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一带一路”!松滋“蕉农”创业异国他乡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广袤乐乡大地,变化日新月异。我们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主角。追求家乡振兴、圆梦幸福人生,我们用奋斗,书写着梦想的篇章。

我们将聚焦你我身边的普通人,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平凡“草根”的火热生活和追梦人生,折射真善美的光辉,升华新时代的温度,凝聚城市向上的正能量。

好故事,是一首赞歌,也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一起倾听,一起书写精彩动人的松滋故事!

刚刚过去的5·1国际劳动节,一份源自中国的“厚礼”,让邻国老挝乌多姆赛省勐昏县丰沙湾沸腾了——当地第一座钢筋水泥桥建成通车。

带来这份幸福和惊喜的,是来自湖北的松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而公司的掌门,就是地地道道的咱松滋老乡赵绪勤。

大桥剪彩通车

铺筑跨国“友谊桥”。5•1当天,一声声礼炮嘹亮的响起,丰沙湾松原南边河大桥迎来首批车辆。来自乌多姆赛省、勐昏县的领导,以及周边四邻八乡的村民,纷纷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乌多姆赛省是一座山城,以农业经济为主,发展相对落后。勐昏县更是排在前列的贫困县,人均收入非常低。南边河大桥建设早有动议,但因当地政府资金不足前后搁浅10年。

大桥正式通车

2018年12月,由松原公司全资援助修建的南边河大桥开工建设。如今,这座历时半年,耗资超过30亿基普(约合人民币244万人民币元)的大桥如期通车,给方圆20公里5个村庄的村民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了便利。

松原公司自从2014年进入老挝投资以来,多次帮助孟昏县兴修饮水设施、修建公路、援建小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口碑,也在中老人民之间搭建了一座友谊之桥。

赵绪勤(右一)陪同宋吉.班雅萨(右二)视察大桥

当天,乌多姆赛省副省长宋吉.班雅萨一大早便赶到通车典礼的现场,向松原公司的劳动者们表达祝福与谢意,“让当地百姓学到技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松原公司不失为一个好榜样……”

香蕉丰收

耕织香蕉产业链。虽然身处异乡,但是公司名“松原”,清晰地透露出董事长赵绪勤心底深处浓浓的家乡情结。

今年57岁的赵绪勤,松滋新江口镇玉岭村人。1997年,经营水果颇为成功的他,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从松滋到宜昌专业从事香蕉批发业务。几年打拼后,赵绪勤成为宜昌地区唯一的供应商,随后又在湖北、四川、重庆多地建起了销售网点。

庞大的销售体系支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奠定了产业链延伸的坚实基础。2008年开始,他先后在中越边境的云南景洪地区、河口县,以及广西南宁地区武鸣县租地发展香蕉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左右。

采摘现场

2014年,松原公司进驻勐昏县,成为最早一批进军老挝种植香蕉的中国企业。经过2期开发,当前面积达到12500亩,一跃成为规模排名中国前五的种蕉企业。规范化的企业管理,高质量的香蕉品质,也让松原成为在老挝的10余家中国同行业的领军者。

扎根异国再创业。尝到了香蕉的甜头,家乡的父老乡亲纷纷跟着赵绪勤,背井离乡来到异地他乡,追逐自己的致富梦。如今,松原公司分布湖北、云南、广西、老挝四地,员工达到600多人,管理层大半是松滋人。其中一起在老挝创业的30多位老乡,多数来自他的老家斯家场镇旗林村,一年下来,纯收入都在12一20万元之间。

香蕉苗圃

同样受惠的,还有当地的人民。现在,在种植园务工的老挝人超过500人。近5年里,松原公司累计为当地财政带来了超过12亿基普的税收,为300余个老挝家庭提供了数千个就业岗位,户均年增收超5000万基普。

今天,“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照亮着世界,也点燃新时代创业者的热情。松原公司正在规划第三期发展,计划再开发7500亩,建成规模20000亩的“巨无霸”。

装箱上市

赵绪勤表示,他们将始终坚持环保、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把产业做大做强,与老挝人民共同发展,促进中老友谊长存,让“一带一路”的政策利好,惠及两国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