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活检后一个少见的并发症

导读

十二指肠壁内血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最早由McLauchlan于1838年提出。大多数患者为继发于腹部钝性损伤的儿童,或有潜在危险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障碍、接受抗凝治疗)的成年人。但值得注意的是,IDH还可以继发于胃镜检查。

病历资料

一位28岁健康男性在接受胃镜检查数小时后出现放射至背部的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和顽固性呃逆,呕吐物中无血液、无胆汁。

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其他方面正常(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活检采用的均是标准大小的活检钳)。他否认近期存在任何外伤或酗酒史、用药史,也无任何出血倾向。体格检查提示心动过速、上腹部饱胀和上腹部压痛。

大便隐血试验为阴性,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显示:

➤白细胞计数为13700 /mm3(正常范围:3500~9500/mm3);

➤脂肪酶10830 IU/L(正常范围:0~190U/L);

➤胆红素0.9 mg/dl,第5天达到峰值,为3.5 mg/dl(正常范围:0.1mg/dl~1.0mg/dl),直接胆红素为1.6 mg/dl(正常范围:0~0.2mg/dl);

➤其他肝生化指标如AST为19 IU/L、ALT 41IU/L、ALP 69 IU/L、白蛋白4.5 g/dL,均正常;

➤血液系统检查结果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1(正常范围:0.8~1.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为84 IU/DL(正常范围:50~160 IU/DL),VIII、IX、 XIII和血小板功能均正常。

增强CT显示十二指肠壁增厚至5cm,幽门外充盈缺损,呈“弹簧圈征”,如图1,见下:

图1 “弹簧圈征”

入院前的病理活检提示黏膜正常。鼻胃管吸出1.3L非胆汁性非血性液体。病人接受了肠道休息、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和鼻胃管抽吸,不需要接受完全肠外营养。

由于持续的胃出口梗阻,患者在第5天再次接受了内镜检查,内镜结果显示,胃出口梗阻是由十二指肠粘膜下血肿引起的,即发生了十二指肠壁内血肿(IDH)。图示由十二指肠粘膜下血肿引起的胃出口梗阻(图2)和壶腹受压(图3),见下:

图2 胃出口梗阻

图3 壶腹受压

通过狭窄的通道,把内镜往十二指肠腔轻轻推进后,这个简单的操作成功打开了十二指肠狭窄,解除了胃出口梗阻,并避免了内镜下球囊扩张术的进行。

随后,病人立即能够从口进食。7天后,患者顺利出院。

总结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不良反应的风险很低。报告的不良事件率为1/200——1/10000,死亡率为0——1/2000。主要的一些不良事件与镇静、镇痛、出血和穿孔有关。

近年来,IDH被认为是内镜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在一项研究中,估计发病率为1/1250。

大多数IBD发生于受钝性创伤后的儿童。

内镜活检后的IDH通常发生在有着易感因素的患者中,如凝血障碍、血小板功能障碍(von willebrand病等)和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

IBD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和骨髓移植。

胃肠道壁内血肿多发生于十二指肠,这主要是由于十二指肠腹膜后位置固定,粘膜下血管丛丰富,且缺乏发育良好的浆膜层所致。

对十二指肠粘膜的组织活检过程中可能会剥离过深的组织并且撕裂血管。由学者建议,在抓取组织的过程中,胃镜镊子的推进距离不应超过胃镜尖端3厘米,尽量减少剪切。

IDH的症状类似于十二指肠梗阻,可有腹痛和胆汁性呕吐的表现。它也可能压迫壶腹导致胰腺炎。为了防止胰腺炎的发生,有人建议从十二指肠粘膜取组织时尽可能远离乳头。

基于对文献的回顾,我们了解到IDH的症状可以从内镜检查后马上出现,也可以于4天后出现。

用于确认诊断的各种成像技术包括超声、CT扫描、MRI、胃镜等。钡剂检查可能显示“弹簧圈征”,这是壁内血肿的标志。

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或外科治疗。保守治疗是首选,包括鼻胃管吸痰,补液和营养支持治疗。一般而言保守治疗预后更理想。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Samra M,Al-Mouradi T,Berkelhammer C.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 due to Intramural Duodenal Hematoma after Endoscopic Biopsy: Possible Therapeutic Role of Endoscopic Dilation.Case reports in gastroenterology.2018,12(3):692-698.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