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有坡度的水底,钩饵无法到坡底,那么应该如何调漂呢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钓鱼时,水底是相对平整,杂物很少,不说和水泥抹平了一样,但是至少不要高低起伏,如同月球表面,而且水草意思一下就行,不要太多了;但是现实是截然相反的,淤泥底厚不说,水底很少是平整的,别说水草,什么枯树枝、烂鞋子等乱七八糟的杂物非常的多。

这就已经很糟糕了,但是比这还糟糕的,就是水底根本就不平,如果说水底高低起伏,只要彼此之间落差不大,勉强也能接受,无非就是抛竿时,一定要精准一些,多考究一下基本功而已;但是在钓湖库、渠道等水域时,最纠结的就是坡底地形,窝料不落地,钓饵不落底,调钓不好,竿竿位置一样,但是钓目每一杆都不同。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呢?河道、湖库,经过流水冲刷,加上人工的修正,会形成近岸,岸边水浅地高,并且一直延伸下去,一直到水底,这个坡道,短的有2~3米,长的有20~30米都有可能,打窝时,因为坡度的原因,窝料颗粒越大,越容易滚落水底,而调钓时,因为地底不平整,有角度,是很难精准找到底,那是不是这种地形不适合作钓,或者无法精准找底呢?那自然是有办法的。

首先先说打窝的问题,陡坡地形,在实战中并不少见,如湖库的近岸、河道的近岸,几乎都是这类地形,在这种地形,打窝必须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用饵团做窝、大颗粒做窝,原因很简单,这类窝料,下水后就会沿着坡道滚到坡底,钓饵打下来的时候,窝点在后面,钓点在前面,聚鱼了,也不在一起,很难发窝;但是可以用酒米、玉米粒这样的小颗粒,用打窝袋、打窝器放窝,这样窝料可以停住。

第二个方法,把窝料掺杂入塘泥,然后捏成不规则的形状,然后用长竿短线,把窝块放到钓点,因为形状不规则,比如饼状、条状,这样的形状落底后,并不会滚到坡底去,但是缺点是必须要准备一把长竿,而且还要挖原塘泥。

当然,也有钓友会说,为什么非要在半坡打窝,而不能在坡底呢?一是因为地形,竿身限制,我们在不使用探鱼器之类的辅助器具,很难确定坡底距离近岸的长度;二是所谓的坡道,也不是平滑下沿,坡道中也必然会有沟沟坎坎,甚至有水草,而这个位置,就是我们常说的,深浅水交汇处,有极大的可能性,是鱼道的所在。那么说完了打窝,我们接着说调漂。

这种地形调漂,个人建议就不要考虑悬坠钓法,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有坡度的水底,坚持用钩饵找底,打满竿、九分满、八分满,能打出三个不同的钓目,而且还不见得竿竿都打在同一个钓点,所以,带钩调漂,指望铅坠悬浮,子线绷紧,实际情况是不允许的,那么改为铅坠到离底,就比较实际了,那我们可以怎么操作呢?

比如说,我们先预设一个5目的调目,最好不要带钩,直接铅坠离底,离底的距离为半个线,调目5目,以窝点位置为准,前后左右打4~6个方向,调目都不发生变化,那说明地形相对平整,再往前方继续伸出去20~40厘米,调目变4目或者3目,那就说明我们选择的钓点没有问题,如果调目还是5目,那就接着往前打,一直到调目减目的位置,往回再缩短10~20厘米的距离,确定这个位置,这样把调目刚好放到5目。

接下来,挂双钩,附饵,钓目放到3目即可,再按上面的步骤,确定一下,为什么要重复这个步骤呢?铅坠离底一半子线的距离,挂上子线,附上饵之后,子线是弯曲的状态,因为钓点,在调漂时,找的位置带一定的坡度,一旦鱼吸食或者逗饵,钩饵会随着落下去,变相的达到子线紧绷,一旦中鱼,漂目势必有动作。

如果没有鱼吸食,逗饵,那就算饵料雾化完了,子线依然是弯曲状态,但是漂目会顶上来,这样我们就知道饵料溶散了。同时,在实战中,如果钓目大于3目,要么饵料溶散完了,要么就是钓点靠近钓位,打的近了,判断起来是比较方便的。

当然了,鱼吸饵或者逗饵时,子线是从弯曲状态转为紧绷状态,这是有根据的,鱼进食时,是头朝饵料,如果是底栖鱼,多数是尾部平行水底,或者是头下尾上,这个是生理习惯,所以一旦触碰、吸食钩饵,有极大的概率,钩饵要么被吸食进鱼唇,要么会顺着重力向下滑落,所以子线虽然是弯曲状态,但是就这种地形来说,已经算是很灵敏的。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于寻找的钓点,如果没有一个缓冲的位置,窝料又不能在这里形成阻碍,导致缓冲,而是直接顺滑的一个坡度,那这个方法调法全然无用,那么,就不建议在这里作钓,因为窝料肯定停不住,那钓饵也多半停不住,就算改为铅坠到底,那意义也不大,没有窝料无法诱鱼、聚鱼,那只能换一个钓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