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庄行老街。

寻传承,找历史,后街在路上。这次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奉贤的庄行(读hang)镇。行前攻略也是看法说法多多。有意义的,没意思的。。。现在的想法已经更实际了。不需要多老的古镇,多悠久的历史,有文化有历史就行。。。

庄行古镇隶属于 上海 市奉贤区,位于 上海 市正南,古镇最早形成于600多年前,是典型的 江南 水乡、鱼米之乡,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庄行老街长约1000多米,有600多年历史,是奉贤区保存较好富有 江南 水乡神韵的明清建筑一条街,老街旁的南桥塘开挖于明代嘉靖年间,庄行老街除中段被一条新街横穿,保存基本完整。老街上主要建筑有东街汪家故居、李雪亭宅、褚泾庙旧址、油车弄刁家古宅、混堂弄何六其宅、王家宅。市河上则有毓秀桥、八字桥等古桥。

庄行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花米庄行这一独特的名字,相传是由于明代初期,有一庄氏人家迁入南桥,开设花米行,庄家行由此而盛名,解放前夕此地取名为庄行镇,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据清朝乾隆《奉贤志》中记载:庄行周围四乡邻居的木材、布业等都拿到庄行来进行交易,庄行由此成为了当时最早最繁荣的市镇。

从市区过去还没有直达公交车,要转几趟地铁公交。12号线到 陕西 南路,转一号线到莘庄,转5号线到奉浦大道,出站坐庄莘线公交15站到庄行。在步行过去。用时两个多小时。下车用导航走过去,一条小路旁边有个小学。走着就先发现了这个。

纪念碑

门是关着的。从门缝里先拍一下。怕等会回来看不到了。门口有牌子。说是中午休息。下午一点半开门,星期一到五都开放。先拍几张。等会再过来看看。

庄行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

1926年10月起,党的地下组织经常在庄行一带活动。1929年3月,由前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陈 云和 前外交部副部长、我国驻前苏联大使刘晓等发起的庄行农民武装。。震惊了当时的反动当局。1983年,庄行XX烈士纪念碑被定为县级保护文物。

关于这段历史在网上找了一下。有这么一段内容。。。庄行XX烈士纪念碑位于庄行镇东市南端,始建于1967年,1986年重建。 1929年1月21日,由中共奉贤县委组织,在杭果人、陈云、严朴、茅学勤、刘晓、唐一新等率领下,举行庄行镇农民武装XX。是日夜7时半,百余人的队伍中除备有17支驳壳枪、2支六寸手枪和一些土手榴弹外,多数人持大刀、铁叉、棍棒、长矛和土枪。XX队伍高举红旗,每人颈佩红布条标记,分三路向奉贤庄行镇进发。8时半左右,打响进攻国民党公安支局的战斗,毙职员一人,伤警士二人,支局长张同昆逃跑,余者全部缴械。公安支局战斗结束后,另外两路队伍才赶到庄行。XX队员把鞭炮点燃后放入煤油箱内,冒充机枪震摄敌人。XX队伍攻占褚泾庙,俘虏三人。商团弃枪逃走,公安分队作鸟兽散,全镇的国民党武装,不到一小时全部被解决,

XX队伍占领乐庄行镇。豪绅地主都已逃跑一空,群众将搜查到的田单、契票、债据浇上煤油焚烧,不料成燎原之势,烧毁了一些房屋。10时许,把守路口的XX队员击毙了企图潜往县城南桥报信的庄行镇地保韩永良。XX中,共缴获枪30多支,队员张四弟、王多生等三人牺牲。

22日凌晨2时左右,XX队伍整队集合,宣布已达目的,即令队伍撤出庄行镇。杭果人、陈云、刘晓等立即撤回 上海 ,唐一新、冯阿五、吴大龙、吴三龙等留在当地坚持斗争。茅学勤和高大生等5名红军战士。不幸在 上海 被捕,2月6日就义。在县境内坚持斗争的中共党员和XX骨干先后遭到当局迫害,唐一新等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不说别的就是看到了这个就很满足。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传承。

