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这14户家庭,上榜!

市妇联最近揭晓了2019年度“海上最美家庭”名单,徐汇14户家庭榜上有名!↓↓↓

而本次“海上最美家庭”在全市范围内仅有326户家庭,徐汇这14户家庭能够上榜,其事迹必然有独特之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徐汇这14户最美家庭的“美丽故事”吧!

吴建芬 家庭

华泾镇华欣家园小区有一位孝亲敬老、勤俭节约的女主妇,她就是吴建芬。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乖巧的女儿目前在国外留学,于是,夫妻俩便把公公婆婆接来一起住。夫妻俩结婚多年,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和爱的真谛。

孝顺公婆,尊老爱幼。自从结婚以来,吴建芬尽力做好一个妻子的本分。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勉励,相濡以沫。在社会、家庭生活中,力争做好自己的角色,尽量完美地诠释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亲。

培养孩子,教育有方。吴建芬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她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讲文明讲礼貌,要尊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吴建芬也教育女儿要爱国,她女儿表示等学业完成后,回国工作,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吴建芬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吃干净每粒米饭。在吴建芬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女儿衣着朴实大方,从不大手大脚,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目前他们家三代同堂,孝敬老人,爱护女儿,夫妻共勉,他们一家过着平凡而快乐的生活。

杨帆 家庭

杨帆是一名80后,先生是70后,两个不同时代的人,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小家庭,不同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生活上也会有不同的想法与意见,但他们彼此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有了孩子之后,杨帆更明白,需要不断努力学习。杨帆现在是一名二级国家心理咨询师,受邀加入了上海市帮教协会,多次参加监狱帮教工作,并受市委党校邀请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健育,为多个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同时,为董李凤美特殊学校开展儿童引导活动,积级参加社区寒暑假为青少年儿童开展的生命教育,乐于奉献业余时间做公益活动。

她先生的工作也非常忙碌,受邀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会议技术支持,受学校邀请担任人工智能课程讲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最好的老师,孩子在上海奥数杯赛取得二等奖,上海英语比赛上夺冠,钢琴也取得了7级证书。

上海正在推行垃圾分类,为了下一代有更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应做好自己小家庭的分类工作。杨帆家庭也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认真分类,造福社会。

张艳妮 家庭

张艳妮是“瀛台拾贝湾悦读馆”馆长兼志愿者,平时工作虽然很忙,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但她每个月都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关心悦读馆各项事务,积极主动策划开展居民需求的各类亲子活动,并根据需求组织年轻的家长进行各类免费培训和讲座,其中主要为没有经验的志愿者或初为人母的小区妈妈开展科学育儿、心理健康、亲子故事、志愿者培训、垃圾分类等课程。

贴近生活需求和近距离课堂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欢迎,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小区妈妈们的参加。

这项工作从2017年开始至今虽然没任有报酬,但张艳妮每次活动策划和安排时都会尽心尽职,把“瀛台拾贝湾悦读馆”馆长和培训课堂当做自己的工作来做,为小区居民们搭建多方面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朱波 家庭

朱波一家三口都是狮城居民区的绿色环保志愿者,他们热心参与小区公益性活动,经常向小区的居民宣传绿色环保理念,为节能减排,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和妻子也积极参与小区的环保公益性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生活素养。

每年的植树节,他们一家都会参加居委、物业组织的种绿、养绿活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他还常常清除小区绿化地杂草,做一名种绿、护绿的环保志愿者。

朱波家庭还积极参与狮城居民区不定期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为小区的居民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身边的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以及不分类的危害,亲身示范、讲解分类方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垃圾分类卫士”的责任。

除此之外,朱波家庭也积极参加居委举行的“绿色环保活动”。向小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知识,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耐心讲解垃圾分类投放的重要意义。由于他的宣传,大部分居民都会把家里的各类饮料瓶、废旧牛奶盒等保管好,定期到垃圾投放处投放,以支持这一项绿色环保行动。

“呵护环境,节能减排,人人参与,从我做起”朱波一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蒋松云 家庭

1998年航天新苑小区建成初期,蒋松云及张金康夫妇便搬进了小区,开始了他们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社区生活,亲历了航天新苑的建设和发展。

