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目前最好的黑帮片,主角却是群中二少年

说起黑手党,大家第一反应或许是马龙·白兰度的《教父》,或许是马丁·斯科塞斯的《好家伙》。

导演克劳迪欧·吉瓦内斯,却把黑手党换成了乳臭未干的中二少年。

可这部看似重设定,走反差路线的电影,却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

《少年黑手党》

影片改编自罗伯特·萨维亚诺的同名小说,他的另一篇作品《格莫拉》曾在2008年被马提欧·加洛尼带上了大银幕,还夺得了当年戛纳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


改编一部反黑作家的作品,《少年黑手党》的导演却把镜头,对准几位来自普通家庭的少年。

身为黑手党,这些未成年的男孩们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凶狠:

对别人稍有不顺眼便打骂,

烧掉旧帮派的车、拿着机枪对着家中扫射,

尼古拉虽然是个少年,但杀起人来却冷酷而决绝。

可没过多久,剧情铺垫的这种人设就被推翻了。

自以为成立了正义又伟大的黑手党帮派,却被一个路过的司机揍得个个躺倒在地。

以往黑帮电影里,大佬们的那点体面瞬间烟消云散。

原来新时代的黑手党团体,就是一群不成气候的小混混。


如果你觉得,导演这是在批判走上歪路的男孩,那就错了。

电影中挥之不去的少年气息,总在提醒我们:

这部电影,还与青春期有关。


影片中的黑手党,就是一群还没长大的平凡少年。

从电影里的几件小事,就能看得出来:

身负几条人命的尼古拉,会因为弟弟多吃了几块蛋糕大发雷霆;

听女友说了一句“像个小毛孩”,就开始给自己大量脱毛。

而尼古拉向往着辉煌奢靡的黑帮生活,却将从不向平民收取保护费的斯特里亚诺视为榜样。

《教父》里有句话很经典:

不照顾家庭的男人,算不上是真正的男人。

在尼古拉拥有大量财富后,对母亲和弟弟仍然关爱有加。

他立的第一个规矩,就是不要再收母亲的保护费。

时不时与弟弟的深夜交流,仍能让我们看出原生家庭对他的巨大影响。

这部电影的立场相当模糊,既没有把少年黑手党拍得有多酷,也没有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贬低。

它将矛头,最终指向了社会。

从家庭上看,尼古拉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其他几位同伙也似乎缺爹少娘。

纪律松散的学校,又让校园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学生们就在校门口吸毒贩毒,看起来相当魔幻。

环境不安定,警察不作为,钱和枪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你除了反抗还有什么选择?

因此,不论是老是少,有枪有钱就能够掌控一切。

不能去的夜店可以去,没看过的歌剧院可以看,尼古拉也收获了一段珍贵的爱情。

《少年黑手党》非常清楚,现在的青少年都在干什么:

帮派成员们热衷于各种运动品牌,时不时拿手机自拍,还在网上找枪支教学视频,就连送给老大的礼物都是新款游戏机……

每隔十几来钟,类似的细节就在强调:

这是一个发生在当下的真实故事。

但这些刷着社交软件的高中生,转眼就能掏出手枪火拼。

在少年黑手党成为当地首领后,他们开始花天酒地,夜夜笙歌;

也不再收平民小摊贩的保护费,似乎对未来没有啥打算。

他们想要建立新秩序,但复杂又险恶的社会,怎么会因为几个孩子的想法改变?

该黑暗的地方还在黑暗着,成人世界的复杂,并不能单靠暴力解决。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在影片结尾,小男主肯定想不到,曾躲在卧室里读诗的那个少年,现在竟会掌管帮派。

而曾在豪华的卧室里朗读的那首诗,却刚好预示了自己的未来:

为了崇敬与荣耀,我失去良友;我沿路走来,他们伴我左右;马里奥、奥雷斯特、帕斯夸林,我罪孽深重的兄弟;当我拿起这把枪,你们的名字会被永远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