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铺垫出路;进另辟蹊径——石嘴山市推进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侧记

据国家旅游局2018年《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工业旅游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同年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国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达到2.4亿人次。

工业旅游前景可期,但机遇和挑战相伴而生。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宁夏工业的多个“第一”均诞生于石嘴山,这里有着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如何让这些见证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存“焕发新生”?在进与出的思维转换和理念创新之间,工业旅游为石嘴山开辟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黑灰脏乱清出去 拉力赛车开进来

伴着一阵阵轰鸣的马达声,一辆辆赛车如奔腾的骏马,飞驰在贺兰山(石炭井)蜿蜒曲折的峡谷中,车轮扬起的沙尘仿佛穿梭在山间的丝带,在飒飒秋风中飘散成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赛车虽然把沙子扬起来,但一点也不脏,就是沙土的味道。不像前些年,山上沙土表面都是黑的,呛人呢。你看现在,抓起一把来,都是自然的沙土,很干净!”在石炭井生活了40多年的曹卫东一边忙着和呼啸而过的赛车合影,一边颇有感慨地说。他眼前,正是最近霸屏各媒体平台的石嘴山首届贺兰山(石炭井)大峡谷汽车越野拉力赛的现场。

曲径通幽的峡谷,盘旋而上的坡台,绵延起伏的河道,草长莺飞的湿地。在40公里的赛道上,车手们尽情地发挥着娴熟的赛车技术,雄浑壮美的景致不停地从他们的视野中掠过。“我最早踏入赛车行业就是从宁夏开始的,今天又来到这里,有种亲切感。石炭井变化很大,以前到处是煤矿,连树都是黑乎乎的,现在治理得很好,像个旅游区,是一处原生态的好赛场!”国内知名专业赛车手赵向前伸出大拇指动情地说。和他搭伴的樊午悦是所有参赛车队中唯一的女领航员,这几天忙里偷闲,也拍了不少美照。“前面的那个绿草覆盖的坡地,高低错落,路上开满了野花,赛车一路开上去感觉非常美、非常爽!”25岁的樊午悦难掩兴奋之情。

这处起伏的坡地实际上是石炭井二矿治理平台。石嘴山曾经是宁夏重要的采煤生产区,几十年来,过度采挖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原本的自然风貌变得煤尘四起、满目疮痍。痛定思痛,石嘴山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势如雷霆的干劲,举全市之力打响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攻坚战。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治理,拆除工棚、削坡降台、平整场地、回填矿坑、覆土植绿……多处原本黑灰脏乱的矿区现在都像石炭井二矿这里一样,布满绿色,变了模样。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石炭井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的地形地貌、齐备的配套设施让主办方之一的宁夏汽摩运动协会主席王耀武称赞不已:“这次汽车拉力赛的场地非常棒,周边环境也非常好,石嘴山把汽车竞技运动与自然生态、工业旅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地域特色和吸引力都非常强的越野赛事品牌,赛事举办得非常成功,大家都盼着明年在这里再相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了贺兰山生态环境的清理整治和逐步改善,才有了吸引汽车越野拉力赛等活动的条件。这场拉力赛让来自全国的200多名车手和数万名观众记住了石嘴山,让无数人刷新了对创新型山水园林工业城市石嘴山的的认识,也开启了下一场赛车之旅的美好约定。

飞播草籽撒出去 野生动物跑进来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雨后的沙巴台草色遥看寂静安详。小鸟在树枝间婉转鸣唱,野花在阳光下自由绽放,岩羊在小溪边悠然地喝水,时不时蹿出几只野兔,从黄守业的身边跳过,远处偶尔还会跑出几匹野马、野骆驼,转瞬间又消失了踪影。

这些在贺兰山里稀松平常的景象,放在几年前,黄守业想都不敢想。“我在这一片巡逻看护快20年了,开煤矿前这边环境美得很,岩羊一群一群的,还有马鹿、狐狸,结果一开矿都吓跑了。这几年煤矿停了,矿坑都覆上了黄土,飞机在天上撒草籽,你看这草长的、树绿的,好多野生动物都又回来了。”每每说到这些,黄守业黝黑的脸上泛起灿烂的笑容。他从小就在贺兰山里放羊放马,后来封山禁牧,因为熟悉这里的地理环境,就当上了巡护员。和黄守业不同,王建军以前就在这片煤矿打工,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后,他从以前的“挖山人”变成了现在的“护山人”,看着山里生态环境渐渐恢复了,被环境破坏逼走的野生动物也一天天回来了,走在飞播草籽后长势不错的草地上,他们觉得一天徒步6个多小时的辛苦巡山也值了。

