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順豐有強大的物流優勢卻還是做不好電商?農村電商的瓶頸是什麼?

鑫西蘭


順豐做不好電商的核心在於“缺人”,農村電商的瓶頸在於“產品”。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

無論是怎樣的大平臺,有時候要做成一件事情,就需要一個核心人物。比如:微信的張小龍,盒馬的候毅,阿里雲的王堅。

微信張小龍,曾經被《人民日報》報道為“互聯網大潮湧動下的悲劇人物”,之後到了騰訊之後在2011年打造瞭如今流弊得不行的微信。馬化騰曾經公開說“如果騰訊沒有微信,我都無法想象現在的騰訊會變成什麼樣。”

盒馬候毅,之前在京東負責供應鏈,曾經向劉強東建議要做O2O業務,劉強東當時雖然認可了這個方向,但是動作或許稍微慢了些,以至於候毅提出要自己出去創業。雖然不清楚後來候毅是怎麼到的阿里巴巴。但是候毅幹出了一個代表新零售方向的盒馬,這在目前是新零售領域的標杆。

阿里雲王堅,剛開始做阿里雲的時候技術難度非常大,一年燒10個億,而且還沒任何結果。這個時候只有馬雲一直堅信著他,給予他資金和技術支持。王堅花了5年時間的阿里雲,最終在2014年正式上線。現在的阿里雲在國內雲計算領域已經遙遙領先,在世界的排名第三,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

我們通過這3個人的實例,或許順豐要做好電商就是缺一個人,缺一個能獨擋一面幫順豐把電商做起來的人。

我們接著在看另外一個問題,農村電商的瓶頸在“產品”。

之所以這樣說,我們可以從市場的角度來剖析一下,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的農產品,都屬於供大於求的情況,也就是說同質化的產品太多了。

再加上跟風種植農產品等等各種原因,導致農產品的價格始終賣不上去。比如:今年老李種葡萄掙錢了,明年全村人都跟著種葡萄。

除了這個現象之外,我們還應該看到另外一個現象“消費者對於好品質產品的需求,一直都在”。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是越來越講究。

甚至很多人買產品,只買貴的不買便宜的。雖然這種情況並不代表大多數,但是我們能看到這是一個消費發展趨勢。

為了順應這個消費趨勢,也為了能夠從眾多農產品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需要生產出更加優質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無論是從品種還是從種植方式上來說要求都要更高更嚴格。