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贫困学子 99岁“余则成”捐款万元

“能为家乡做点好事,我感到非常欣慰。”近日,得知自己的捐款已顺利交予宜阳县民政局后,99岁高龄的索良民老人难掩激动。

索良民是宜阳县赵保镇人,了解他的人都说,他的革命人生,与电视剧《潜伏》里的“余则成”如出一辙。

索良民出生于1920年。18岁那年,他弃笔从戎,投身革命。

1944年,日寇发动豫中会战。索良民历经九死一生,避难于新乡,之后回到在家乡赵保建立的伊洛特区革命根据地抗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重兵围剿解放区,伊洛特区革命根据地撤销,索良民再次前往新乡,开始“潜伏”生涯。

(图片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 都市频道)

1948年,在中共地下党员张兆芳的介绍下,索良民加入中共情报所,化名“石嵘”。同年3月,他在郑州南门外的一片麦地里宣誓入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长期从事地下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分配至淮阳军分区工作,多次立功。1958年,他转业进入郑州酿造厂,直至1988年离休。

今年6月,央视《面对面》栏目播出索良民的感人故事,之后,《人民日报》等媒体官方微信也纷纷报道他的事迹,称其为现实版“余则成”。

离休后,索良民曾多次想恢复党员身份,让“特别党员”变成正式党员,但由于年代久远,组织关系缺失等原因,心愿一直未能实现。后来,在有关部门努力下,经上级党组织审查,索良民于2014年4月8日终于佩戴上了党员徽章,宣读入党誓词,恢复党员身份。这一年,他94岁。

今年“七一”前夕,宜阳县委、县政府派人看望慰问居住在郑州的索良民,向他介绍了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送上5000元慰问金。大家临走时,99岁高龄的索良民从轮椅上努力站起来,面对家乡方向,用颤抖的右手敬礼。

前不久,索良民作出决定,在这5000元慰问金的基础上,自己再拿出5000元,一并捐给家乡需要帮助的人。于是,他委托自己熟悉的一名洛阳日报社工作人员代为办理捐款事宜。

索良民在委托信中写道:“家乡政府的关怀,令我感动。我现在生活尚可自理,拟自己再加上5000元,共1万元,捐赠给家乡的困难学生……”

近日,在宜阳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的带领下,本报记者将索良民老人捐出的1万元现金交予宜阳县民政局慈善救助股,并办理了捐款手续。股长刘磊表示,将尽快将这笔捐款按程序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原载于2019年10月23日《洛阳日报》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