作为睦邻点负责人,张金康自从2013年航天新苑自治家园四心工作室成立以来一直是理事会成员,他与蒋松云一同担负起 “邻里茶聚楼”的活动组织和开展工作;张金康还用其专业的中医知识为居民提供养生保健咨询。

作为志愿者和楼组长,蒋松云也一直默默付出,从不计较得失。蒋松云患有严重的肾结石,俗称“腰子病”,创全期间,她坚守岗位,由于太过劳累,体力不支,旧疾复发病倒了,还伴有隐血。在家休养期间还是时刻关心创全情况。

2018年航天新苑小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蒋松云和张金康家庭主动提出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居委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及引导工作,为创建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贡献力量。

蒋松云于2018年下旬查出乳腺癌,这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夫妻两人的生活瞬间跌入了低谷。全家人的陪伴,从身理和心理上都给蒋松云带来了强大的力量,他们用乐观的态度、坚定的斗志战胜病魔。

王宏霞 家庭

王宏霞先后任职于江西省瑞金市人民法院、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和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现任徐汇法院立案庭审判员。多年来,不管居住城市、岗位和身份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法官梦”的执着追求。王宏霞作为徐汇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的专职法官,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需,用行动拉近社区居民的心,得到了社区百姓的赞扬。

丈夫高君现任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六支队作训股股长,先后带领部队完成奥运火炬传递安保、宣城市和芜湖市抗洪抢险、上海世博会安保、中国进口博览会安保等重大任务。自入伍以来,他始终刻苦训练,坚定信念,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将守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与国家安全摆在首要位置。

为了祖国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利益,丈夫高君与妻子、孩子与父母三地分居,每逢周末节假日,一家三口便开始在上海、安徽两地间的奔波,但一家人的美满生活却并未因时间与距离的限制打过半分折扣。对本职、对工作的无限忠诚,为人民、为国家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这应该就是新时期典型的“最美家庭”。

余美香 家庭

余美香家庭是一个有爱、和谐的家庭。互敬互爱、夫妻和睦;邻里相亲、热心公益;爱岗敬业、志存高远。

余美香家庭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幸福的生活,用和睦与爱构建了美满的家庭,用热心和真诚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他们的家庭,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向大家展示了“最美家庭”的风范。

朱慧敏 家庭

朱慧敏是湖南街道陕新居民区的一名妇联执委,平日里,她总是不自觉地就会走到居委会,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朱慧敏退休前是居委的原调解主任,多年来,朱慧敏退休不褪色,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在居民区妇联发挥余热,她充分运用调解技巧,深入多户家庭,调解了婆媳、夫妻、邻里矛盾和纠纷30多起,公平、公正,深受大家信任,有力推动了家庭和睦、社区和谐。

在朱慧敏自己的家中,她用自身的行动去融洽家庭关系,事事都以身作则。上有婆婆,下有媳妇,朱慧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一个榜样。不仅把自己家里亲人的关系处理得和和睦睦,朱慧敏还积极参加居民区的各项志愿者工作。

她坚持为居民做好事,无论是停车问题堵塞交通,还是居民垃圾分类宣传,她都尽职尽责,至善至美。在与辖区单位徐汇区中心医院签约成立的“善心长存”志愿便民一站式服务项目中,朱慧敏也积极报名,成为了一名“医导”志愿者。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爱人也一同加入了居委的志愿者团队,夫妻两人携手共进,以“小家”和睦促进“大家”和谐,在陕新居民区传递家风正能量。

陈华姣 家庭

陈华姣是民营企业家、全国劳模、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她有一个非常幸福温馨的大家庭,她夫妇两人,两个女儿、女婿,两个外孙、两个外孙女。不仅一家十口其乐融融,而且她与婆家和娘家的关系也非常好,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这些都是陈华姣以自己的辛勤和长期无怨无悔的付出换来的。

当年她在老家当厂长时,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单位没日没夜地干,家里看不到她的影子。那时大女儿11岁、小女儿7岁,爱人胡老师非常支持她的工作,照顾和教育小孩,日常家务基本上都包了。

改革开放后,陈华姣抓住机遇,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凭着和工人们的“亲人”关系,把事业越做越大。

沈镇宙 家庭

沈镇宙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肿瘤医院,工作至今。1989年起至今担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肿瘤外科学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至今担任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和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首席专家。1994年度和1999年度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0年度的上海市劳动模范,2017年获得“中国好医生”荣誉称号。

