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麦郎、杀马特,那些过气网红,现在怎么样了

“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当年星爷在电影里的一句话,鼓舞了万千追梦的青年。

但是人生中不止有热血,更多的是残酷。不是每个人都能挣脱命运的枷锁,成为人生赢家。

更多的人,可能是被嘲笑,被遗忘,被忽略,就像这些曾经爆红的小镇青年一样。

《梦与路——小镇青年双面人生》

2014年,一首《我的滑板鞋》横空出世。

这首歌曲调简单,制作粗糙,歌声荒腔走板,但是就在一片戏谑声中,它火遍了大江南北。

“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地板上摩擦”,这首歌甚至上了多个综艺节目。

同一时间,这首歌的作者庞麦郎也火了。

庞麦郎身形瘦弱,操着一口浓重的口音,说起话来总是掺杂着很多让人看起来,“不切实际的幻想”。

无疑,他的走红是建立在人们好奇和嘲弄的心理上的,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执拗。

他坚信自己可以成名,也会制作出很多优良的音乐作品。

大众总是健忘的,狂欢过后,庞麦郎很快就“过气”了。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还在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第四十场演唱会,他选择了北京。

朋友兼经纪人白晓白,是庞麦郎寥寥无几的伙伴之一,他说,开演唱会的目的,是为了庞麦郎的梦想鼓劲。

音乐,并未为庞麦郎窘迫的生活带来生机。

两人不舍得坐飞机,乘坐长途火车赶往北京;

吃穿也十分简单;

租场地的时候和老板软磨硬泡,只为了省下几百块钱。一场门可罗雀的演唱会下来,两人的收入几乎是负的。

即便是开了很多场演唱会,庞麦郎骨子里,依旧是自卑土气的农村少年,但是音乐梦想上,他却表现出了几分骄傲。

他说会坚持做音乐,他时不时地强调国际化,他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世界里。

自卑与骄傲、怯懦与执着,庞麦郎做着自己的梦,好与坏,不足为外人道也。

没人能逃过杀马特的潮流,相信很多90后回首,最想毁掉的,就是那一段中二岁月。

五彩斑斓的头发,夸张的妆容,紧身衣裤、金链子和耳钉,各种怪异名字的QQ群,嘴里喊着青春的疼痛……

你也许没有注意到,在城市的角落里,杀马特还活着。

安文轩算是杀马特的元老了,他是达人家族创始人,和视觉系、残血、王子世家齐名,最多的时候有一万多人。

这些现实生活中穷困潦倒的青年,在网络中找到了慰藉,他们用怪异的妆容和行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用反主流的方式,无声地反抗这个阶层固化的社会。

大众眼里,他们是“脑残”“神经病”。

但是无疑,杀马特这个群体,让无数草根青年,在冰冷残酷的现实世界里,建立起了自己的乌托邦。

2009年、2011年、2013年,网络上出现三次反杀马特风暴。很多黑客攻击杀马特的网站,还对他们进行放肆谩骂。

“当时就觉得挺委屈的。”安文轩语气落寞。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初读这句话,不免要生出几分伤感和无奈来。

《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后,范雨素成了“公众人物”。

命运坎坷的农村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北漂的育儿嫂,没上过几天学,但是笔下的文字却如此质朴动人。

如果没有书,她可能和万千普通的村妇一样,永远活在小村庄里,庸碌一生。

只是厌倦了坐井观天的生活,她来到北京闯荡,后来,她又勇敢离开了酗酒家暴的丈夫,坚强地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范雨素走红后,无数采访和邀约向她袭来,原本她可以大捞一笔的,但是她却躲起来了。

“因为我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我不和名利来往了。”

饱读诗书的范雨素,经受无数苦难的范雨素,穷困潦倒的范雨素,活得通透淡然。

在市场淘到便宜的书籍,她开心得像个孩子;为了写一本书,她翻阅无数资料,手写稿堆满了屋子;她从不掩饰自己的贫穷和窘迫,面对苦难,她安之若素。

“吃了很多苦后,心好像变柔软了,写小说就是自己的精神寄托。”

在现代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范雨素活出了纯真的自我。

世界太大了,有亿万个人,就有亿万种活法。

“你应该知道在什么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

每一个认清生活却仍旧热爱生活的人,都是英雄;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论你是否理解,都应该得到尊重。

毕竟,活着,是一件太珍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