旁边一座现代的桥。过去。

这条小路叫庄利路,这座桥叫庄利桥,又叫纪念塔桥。

小桥两边的景。依稀看到了古建筑。。。

另一边看到了现代建筑。

走到头十字路,前走叫混塘弄,左拐进庄行东街。后来发现右边走也是庄行东街。这左进的庄行东街是这次行程的精华。

庄行东街。

一进去就看到保存完好的老建筑。虽然看得出经过整修。但是基本还是原始建筑。而且还能保存的这么好。不错,不错。。。

两层的木式结构的建筑,明清风格的建筑。

下面的有了变化。房檐还是老的风格。

两层纯木式结构。

修旧修的很好,基本的原始结构没变。

这条老街有千米多长,这里是庄行东街的一部分。很短。就百米长左右。就这么短距离。保留了很老的,原汁原味的的古建筑。

小街狭窄,还是弯曲的。

没什么行人。

我看着这些建筑很兴奋。好像是我要看的东西。

有个老字号的牌子。据说传说中的老字号。现在只是一块牌子了。

这条小街边的小铺子,没有什么太过商业化。卖的全是周边百姓的日常需要的生活用品。小饭店。菜肉,水果店。不知当初这里的政府是否有想开发古镇商业的想法。但是感觉改造定位有点问题。

这房屋很有味道。好看。

木结构,木栏杆。

杂货店。

感觉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街上除了小店里做生意的商人,就是随意逛逛的老人。

这段路很短。走到头是一条横穿的大街。这是一条新修的街,把这条古街,小街一分为二。这条大街的名字就叫一新街。穿过这条大街。又进了小街。叫庄行西街。

一新街两边。

庄行西街。看了网上一些说法。这条西街就是一条新街了,全改造过了。其实不然。。。我往前走了走。

有楼房,有平房。全部刷的整洁雪白。。。实际上没必要。不知当初这里规划的领导是如何想的。如若发展古镇旅游,古镇经济真不该这样整修处理。我曾看到一些古镇。实际上已经完全没有古建筑的根基,古建筑的痕迹。但是也能完全造出来一个古镇。屋顶古瓦古房檐能造出来, 江南 风格的两层木结构能造出来,马头墙,老虎窗能造出来。。。墙壁不是刷的全白。用深色图的斑斑点点。猛一看似乎是江南 的梅雨留下的痕迹。墙壁上种些爬墙虎。层层叠叠似乎很沧桑。。。游人无所谓计较古不古镇,看着好看。有吃有喝。他就说好玩。他就说有意思。大部分是玩的,不是考古的。。。我看到了好几个地方。本来是都有很好的老宅老街基础的。硬是被粉刷被修成了不伦不类。说新不新说古不古。。。可惜了。

这就是那个南桥塘。挖出来的河。河两边一边是老街。一边也是街。很窄的一条小路。。。

小河上有很多小桥连接两边。

实际上这条西街上现代建筑里也夹杂着一些古宅。

也很有味道。但是这边的老屋下面都是泥砖建筑了。如果是老宅。也是晚清或是民国的建筑了。

这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更能显得这老屋的历史。可惜了。把它以旧修旧完全可以做成很古的街道。很古的古镇。

这小街的房子比有些古镇的房子还有古韵。可惜的这路面全修成水泥或是水泥板的了。要是用青石板或是石子路。就很有味道了。

所以说西街看看也有意思。小街也是窄窄的,还有些弯曲。。。

一看就是整修过得,整齐划一。让我想起了我们城市里沿街的小商铺门面。门头招牌整修的整齐一致。大小一致,颜色一致。字体一致。。。一二一齐步走。不同意不行。每家出钱统一行动。哈哈。看看那些国外的店招广告。。。不说了。话归正传。

很整齐很干净。隐隐的能看出一些传统的痕迹。。。

虽然新了,基础还有。

再是整齐,百姓的生活气息遮不住。

小街窄窄的感觉还是挺有感觉。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一排老式的平房。嗯,不过是过去还是现在。有住高楼大厦的也有住低矮平房的。。。啥时候都有贫富之分的。。。

平房的屋顶瓦片述说着沧桑岁月。

再往前,小街还是小街。路边已经旧貌换新颜了。两层的现代建筑。毕竟岁月在流逝,历史在发展。。。

前面到头没啥东西了,往回走。低矮的平房,孤独的身影,仿佛在述说着逝去的岁月。。。

全是粗制滥造的水泥路面。这小街要能铺上石子路,所谓那种弹硌路。。。估计能给这小街,古街增色不少。我住的小区里面都能铺的石块路,走在上面有点高高低低,但并不觉得不舒服。反而有些岁月的感觉。不能忘记过去的岁月。。。

青瓦的老屋檐屋顶,现代的不锈钢防盗窗,传统与现代完美的无奈的结合。

在小桥上能看到过去,看到历史。。。

虽然更多的是现代的建筑和现代的小桥。但仍然是一座美丽的 江南 小镇。

现代小桥

街头

最接地气的市井文化。

小弄里的房子还是有点历史了。小巷头上的蜘蛛网也有点历史了。

新旧完美的衔接在一起

又走回到南街。街头这房子就很有意思。

还有一处戏台式的建筑

庄行东街街头圆弧形的建筑。

现在这庄行东街又叫庄行健康老街。不知道啥意思?

