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开始“打地鼠”游戏!有人“甜果子”吃多了,不习惯吃苦果

打地鼠这个游戏,很多人都玩过,每当有一个地鼠从洞里冒出来,迎接它的就是一把重锤,仔细想想,其实挺符合现在楼市的状态。

上半年流行起“小阳春”的论调,抢房、地王、投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一转眼,4月份各地发布的调控就达到了60次,市场预期大为改观。

最典型的是苏州楼市,前几个月出尽风头,买房还要托关系,学区房被炒的滚瓜烂熟,园区和高新区成了关注度最高的地方,此时调控恰恰就瞄准最火热的城市,最火热的地区,新房限售3年,二手房限5年,一棒下去,购房者瞬间冷静多了。

是不是跟“打地鼠”特别像?哪里最火热,紧跟着就是降温,哪里投机氛围最浓厚,小心调控还有后手。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份,各地发布了近60次调控政策,多与购房资格、公积金门槛有关。从高频数据来看,5月上旬(5月1日至5月10日),57城销量同比增速转负,其中一线城市整体增速同比转负,北上广较4月大幅下降。

由此可见,调控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不过,对于有的人来说,“甜果子”吃多了,已经有点不习惯吃“苦果”了。

哪些人?当然是高杠杆炒房获利的人,以前买房能轻松变现,靠着高评高贷、低首付、零首付的方式买来房子,过几个月转手就能卖出获利,更有甚者,炒家专门在楼盘排号,手都没捂热,转眼就能卖给别人,美其名曰号子费。

去年底,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我们的房贷收入证明多数都是假的,尤其是金融精英这些高收入人群,本来月收入是1万,但是为了买更大、更多的房子,证明能开到月入两万。

显然,他们为了炒房,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人究竟有多少呢?说出来会吓你一跳,在2018年底,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发布了《城镇家庭资产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全国城镇家庭新购房人群中投资用途占58.2%,改善需求占26.7%,而首次购房的刚需仅占15.1%,投资客相当于刚需的4倍。

这种赚钱方式,简直不要太轻松,也难怪会有这么多人加入到击鼓传花的游戏中了。

但我们可以肯定一点,这样的“甜果子”,以后不可能再有了,“苦果”再难吃,也得强忍着咽下去。

如上文所说,4月份全国各地发布的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超过60次,而3月份仅有15次,2月份21次,1月份68次。也就是说,今年以来,各地发布的调控措施超过164次!

除了限售,还有人才购房优惠、提高公积金门槛,对房企拿地做出限制,层层设防,处处都是机关。

想买房,得问问自己有没有在这个城市购房的资格。想靠低首付玩转楼市,可以,没问题,只要你能撑得过几年的限售期。更别提后面各类长效调控机制还没出台。

归根结底,对这些人来说,踏进投机的“坑”里,就要承受应有的风险。甜果子也好,苦果也罢,只有经历了才能知道:房子是用来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