡。用赵亮的话说,现在的演艺圈,多是小鲜肉的时代。逐渐年长的赵亮把养鸡成为了主业,有机会有好剧本,赵亮也愿意街拍。只是,对如今的赵亮来说,演戏成为了副业。

赵亮未大红大紫。但观众们一提起毛子或《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三德子,一定会想起赵亮,想起这个扮演配角也如此深刻的演员。


王迅:王迅是《山城棒棒军》演员中混得最成功的一个。2008拍摄的《山城棒棒军2》,王迅在剧中扮演一个配角廖壳子。加上此前的电影《疯狂的石头》,王迅开始有了名气,陆续拍了一些有名的影视剧,跟国内大牌演员和导演合作。

2009年出演管虎导演的《外乡人》,饰演王冬至。2012年,加盟黄渤工作室。并与黄渤、高虎等领衔主演电视剧《民兵葛二蛋》。2013年,在黄渤、张涵予、刘烨主演的电影《厨子戏子痞子》中饰演了侦缉队长。2015年,参演电影《港囧》。2018年2月16日,主演喜剧探案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2》。

王迅已经不是当初的棒棒了,是大明星。


二、山城棒棒群体已变化,但重庆的棒棒精神永不消失

最初的山城棒棒们已经老了,有些已经退休,有些还在坚守。如今在重庆的码头或街头小巷,还能看到棒棒的身影,但已经不多了。没有年轻人加入棒棒群体,这个群体的从业人数注定越来越少。

更重要的是很多老棒棒选择了转型。

在电视剧《棒棒的幸福生活》中,棒棒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开公司、做物流生意到后面创办棒棒网。虽然还是那个群体,但大家的观念已经焕然一新。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对网络有了深刻的认识。即使有些年老的人不会用网络,但也清楚知道,现在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互联网加的时代真正来临。连棒棒们都要建立棒棒网,在网络上开展业务。

上世纪90年代,重庆的“棒棒”人数曾一度超过了50万。在那个没有快递,甚至连打车都很奢侈的年代,重庆人最熟悉的物流方式之一,就是“棒棒儿”服务。大到家具、家电,小到蔬菜、水果,“棒棒”们在大街小巷和上坡爬坎中,打通了这座城市交通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随着社会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棒棒最终会退出社会,但我们一直记得棒棒精神。

有人专门进行了总结:负重前行、勇于担当、诚实乐观就是重庆“棒棒精神”,这样的精神不能丢弃,棒棒精神应该激励着新时代的重庆人砥砺前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三、未来可能再无山城棒棒军

■ 码头客运为主的时代,被高铁和高速公路取代

上个世纪,重庆市内的高铁和高速公路还未发展起来。大量的市民出行得乘坐轮船,码头都在江边,地势最低。重庆是山城,山地需要爬坡上坎。从码头出来的乘客,笨重的行李很难自己背上山。这种情况下,棒棒军就有了市场需求。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今越来越便捷的高铁、越来越完善的高速公路以及可以送到门口的网约车等等,连箱子都带轮子可以滑动,这些新事物都大大压缩了山城棒棒的市场需求,很少有人再叫棒棒提行李。


■ 新时代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九十年代那批山城棒棒已经老了,新世纪的年轻人已经不愿干棒棒,挣得少却辛苦得很。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送快递、开网约车,这些不是特别费体力的工作。时代不同,社会分工也不同。互联网时代,很多新的工种出现了。比如现在流行的自媒体、网络主播等等,这些职业在九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

山城棒棒军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现象。


快递时代,让出行的人们不再拿着大包小包

每年过完春节,外出打工的人喜欢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和腊肉等大包小包的行李上路。这样做既增加了旅途的劳累,还容易丢失。如今,各个快递公司已经把业务做到事无巨细,不管是邮寄文件还是大件,都以优惠的价格处理。不用等到春节,平常岁月,家乡的土特产也可以及时邮寄到远方。最近热播剧《在远方》,专门讲述了快递业的发展故事。

这是技术进步带给人们的便利和幸福感。


棒棒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老山城的旧时光已告别。十八梯面临改造,朝天门码头有了新地标。但重庆人不会忘记过去的奋斗岁月,更不会忘记奋斗的“棒棒精神”。

致敬重庆棒棒群体!致敬《山城棒棒军》系列方言剧的剧组和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