80几岁还在做手术,他至今勤谨坚守医生岗位的全部理由,简单且重要——病人需要。因为,在病人眼中,“沈镇宙”三个字意味着放心。尽管他面对的大都是身患乳腺癌的女性患者,但性别与身份的差异并没有成为他用医德温暖人心的鸿沟。他所仰望的医者境界,乃是医德的高贵。

在他看来,医学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德是医术的温度。病人身上的痛,医生如何减轻?病人心里的苦,医生能否理解?这是沈镇宙医生从医62年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沈镇宙和夫人还会抽出时间参加田林街道、居委举办的活动,为街道居民讲解关于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健康讲座,或参加街道举办的义诊活动,为住在田林街道的广大居民带来福音。

葛霏霏 家庭

茶陵居民区的葛霏霏家庭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家庭,老两口和女儿一家三口同住。葛老师自退休后还一直从事老年教育,先后在上海市老年大学、徐汇区老年大学、静安区老年大学、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等开展拓展课教学,传承中华民族的女红活计,并编写了多本教材。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优秀教师。

她还经常到社区做公益活动,主动为社区讲授布艺手工制作课,受到社区广大妇女的喜爱。在暑假里,为小朋友传授手工制作工艺,并开设展示会,将作品售出,所得款项全部捐给贫困地区,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丈夫和女儿、女婿都非常支持她的晚年事业,使她能专心地为老年人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2018年9月,遭遇病魔缠身,她才停止所有教学课程,遵医嘱接受治疗,完成手术,她凭着坚毅不屈的精神闯过化疗关,带着微笑慢慢康复。2019年3月,祸不单行,80岁高龄的丈夫又突发脑梗,刚刚走出重病的她和女儿及女婿一起担负照顾的重任,天天陪护,不辞辛劳,使老爱人又能撑着手杖行走,一家人又能一起幸福愉快的生活。

现在,她又投身到垃圾分类工作中,身体力行并督促丈夫子女一起参与。

赵津晶 家庭

赵津晶夫妻俩平时在医院的工作都很忙,经常需要加班和翻班,也经常顾不上家,而且两个人在不同环境生长,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爱好,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不适应,会有摩擦。不过,赵津晶夫妻俩彼此宽容、谦让、谅解,做事也会多从对方角度考虑。

构建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赵津晶夫妻用善良的心去关爱对方,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常常给予对方意外的惊喜,大事互相商量,互相尊重,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和谐的彼岸!

黄玉英 家庭

黄玉英家庭是挹翠苑小区一户党员家庭,他们曾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退休后又在小区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作为小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黄玉英擅长画国画,作品“双狗图”在法国巴黎“中国人文艺术展”荣获银奖,作品“高山流水”在“上海环保书画艺术收藏创意展”中荣获金奖。她不仅画艺精湛,而且富有爱心,多次通过抗震救灾义卖活动捐赠书画作品,为居委献画作,布置居委活动室,积极配合小区自治项目“美丽楼道”的实施,用心完成多幅画作,供美化“美丽楼道”选用,为楼道充满文化气息增添色彩。

近年来,黄玉英夫妇主动参与到创全工作及垃圾分类工作中来,担任过南站执勤志愿者,定期参加党员组织生活例会,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参加党支部谈论,关心小区建设,积极与居委沟通,并提出宝贵建议。

他们积极响应居委垃圾分类志愿者招募活动,报名参加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为推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力量。

他们互敬互爱,注重家庭和睦、注重家风,为子女们树立好榜样,享受着天伦之乐,是文明和谐的好家庭。

孙鸿银 家庭

孙鸿银,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虽是一位癌症患者,但仍长期坚持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是社区出名的“热心人”。她用一颗朴素的心,一份长年的坚持影响着周围的人。

在她的带领下,她的家人也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禁燃禁放、创全固卫中都有他们的身影。逢年过节,媳妇、孙女是她的好帮手,老公、儿子是她的好后勤,邻居、朋友是她的好助手,共同向高龄老人、特困家庭、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送上一份份腊八粥、汤团、粽子、桃子、绿豆汤、重阳糕,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温暖和爱意。

一家人长期以来一直默默地热心公益、邻里互助、无私奉献,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