老街的老宅很漂亮。老宅的下面都是铺子。卖些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蔬菜肉类。

二层的屋顶门窗,花纹雕刻还是很漂亮的。

纯粹的木结构

木结构的雕刻花纹。

有一家百年老店。手工布鞋。

店里没人赶快拍一张,说的是纯手工制作,店里有一台缝纫机。

这些房子都是住人开店。两不误。

手工布鞋

木结构。这些老屋灰蒙蒙,似乎还有些味道。

水果摊,屋内有楼梯上二楼。楼上估计是住人的。

实际上我在这转来转去就是想等着那个暴动纪念碑开门。去看看。

转到老街后面。踏遍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随意转转中发现这个。感觉很有情调。

看到了这个。油车桥,又叫毓秀桥。只是看到了是座古桥,是保护文物。具体来历不知道。查了一下。在桥梁网上看到了这个。。。

关键词:油车桥 上海 古桥。

古桥地址: 上海 市奉贤区庄行镇

建桥年代:民国十有三载建桥材料:石材结构形式:3跨3拼石桥结构跨度:6.60m

保护情况:不详

桥梁简介:

俗名:毓秀桥。民国十有三载岁治甲子自治恢复之资一 ,里人罗仁真挚募建。南北向,3跨3拼石桥。南堍,北堍各有13级石级。两边有石栏杆,新装的。桥高3.80米,桥中跨长6.60米,桥宽1.65米,北跨1.90米,南跨1.65米,南桥引长5.52米,北桥引长6.16米。

桥古色古香,与周围建筑也很和谐。

桥有沧桑的痕迹。

桥也有岁月的痕迹。(后街与你谈天说地)

桥的一头居然能通到屋子里。

呵呵,很风光。

哈哈,很沧桑。。。(后街与你谈天说地)

现场可能没有这么好的感觉。楼上有个老者在望呆。。。谁看了这场景都会觉得很暇意。。。想着能住到这里会是很快活。。。其实现实是很残酷的。。。

转来转去就是为了等着看看那个碑,饥渴难耐。找了一家小店随便补充一下。要了碗 四川 炸酱面。老板娘一直不停的夸着自己的面如何好。。。尽管有点饿了。我也没有那种饿了吃什么都香的感觉。这与北京 炸酱面的吃法完全两码事。似乎让我对 四川 的美食少了些许好感。老板娘倒是热情,和她聊了一会儿。顺便休息一下。喝了两杯茶。这茶喝的到挺舒服。比那面有感觉。看看要到一点了。准备走过去看那纪念碑。老板娘还招呼我在坐会儿。我谢过,招呼一声走了。(后街与你谈天说地)

除了偶尔街上行走的老人。楼房街边一排老人在聊天乘凉。走在外面,在街头现在的老人真的是多。。。老龄社会了。

再看一下精美的雕刻。

结果又过去一看,那个塔要到一点半才开门。又走回来东街的头是个十字路口。一座桥看桥那边也是一条街走过去看看。

桥上看的风景。

走过去看到的也是庄行东街,无意中又看到了这个。文物保护李家宅。不知道主人是谁?

门开着赶紧拍了一张。这宅子已经完全重修过了。仍然气派。

远景

旁边的配套。

这条街也是庄行东街。里面基本是现代的建筑。也有几栋老房。

当地的居民在摆摊,当地的居民在买菜。。。

一座城隍文化展示馆。肯定是新修的,没有城隍庙修个城隍展示馆也行,作用一样。城隍就是保护城市的神,就是保护百姓的神。百姓信这个。

门也是锁的。也看不到里面。

街也是老街的窄小。弯曲。只是这条街上的建筑基本没有老房了。

前面没啥看的了。街两边一边是整栋的楼房,一边是有小楼的独院。

看到了一个类似碉堡之类的建筑。不知啥玩意?

一点半了。去看看那个碑。

门还没开,牌子上清清楚楚写着1:30_5:30.可是门还是没开。门上有门栓。挂着锁。但是锁没锁。我也不敢贸然打开进去。周边基本没人。服务人员估计也没兴趣了。不知到哪里去玩了。

只能从墙上的花栏缝里拍一下了。

就这样看看了。我也不能等了。

。。。又是公交,地铁在转地铁。。。两个多小时。火车站,回家。怎么样?感觉如何?自己斟酌吧。

此文内文字图片,除网上资料,已注明,其余均为编者原创。只用(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发表,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