今年7月,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岔沟起降点人头攒动,伴着旋翼快速转动产生的风浪,填装好草籽的直升机顺利起飞,开始飞播造林作业。这是我市首次实施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飞播项目。由于清理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包括大榆树沟、白芨沟、汝箕沟、原石炭井三矿、李家沟、驴子沟、小枣沟、北岔沟和沙巴台9个片区119处点位,均已完成削坡、回填、土地平整、覆土等恢复治理工程,地表土壤松散,具备飞播条件。为了抓住7月至9月降水量集中这一时机,我市开始大面积实施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飞播项目,项目总投资538.62万元,修复总面积达 111877.1亩。实施项目通过在民用飞播直升机上安装更加先进的播撒器,使飞播作业面积更均匀、范围更集中、成活率更高。“飞播项目对已实施整治的矿区进行植被恢复,不但巩固了贺兰山石嘴山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还大大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加快了生态修复步伐。”大武口区副区长李宏山说。

时节如流,雨润贺兰。经过几个月飞播撒种,9个片区逐渐披上了绿装,巍峨雄浑的贺兰山也更显葱茏绿意。乘坐贺翔通航小镇的游览直升机从空中俯瞰,昔日的黑色渣台已被黄土覆盖,经过治理的贺兰山各片区已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的屏障,连片的植被已经和山体相融,逐渐成为一体,也成了各地游客“打卡”的新地标。游客李晓梅在飞机上一边游览,一边激动地说:“以前从来没从直升机上欣赏过贺兰山的美景,今天一看好美好壮观,印象最深的就是修复成梯田式的那些山坡,绿绿的就像我们四川老家的茶园一样。”依托生态环境改善和工业遗存资源而新开辟的“低空观光旅游”——贺翔通航小镇仅在国庆节期间就累计接待游客4.25万人次,总营业收入75.8万元,为石嘴山发展工业旅游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变化在俯仰之间。“一年整治、两年修复、三年提升”,我市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石嘴山段)损害生态环境共性问题集中整治,个性问题分类解决,有计划、分步骤解决“父亲山”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但让治理整治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还带动了工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巧干加实干,让坏事变成了好事!

绿皮火车开出去 四方游客逛进来

清风徐来,春和景明。

伴着熟悉又陌生的“哐当哐当”的绿皮小火车的行进声,车厢里传来了一阵阵动人的歌声。唱歌者是来自山东兖州的旅行团。领唱的徐朝阳嗓门洪亮,他对记者讲:“我们这个团是由矿区职工、家属组成的,这次是慕名而来。听亲戚朋友说石嘴山这边矿区现在还原模原样的都在,学校、卫生院、电影院……还有这个绿皮小火车,满满的都是温馨的回忆啊,这些个老物件在我们那儿是看不到的。”和如今的快节奏生活相比,平均时速30多公里的7525/6次绿皮小火车犹如慢镜头一样,每天从市区大武口穿行到贺兰山深处,进进出出之间记录着沿途一朝一夕的风景。这趟普客列车,已经运行了48年,是国内目前仍在运行的“最高龄”的列车。“这列绿皮小火车在银汝铁路上运行,既为工业旅游提供了最好的体验物和核心吸引物,也为开发工业旅游解决了最大的交通成本。”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刘洪建告诉记者,“火车运行沿线就是一条经典的旅游线路,线路一直延伸到石炭井、汝箕沟等贺兰山腹地,今年4至9月份就有近四万游客来这里感受工业旅游的魅力。”

巍峨雄浑的贺兰山,广阔苍凉的河道,斑驳褪色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火车轨道,特色鲜明的时代标语……这些时代印记,既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对历史岁月的致敬。

作为众多旅客中的一员,吸引彭志敏登上绿皮小火车的不仅是故地重游:他曾在绿皮小火车经停的石炭井矿区工作、生活过,对这里怀有深厚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这里已被石嘴山市委、市政府规划为工业旅游特色小镇,相关开发建设正如火如荼。“这些工业遗址是石嘴山得天独厚的资源,把它们保留下来,实际上保存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发展印记。在这些地方建设陈列馆,展现煤炭工业基地的发展历史,既能够吸引游客,也能让这里焕发生机。”而对90后“城市娃”龙妍来说,此次绿皮小火车之旅吸引她的是“体验父辈们的创业精神”。“通过工业遗址、老照片、老物件等,我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更了解到父辈们过去创业的艰辛,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教育洗礼。”

