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解決啃老問題,須先剔除啃老的環境和溫床

啃老現象被廣泛熱議和關注,最近央字頭的媒體也在廣泛評論,其實這層窗戶紙誰都知道,只是某些人沒有勇氣捅破它而已。

啃老現象其實反映的就是合適體面的工作難找,分配製度不合理,年輕人的社會價值被忽略,忙忙碌碌下來收益甚微,甚至遠遠不及父母祖輩的養老金,年輕人對工作意興闌珊,提不起興趣和激情,還有誰願意辛苦奮鬥呢。



上面一句話的分配製度有兩個意思。其一:收入分配製度不合理。首先收入分配應該更傾向於年輕人,傾向於大眾化的普通人,不要再把大學做成買賣,大學的本質是搞研究的,並不直接服務於就業崗位,掃個廁所用不著本科學歷,普通工人才是就業最多的崗位,只有把他們待遇提起來才是良性的分配製度,那些小資的白領更偏愛的是舒適的環境和安逸的生活,他們創造的價值和需求度都沒有那麼大,如果讓一個端茶送水的內勤比一個工人技師收入還高,還談什麼工匠精神呢。我們不能奢望每一個年輕人都變成博士後之後再工作,這跟貨幣通脹是一個原理,沒有實際意義,我們應該合理的提供給每一個年輕人施展才華和創造價值的場所,讓每一個年輕人都有參與社會建設的機會才是出路

。所以要打破對普通勞動者的觀念歧視和分配歧視,讓更多的普通人通過汗水和努力就能使自己的腰包更快的鼓起來,這樣年輕人才會主動動起來。




其二:養老金分配不合理,養老制度建立只是為了讓老年人安度晚年,本身並沒有讓它有大量剩餘的必要,老人們之所以還這麼貪戀養老金能上漲,只能說明其他配套制度還有問題,比如醫療,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才是合理的優越模式,單純的漲養老金哪怕每月漲到一萬以上,你在醫院也住不起兩天ICU,況且這種按比例逐年提高的模式必然引起兩種極端,一個就是貧富分化,現在連續13年的養老金上調,原來1600和800差距是800,按7%調整13年現在差距變成了3856-1928=1928,這種調整法本身就沒有科學性,個人賬戶的錢參考物價按比例上調沒有疑問,可是統籌賬戶的錢是強迫企業被動繳納的,其性質幾乎完全等同於稅費,只是名頭不同而已,不歸個人掌控也就談不上個人財產,而且這筆錢已經按照現在的物價水平支付給別人了,若干年以後卻要按照那個時候的物價水平支付給個人,這完全就是笑話,這也是自由職業者和農民不認可自己繳納職工保險的主要原因。第二個極端就是過多的結餘一時沒地方消費,完全變成了寵溺兒孫的小金庫,啃老就變得順理成章,可是當老人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晚了,因為馬上要把錢上繳醫院了,兒孫卻因為脫離社會太久不適應外邊的工作生活了,這個時候才想到不再讓他啃為時已晚了。所以需要改變養老分配體制讓啃老族先被動的動起來。



總之要想杜絕啃老現象,首先要多給年輕人提供就業崗位和機會,收入分配模式多向普工技工傾斜,改變就業觀念。同時養老制度要調整,更不能一味按照比例擴大收入差距,如果能建立免費醫療,養老金可以考慮大幅度降低,在保留個人賬戶的基礎上對統籌賬戶重新規劃,畢竟養老制度目的只是養老,不是致富更不是養小。



如果審核通過各位能看到,請不要罵我,可能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但對當下的就業,養老,醫療,婚戀,離婚率,生育率等都會有良性的改觀,純屬個人觀點,請嘴下留情,不要做人身攻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