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昆明翠湖边的云大校园,走路、赏景、读书,都是很好的体验

虽然在很多年前,云南大学早已搬到呈贡新区大学城,有了一个面积很大、建筑气派的新校园,对于我们来说,地处翠湖边的云大老校区才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去得最多的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开放,有些像公园,却又多了些人文、书卷的气息,走路、赏景,云大校园都是我们喜欢的地方。

如今的云大校园已位于城市繁华地带,校门口的马路上车水马龙,想拍张校门、校名的照片都不容易,人流、车流不断。进入校园,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致,好像进入一个清静的世界,与校门外的喧嚣形成强烈的反差。

进校门后,沿着右侧的道路前行,弯弯曲曲、有些坡度的水泥路面,掩映在一片高大的竹林、树木之中,笼罩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荫中,因为阳光照耀的缘故,有了黄绿、嫩绿、浓绿的区别和层次,清新湿润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仿佛置身于森林氧吧之中。

顺坡上行,就能看到一栋两层的黄色小楼,木质栏杆、大门紧锁,几棵高大的树木将小楼包围其中,黄绿搭配的色彩很是协调。这是云南大学两任校长的故居,熊庆来、李广田都是对云大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是云南人的骄傲,李广田的著名散文《花潮》让圆通山的海棠花、樱花闻名遐迩,对于云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他们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现在动辄就是几千亩的大学校园相比,云大的校园面积不算大,却很有看头,古老的建筑、平整的绿茵草毯,随时有花盛开的花园,都是极其养眼的存在,很享受徜徉校园的过程。

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背景,在云大校园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遗迹,“云南第一天文点”就是其中之一,简介牌上的记录如下:“我国早期大地测量定位标志。始测于清康熙四十九到五十七年(1710-1718年)......是我国除北京观象台外唯一原测经纬度的确切点位,具重要科学研究价值 ...... ”

云大校园里还保留了很多云南贡院的建筑,至公堂是其中的主体建筑,那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东号舍为考生居住、考试之处所,如今这些久远的建筑已获得了修缮,成为重点保护文物,记录着这里曾经的历史。

已是深秋时节,云大校园里的银杏叶已开始变黄了,黄叶、绿叶交织,地下已有稀稀疏疏的落叶,小扇子一般的银杏叶随意洒落在地上,惹得不少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捡拾几片漂亮的叶儿 ...... 再过些时日,云大校园著名的银杏小道又将会是一道惊艳的风景线了。

行至会泽院,发现大楼已被一片施工牌围挡住了,走近一看,原来正在进行装修施工,意在建设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翠湖一带历来都是老昆明的中心繁华地带,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迹,也有了非常多的博物馆,今天在翠湖边获得一张博物馆分布的手绘地图,其中就有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或许,下一次我们再来云大校园时,这个博物馆就会开放了。

昆明翠湖边的云大校园,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映衬着那些很有历史的建筑物,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感,哪个季节去走走,都是极好的,秋日里也不例外,走路、赏景、读书,都是很好的体验。

(2019年10月13日,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