绿皮小火车就像游走的“飞针”,一路“穿针引线”,将沿线的工业遗址及周边景点巧妙地串联起来,这些工业遗址资源,沉淀着石嘴山工业发展的艰辛历史,映射出宁夏工业发展的时代脉络。据了解,目前我市有27处工业遗产,“全国少有、宁夏唯一”的石炭井完整工矿行政区,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大武口洗煤厂等都已经通过政企合作的模式逐步规划建设,以工业遗迹综合开发激活传统工业资源,实现从“干工业”到“看工业”,绿皮小火车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让工业遗存真正“活”了起来。“游客们既可以欣赏沿途风景,又体验了得以保存的工业遗存,石嘴山在几十年前开发建设中形成的独特历史文化,如今用以转型发展工业旅游,无形中丰富了这里的旅游新业态,也赋予了工业旅游鲜明的城市特色。”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谢宁说。

工矿企业退出去 影视大片拍进来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人工智能、英雄出世……随着摄影机镜头快速转切,科幻电影《天逆骑士·变体》正在石炭井工业旅游小镇紧张拍摄。

为什么选择石炭井作为拍摄地?导演麒麟快人快语:“就是因为石炭井的工业遗存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和电影所要表达的奇幻世界十分相像,特别是这里的矿山和老建筑给予这个地方充足的时代感,这恰恰是我们这部电影所需要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缘于石炭井有科幻电影、战争题材需要的原八号泉水泥厂残破震撼的现场;有军旅题材的原兰州军区第20师师部、58团团部、防空洞旧址;还有外景高大巍峨的贺兰山以及众多纵横交错的峡谷沟壑等。

工矿企业虽然退出了,但电影进来了。在此之前,《爱在苍茫大地》《槐秋》《荒草丛生》《疯狂的拉面》等数十部影片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一些影片的成功也让众多著名影视制作人看到了在石炭井拍摄电影的前景。《绿皮火车》《猎杀外星人》等剧组在今年也纷纷进驻。

“石炭井四周贺兰山环绕,自成一个小世界,一方面自然天成的山洞、峡谷、河道,另一方面工矿企业退出后遗存的矿区、坑道、医院、影院,应有尽有,这是影视拍摄创作基地的富矿。”穿行在山间小路上,一路“指点江山”的宁夏恒方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铭意气风发,他对石炭井工业旅游特色小镇的未来信心满满。“再融入户外野营、赛车越野、电子竞技等多种业态,一定可以打造成集观光、影视、体验、娱乐、运动等为一体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孙铭是土生土长的石嘴山人,1998年,他离开家乡到北京影视界闯荡。20年后,他回乡创业。记忆中的石炭井矿区,曾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上世纪50年代初,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会聚在这里,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拓出了一片片沸腾的煤炭矿区。“戍边要塞”“国防重地”“太西乌金之乡”,都曾是石炭井的重要“头衔”。如今,虽然大部分厂矿建筑人去楼空,但矿区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改善,在孙铭看来,荒凉与残缺也是一种美。2018年,他把这一理念融入到在这里投资拍摄的电影《贺兰英雄》中。

时光飞逝,岁月流金。肖华将军为兰州军区20师的驻地题写的“贺兰雄鹰”纪念碑如今依然傲然挺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永不磨灭的精神。记录和弘扬这种精神,影视拍摄创作基地成为石嘴山撬动工业旅游的一个“支点”。“目前,除了影视基地建设,石炭井工业旅游特色小镇、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大武口凉皮经济产业园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惠农区国家级矿山公园和华夏奇石山2个续建项目也在推进中。今年,我们还成立了石嘴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市文化旅游投资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企业接洽合作,以进一步加大生态、工业旅游项目投融资和建设工作,积极对接推进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旅游已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副市长武裕国坚定地说。

“要结合银川都市圈建设,整合贺兰山等生态资源,做好全域旅游文章;要主动对接,利用石炭井矿区、大武口洗煤厂等工业遗存,以工业文化元素展现年代印记、时代特色,发展独具石嘴山特色的工业旅游。”自治区党委常委集体来石嘴山调研,在战略层面对石嘴山依托工业旅游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业旅游对于石嘴山市而言,具有特有的无复制性和可操作性。早些年前就开始的有益探索,如星海湖、贺东庄园、煤城·记忆文化旅游特色街区等项目,随着工业旅游的发展不断翻新形式和扩充内容,也创造着持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已经成为石嘴山工业旅游的品牌项目,并不断带动新兴的工业旅游项目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今年,市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更是把发展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作为推进“两个转变”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各种资源合理整合,把石嘴山着力打造成集工业遗存旅游、主题互动游乐、休闲度假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城市。

出,铺垫出路;进,另辟蹊径。进出转换之间,石嘴山以工业旅游唤醒城市记忆,在实践中寻道图强、探索前行,工业旅游之于这座城市,更像一幅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崭新画卷,正在理性的运筹施策中徐徐展开,充满激情的石嘴山大地,正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奏响着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