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大红:苏大强已经把我榨干了

今年,因为电视剧《都挺好》里演了苏大强,倪大红火了,虽然他自己有点后知后觉,但也不抗拒,就像命运让他做了半辈子的配角,一样也坦然,挥洒自如。

△ 苏大强让倪大红火了

只是过度消费,倪大红也曾苦笑道,“我觉得苏大强已经把我榨干了……”

△ 倪大红在采访时感慨

于是,他“躲”进了话剧舞台,寻一份宁静,修一段内功。

昨晚,倪大红随着话剧《安魂曲》来到上海,不动声色间戳心戳肺,留下一片忧伤,拂袖而去。



△ 《安魂曲》在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

撕掉标签

这是一次倪大红撕掉身上“苏大强”标签的绝好机会,尽管他演了多年配角,终于在《都挺好》迎来了演艺事业的春天,今年还拿到了白玉兰奖——在颁奖典礼上,这位和年轻人一样爱穿潮牌的59岁“童心未泯”大男孩依然活泼有趣,可是他显然对表演事业追求更多,苏大强绝不是他的终点站



△ 倪大红凭借苏大强拿到了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郭新洋

“列文的作品,在以色列也极少有演员能演好,这是(《安魂曲》)导演和我说的,他说能演好的都是和我一样,走心的。”倪大红说,“这是一出悲伤的作品,我没有办法不走心。但导演让我和其他演员不要沉浸在悲伤中,只要做好情节的推动。”

悲伤会自然弥漫出来,沁入到观众的肌肤和心里。



△ 倪大红在《安魂曲》发布会上

顺便介绍一下《安魂曲》这部作品,它是由以色列著名剧作家汉诺赫·列文改编自契诃夫的三部小说《洛希尔的提琴》《苦恼》和《在峡谷里》,自1999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首演以来,诞生已经整整二十年。

△ 《安魂曲》改编自契诃夫的三部小说


它是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一个偏远的村庄,一个老工匠和妻子生活了五十多年,却从来不曾给过她一丁点的关心和注视。后来等到他们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之时才发觉自己对生活感到遗憾。

△ 《安魂曲》剧照 ©祖忠人

一位年轻母亲抱着身上被泼了一桶开水的婴儿去找乡村医生,可孩子还是死了,母亲抱着死去的婴儿在漆黑的旷野上走了整整一夜。



△ 《安魂曲》剧照 ©祖忠人

一个失去儿子的马车夫,任马车载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却怎么也没有人肯听他说,最后只有和自己的马去倾诉。



△ 《安魂曲》剧照 ©祖忠人

天使带走了死者的灵魂,伤心的亲人们只能在回忆和幻想中寻找到温暖,周而复始地去寻找幸福的生活。

那个环形的舞台就代表着剧中的人每天周而复始忙于重复自己的生活,一圈又一圈,仿佛在前进实际在徘徊。

△ 《安魂曲》剧照 ©祖忠人

那个老人就是倪大红演的,面无表情,讨论着生与死。

导演胖了

尽管在表演上,倪大红想摆脱“苏大强”的“阴影”,但在生活上,依然还是有趣的人。

接到这部话剧时,所有的演员们都是准备好吃苦的,导演雅伊尔·舍曼是出了名的严厉。

△ 《安魂曲》主创

在导演雅伊尔·舍曼看来,此次《安魂曲》中文版的创作绝非简单的复制原版,也绝不是演员和语言是“中国制造”这么简单。

△ 导演雅伊尔·舍曼简介

导演想要通过倪大红身上的算盘、做棺材的木板、环形的舞台等这些道具,让这个故事富含更多层次的寓意,“可能是因为中国有许多独生子女,所以对丧子之痛体会更深?总之,中国的观众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更能理解这部剧的精髓。”

这也是倪大红第一次和国外团队合作,不免也有点忐忑。

△ 《安魂曲》剧照 ©祖忠人

后台,纪律是严明的,两个月的排练时间,每天工作八小时,排练时不准玩手机……很多演员一开始很难接受,但倪大红却出奇地适应。

在排练场,他的日常就是抱着剧本琢磨,这个没开微博的“潮流男孩”工作起来一本正经的样子还真和苏大强没啥关系。

△ 排练时的倪大红

尽管倪大红说到戏时慢条斯理、工作时不苟言笑,可却是个极其贴心的人,倪大红几乎每次都会提两大袋子零食来给大家吃,剧场里专门有个地方用来堆“红红”精心准备的小零食。

两个月下来,因为“红红”的美食文化,导演雅伊尔·舍曼自称胖了10斤……



△ 你准备好去看一个和苏大强完全无关的倪大红了吗?

近期推荐

▶ 电影《中国女排》露真容,你分得清这是郎平还是巩俐吗?

▶ 《记忆碎片》与《无名先生》:可以追随外部喧闹,更应追寻内心安好

▶ 上海成为现实主义创作沃土:从云端到炊烟,只消一部电梯的时间

▶ 实名制购票依然一票难求!张火丁“火”的秘密就在这里

▶ “最佳搭档”谭元元和达米尔,相伴舞过“最好的时光”

新演艺工作室

图片:祖忠人、郭新洋摄影,部分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