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小恶还是大恶?社会、学校、家长应该怎样去面对?

校园欺凌虽然是小的恶行,但也不要去做。因为小的恶行也是恶行,会给被欺凌者带来伤害,小的恶行若一直持续,终将有一天会变成滔天大恶。

校园本来应该是最美好、最纯洁、最神圣的地方,但因为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却成了施暴者的“天堂”,被欺凌者的“地狱”。这不仅伤害了孩子,也寒了无数家长的心。很多老师会把“校园欺凌”误认为同学之间的简单打闹,但是,这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校园欺凌”的危害比想象中得大得多。

校园欺凌的概念

指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的影响

校园欺凌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普遍存在,小学和初中特别严重。校园欺凌不仅会对学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更会造成被欺凌者严重的身心伤害,如果处理得不及时,甚至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校园欺凌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小事,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关乎社会的发展。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的多组校园欺凌事件让我们直面校园欺凌的影响

流言成了毁人利器,同学处处对易遥刁难,易遥遭受各类残酷欺凌。顾森西教易遥对校园暴力进行反击,意外却将她再度推入黑暗。当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当看客变成助推,在这一场名为“玩笑”的闹剧中,没有旁观者,只有施暴者。

校园欺凌的表现

1、身体的欺凌行为:打击他人身体、踩脚、绊倒以及任何导致身体疼痛的行为。

2、言语的欺凌行为:嘲笑戏弄、辱骂、不停地喊他人名字。

3、精神排斥行为:孤立排斥被欺凌者。

4、欺凌者缺乏同理心,无法与他人的感受、情绪联系起来,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内疚或悔恨。

5、被欺凌者一般弱小、胆怯,焦虑、害怕、孤独、抑郁、自卑、没安全感,缺乏信任和勇

气。

政府出台解决校园欺凌的方案

据了解,2018年7月5日,北京为解决校园欺凌,教育部首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欺凌治理方案;11月12日,广东出台治理校园欺凌方案,明确指出起侮辱性绰号也属欺凌行为。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等。

只有社会、学校、家长重视校园欺凌事件,才能更好的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事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在校纪校规的约束下,校园欺凌事件依旧频频发生?

从小学到大学,孩子的心智发育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处于叛逆期的他们甚至无法正确的判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再加上校园、社会、甚至是家长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错误认知和不作为,导致欺凌者越来越得意,越来越过分,被欺凌者就变得无助失望,自卑,没安全感,甚至不再相信家长和老师。没有人及时出来制止这些沦为欺凌者的孩子们,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欺凌行为是被社会大众认可的。受到欺凌的同学,因为弱小胆怯,大多都是选择沉默哑忍,这更助长了校园欺凌的气焰。

作为家长,怎样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受到校园欺凌?孩子出现这几种异常表现,可能是受到“校园欺凌”,家长要正确的应对。

1、孩子处于人少或者隐秘的地方会莫名的紧张。因为一些校园的隐蔽地方不容易被老师同学发现,是校园欺凌事件的多发地。

2、要钱的次数变得频繁,金额变大。孩子被人索要“保护费”,经常会以买笔买书向家长要钱,欺凌者也会想尽办法让被欺凌者保密,孩子受到惊吓,情绪不稳定,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控制。

3、孩子突然性格大变,本来乐观开朗变得沉默寡言,本来能说会道,变得孤僻沉默,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在学校受了欺负,导致孩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

4、孩子不想去上学或者害怕去学校。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会读学校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潜在的保护意识会让他们想逃离学校那个“恐怖”的地方。

面对“校园欺凌”,被欺凌者应该怎么做?

1、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做孤僻者,不要单独一个人,不给欺凌者有机可乘。

2、面对欺凌要先明哲保身,不能硬碰,事后找家长和老师反映。

3、学习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决不做欺凌者。

面对“校园欺凌”,学校应该怎么做?

1、教师都要知道校园欺凌的相关常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2、纠正欺凌事件只发生在中小学的错误观念,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有欺凌事件的发生。

3、教师应及时教导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等事情发生后才告诉学生不该这样做。

4、及时并严肃处理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可以作为校园欺凌的警钟。

5、校园要重视欺凌事件的处理和预防,做到无死角的监察监督。

面对“校园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做?

1、在欺凌事件未发生之前,家长应该提前给孩子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多孩子受到欺凌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家长一定要经常告诉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父母。

2、出现校园欺凌事件时,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主持公道,让孩子明白,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家长永远是他们强大的后盾。

3、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日常行为活动。孩子被欺凌之后之后,很容易出现心理与精神方面的问题,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并引导孩子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

4、所有家长都应该给自己的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孩子尊重他人,改变孩子不正确的思想及行为,没有欺凌者,校园欺凌事件也就不会发生。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